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这支80岁的英歌队,新年如何继续“炸街”?

更新时间:2025-01-15 18:18  浏览量:1

普宁南山英歌队成立于1945年,今年刚满80周岁。这支“80后”英歌队却获得了不少“00后”年轻人的喜爱。

观众喜爱

对于68岁的队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英歌(普宁英歌)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来说,走到北京天安门表演已经是一大殊荣。却不曾想到,随着近年来英歌舞频上热搜强势“出圈”,他们的步伐已经走上央视舞台,乃至走出国门抵达大西洋彼岸表演,漂洋过海在世界播洒下英歌种子。

英歌是我国潮汕地区的传统舞蹈,在广东普宁市代代相传,已有300多年历史。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在表演中不断推陈出新,是普宁南山英歌队能够迸发活力,生生不息的原因。

女队员出场

英歌舞短视频“随手拍”

早在2006年,英歌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动作优美,刚劲有力,内容取材于《水浒传》梁山108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

表演现场

英歌舞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因此也成为逢年过节登场的“压轴好戏”。

英歌舞分快、中、慢板,南山英歌舞就是快板英歌的代表。强烈的视听冲击力、飒爽的精气神,让英歌舞在短视频平台快速传播。据统计,英歌相关话题在抖音等平台上的播放量已超过数十亿,显示出极高的用户兴趣和参与度。

短视频的记录和传播,让英歌被更多人看见。

据陈来发介绍,南山英歌队的队员几乎人手一个“抖音号”。随着短视频拍摄剪辑的大众化,在英歌舞排练、表演的间隙,队员们拿出手机随手拍。无需进行复杂的深度加工,就是简单的几十秒短视频都能轻松俘获人心,获得数十万乃至更大的播放量,达到国际化传播效果。

打破百年招人传统

传承英歌舞,关键还是在“人”。陈来发告诉南方+记者,没有人来跳英歌舞,就无法谈传承发展。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学习英歌,他开始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

2017年,陈来发与南山小学校长商量,开办了英歌舞公益培训班,还跟村里的前辈反复沟通,打破了招人的传统——“外村的男孩女孩都可以来学!”

毫无疑问,这场“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是成功的。陈来发表示,仅校园里就有300多名学生报名。

表演现场

去年1月,普宁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揭牌仪式举行,当地新建成的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新馆也在同日正式落成启用。该基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内设英歌文化总览和服饰道具脸谱等5个展览厅,并配设练功房、化妆间和大型影音设备等功能室。

陈来发认为,传承基地给了这群小孩子一个新的训练的场所。去年南山小学少年英歌队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六一”晚会演出,他们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在传承基地刻苦训练。

“后继有人,英歌舞才有可能发扬光大。”陈来发感叹道。

创新表演形式

要说普宁南山英歌队的小网红,那非“小时迁”莫属了。

掠“蛇”的“时迁”仅仅五六岁,萌萌小娃扑闪着可爱大眼睛,舞起蛇来已经有板有眼,奶凶奶凶的,气势十足。

小时迁

据陈来发介绍,近年来,普宁南山英歌队在表演上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创新推出一大一小两位扮演时迁的演员在队伍前舞蛇,彰显以大带小的传承精神。“小时迁”三岁就开始练英歌舞,表演起来毫不含糊,也不怯场,还经常在网络上“圈粉”,大家都很喜欢他。

此外,英歌舞的表演场地也有了一些改变。陈来发顺势而为,调整队形,让英歌舞不仅适合广场,也能搬上舞台。

普宁南山英歌队

“脸谱、服饰是演绎潮汕英歌故事情节和描绘人物个性的艺术精髓,如今每个队伍也各有创新。”陈来发告诉南方+记者,在汲取戏剧脸谱长处的基础上,英歌结合自身艺术重点在脸谱眼、鼻、口的着色勾形上反映不同英雄形象,创作出许多体现英雄共性,又突出不同英雄个性特征的英歌脸谱。

“例如将一些人物代表图案画到脸谱上,豹子、燕子图案一出,观众一眼就知道扮演的是林冲、燕青了。”陈来发说。

南方+记者 沈丛升

受访者供图

【作者】 沈丛升

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