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儿歌《玉盘》,原来是首杀气腾腾的战歌?为何听得泪流满面?
更新时间:2025-02-24 19:18 浏览量:1
2025年春晚落下帷幕,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首歌曲是名为《玉盘》的童声合唱歌曲。这首歌曲也在音乐专业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所有人听到这首歌的全国人民,都感觉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狠狠击中了自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广大网友们对于《玉盘》听到这首歌的真切感受是:
1:我第一次听到如此悲壮的儿歌!
2:这是春晚上歌词最有水平的一首歌了!
3:这歌里面歌词没有什么催泪的呀,为什么听着听着就哭了呢?
4:童声难掩杀气,好雅乐好战歌!
5:1分40秒这段前后,听了忍不住鼻子一酸(歌词:玉盘玉盘,那天宫是否有答案?玉盘玉盘,那大圣取经何时还?)
6:虽然不懂音乐,但是我感觉这首歌的鼓点就不像是儿歌,更像是一首磅礴的战歌。
在无数网友的听感之中,这首儿歌《玉盘》被赋予了“悲壮”、“战歌”、“让人落泪”等等强大的共鸣感。那么从为什么这首以童声演唱的儿歌会形成这样这样的集体听感?今天我们从音乐专业角度做出具体的细节区分,以《玉盘》词曲作者谭淇尹的公开采访作为具体的切入点,确保我们能看到创作者如何通过音乐工业的方式实现如此优秀,如此庞大的民族精神。
从作曲和编曲上,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这首歌《玉盘》会让人有一种战士在行进、信仰在升华的感觉,因为作曲和编曲一直在做一件事——强调动机的无限重复,这就是纪律性和战歌的本质思维。
我们看到《玉盘》的作曲:整体的旋律都是基于一个动机——玉(2)盘(3),也就是一个全音。而旋律的演变动机是:反复的玉盘全音旋律波动,上下上下极为统一的思维,像是踢正步,最终走向了一个高潮——235旋律,再回到了2的延音,前后一致,首尾呼应。这种思维是典型的战歌旋律。具体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点:旋律动机的无限重复,赋予完美的纪律性,这是杀气的源头。整个旋律的基本框架,就是一个全音音程的反复。2-3-2-3-2-3,以及首音和尾音统一都是B调的“2(re音)”,极具纪律性。同时旋律的组成部分,都是不断重复的动机。不管调式怎么变,所有的旋律都在不断地演唱这个全音动机。简单直接,完美符合动员性质的大合唱,集体情绪统一。
具有踢正步、统一步态、统一思想、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的集体情绪。这是一首战歌的必要要求,让情绪具有稳定和杀气的核心旋律思维。而且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旋律。因为现代的旋律往往是以复杂居多。这种简单和简化更具有一种厚重感。更类似于古代秦朝时期的(大风大风)这种简单、统一、可以强烈表达集体情绪的简单音符。
第二点:编曲的配器是——战鼓为主、单音喊声类似于“哼哈”为辅,具有战争、战场、喊杀的悲壮与肃穆。在配器上,这首歌就是一首歌非常磅礴的音乐,所有乐器之中要想具有一种磅礴感,鼓声是最好的乐器。因为足够低频、足够具有低音的震撼与传播力。是的低音才是情绪的关键,不管是战鼓还是号角古代都是以低频为主。
换一张图,味道就对了:大风大风
战鼓的反复,和旋律动机的纪律性这两点是匹配的。再加上类似于战争哼哈的喊杀男声,这就非常完美的形成了一个闭环: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纪律性严谨千万人成一人的巨大汇聚感、以及从个人到集体情绪的凝聚力。不管哪一点,都会让我们看到类似于士兵、战歌的美感和联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玉盘》像是一首歌动员战歌。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感受到了《玉盘》这首歌如此催人泪下?答案就在于:歌词和童声演唱者两点定位上。我们要知道,童声是很少以战歌的形式来表达,但是会有一个非常催人泪下的童声歌声类型——思念士兵的民谣。比如说古代:
曹操当年回到自己的故乡,听到了一个孩子演唱: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曹操不仅心中悲戚。这样就是童声的魅力,因为童声不具备社会阅历,只有单纯的情绪,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身的追问在未来会发生什么。而基本上《玉盘》的歌词就是就有这一点童声和成年人,以及民族的凝聚力来塑造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基于这一点引发了整个音乐的质问。之前《玉盘》这首歌是名字是叫做《问月》。
流浪地球二
玉盘玉盘、你可曾见过别时泪长淌。玉盘玉盘、你可曾听过百年故事千年唱、长诗逾万行!月亮月亮 心头光!月光月光 亮汪汪!月亮月亮、那孩子正抬头凝望请仙鹤来访、直驾九天上童声在音乐之中,具有非常完美的头声和极为单纯的情绪催动力。而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他们会投身到自身的事业之中。而在基于旋律作曲和编曲的战歌思维上,就具有了一种——民族生生不息的恐怖凝聚力。2024年去年嫦娥二号返还时,中国航天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在2030年实现中国登月。而这首《玉盘》就是基于这个环境做出的对于这一伟大事件的回应和升华。
这意味着《玉盘》头声和战歌的磅礴,将我们中国航天问月之路,赋予了文化的强大归宿:从2000年前开始,到今天的2000年后,我们无数的孩子以童声指着月亮追问那是什么?追问月亮天宫之中到底有什么?而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总有孩子长大后都在投身前往航天事业,终于经过了足足5000年,我们将在2030年之前,成功登月。
这汇集了一个民族,超过了5000年来的伟大愿望终于要实现,我们回味着过去所有先辈的艰辛、以及我们自身生活的种种艰难,但是不论何时窘迫,也要抬头望天,纵观历史。无数诗人的希冀,终于在一天引来解开。每个人都相信没有什么事是我们无法无法达成的。这种巨大的文化归宿感就是让我们落泪的关键所在。
综上,《玉盘》这首歌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他做到了将文化归宿感具体化,让音乐真的跨越了语言、跨越了阶级,实现了民族精神大统一。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出现。希望2030年我们可以实现伟大的问月之路!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