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普法时刻 | 假如用DeepSeek生成歌曲《碑林法院赠予我的》是否构成侵权

更新时间:2025-04-22 20:50  浏览量:3

今年春晚过后,机器人扭秧歌、王菲独唱歌曲《世界赠予我的》等火爆网络。同时,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发布了其开发的DeepSeek R1版人工智能平台,“AI元年”横空到来。

如果我们使用DeepSeek软件改编一下歌曲《世界赠予我的》,生成《碑林法院赠予我的》,看看能唱出多少法院人的心声?

那么以DeepSeek生成的《碑林法院赠予我的》歌曲为基础,组织干警演唱,该行为是否侵权?

司法实践中,已出现多起涉生成式AI的知识产权诉讼

在“AI文生图构成作品第一案”中,法院认定,“原告提供了其图片创作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清晰地记录了涉案图片生成的过程、每一个主要步骤,体现了原告的个性化选择、设计、安排、审美趣味,最终被认定为作品。”而在“AI文生图不构成作品第一案”中,法院认定“原告未能提供涉案图片创作过程中相应的流程图等原始记录,从而不能证明原告对涉案作品从最初构思到最终选定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独创性的智力投入,故不能认定为作品。”

可见,对于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个案分析判断。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形成的输出结果进行保护的核心在于自然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进而判定AI输出的结果也属于自然人的作品,但AI本身并不会被认为是权利主体,仅是创作手段和工具。

AI的灵活运用,“合理使用”筑起不侵权“防火墙”

回到文章开头,在使用DeepSeek生成歌曲《碑林法院赠予我的》时,设置不同的关键提示词,会形成不同的文字内容,且可以通过多次追问,不断调整结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体现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中,创作行为需要用户不断设置关键提示词予以激活,数据与用户之间互动性极强。

生成式AI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可以通过“投喂数据”的方式训练它,经过训练和使用优化自身的算法从而提升输出结果的质量,但是训练数据模型,就存在大量使用他人在先作品,隐藏侵权风险。

我国于2023年8月15日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遵守以下规定……(二)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

从生成歌曲《碑林法院赠予我的》的角度来讲, DeepSeek修改了歌词,直接引用他人在先作品会造成侵权,但如果在DeepSeek改编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人工创作,歌词修改幅度能够达到实质属于创作了新作品的程度,那么就能避免侵权风险。同时,如果仅仅是组织干警进行免费演唱,就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当中的“合理使用”行为。

智能向善,人与机器的共生中服务人类生产生活

今年2月份,深圳市福田区发布了一条新闻“基于DeepSeek的70名AI数智员工上岗”,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240个政务场景,这一举措不禁让人们感慨“人类饭碗不保!”

但忧心忡忡的同时,也应看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生成式AI的核心作用在于可以减少人的脑力劳动,很多小伙伴戏称DeepSeek、豆包、Kimi等软件已成为工作学习的“电子黑工”,在数据检索、撰写材料、初步框架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1992年的南方谈话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2024年5月上旬,中、法两国发布联合声明“两国充分致力于促进安全、可靠和可信的人工智能系统,坚持智能向善(AI for good)的宗旨,挖掘人工智能的潜力,降低其风险”。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兴奋”与“焦虑”共存。造福人类的同时,相伴相生的就是科技创新带来的伦理暗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也许只有秉持包容审慎的态度,树立“智能向善”的理念,才能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就像深圳市福田区引入AI数智员工,也许未来当AI参与庭审,“算法模型”会代替法官坐上“审判席”,在审理权利人主张利用AI工具生成图文的侵权案件中,“算法模型”会精准计算赔偿数额,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被AI替代?也许只有拥抱变化,在人与机器的共生中,见证这场科技与法律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