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民间体育知多少 | 皂隶舞:古韵新姿,在舞步中延续文化脉络
更新时间:2025-02-04 11:34 浏览量:1
春节“申遗”
成功
-HAPPY NEW YEAR-
2025
2025年乙巳蛇年
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
福建省体育局推出
“闽派民间体育知多少”系列
带您一起感受
传统文化与体育竞技融合的独特魅力
这些优秀的体育文化项目
不仅是福建人民智慧的结晶
更是福建独特地域文化的生动彰显
今天
就跟着小福体一起走进
——“皂隶舞”
图源:今日城厢
历史渊源
皂隶舞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传统民俗舞蹈,俗称“乡人傩”。它由西汉时期的傩舞演变而来,属于我国古代驱邪除妖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莆田每年度的元宵出游和游灯中,皂隶舞都会作为迎接神驾的仪仗和娱神娱人的民间舞蹈。
▲摄影/张力
表演形式
皂隶舞的表演极具特色,充满仪式感,表演通常分为“请牌”“开道”“收牌”三个部分。
▲摄影/曹巨波
舞者顶插五色纸丝花,头戴狰狞獠牙面具,有红、蓝、青、黑等颜色,身着黑衣红裤,腰系红布条,腿扎绑带,足蹬草鞋,手持竹杖,形象独特。
舞蹈动作简练,有“盘腿跳”“左右摆”“左右望”“左右跳步”等,动作威武整齐,兼具力量感与节奏感,加上“威乎乎”的呐喊和喇叭声、大锣的敲击,有庄严肃穆的威赫气势。
发展与传承
皂隶舞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它集中展现了原始的仪仗、浑厚的乐曲、奇特的妆饰、粗犷的动作和神秘的场景,是古代傩舞的遗存。
2009年,“麟山宫皂隶舞”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获评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图源:今日城厢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皂隶舞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在传承中吸收了莆仙戏曲、乡村民俗等多种表演技艺,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如今,福建通过建立研究机构、举办培训活动、开展比赛和纳入学校教育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传承人,为皂隶舞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