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红色资源在《体育文化欣赏》课程中的创新转化与深度实践
更新时间:2024-12-28 16:43 浏览量:2
文|刘琬婧
一般说来,湖湘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湖南地区开展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丰厚历史底蕴、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它既包括伟人故居、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物质资源,也涵盖革命历史故事、红色标语、革命歌曲等非物质资源。从时间与空间角度来看,它们毋庸置疑蕴藏着不朽的历史价值。仅从体育视角来说,它们也蕴含着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等红色体育精神。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工作者,将这些资源融入《体育文化欣赏》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红色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爱国情怀,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深度挖掘与整合:湖湘红色资源在体育课程中的内涵拓展。在湖湘红色资源的内容上下功夫,需要组构和选摘既能展现历史事实,又能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红色精神典型案例,将湖湘红色资源由一种地域文化存在形态转变为教育内容存在形态,引导学生学深悟透。以“群众体育文化之马拉松”这一部分为例,我们可以链接湖南籍革命领袖如毛泽东、贺龙等人的体育情缘与革命精神,并深度挖掘新时代精神传承的具体实践案例,向学生详细介绍湖南韶山为了响应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自1983年以来每逢毛主席诞辰日前后当地都会举行的“薪火传承·中国健康跑”国家级群众性路跑赛事。通过挖掘湖湘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和生动展示,我们不仅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投入群众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并在其中感受体育精神、体会湖湘红色文化中“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独特韵味与深刻内涵,为学生的成长之路铺设一条坚实的红色文化基石。
创新融合与提升:湖湘红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模式与手段革新。将湖湘红色资源融入《体育文化欣赏》课程思政建设,是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感召学生爱国之情、激励强国之志、培育报国之行的最佳路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先进成果,打造沉浸式、高度互动的《体育文化欣赏》课堂。如在介绍“军事体育文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借由现代信息技术重现湘军领袖曾国藩创设的“束武技击之法”,让学生们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革命时期的体育活动。这样的体验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体育知识,更深刻地让他们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力量。同时紧密围绕学校独创的“五环”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团队合作。通过策划红色主题大课间、编排红色体育运动会等实践活动,学生们得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共同踏上一段充满意义的“湖湘红色体育之旅”。此外,构建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能、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这些创新模式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将湖湘红色资源融入体育教学,实现文化传承与体育教学的双赢。
协同育人与实践深化:基于湖湘红色资源的一体化体育教学平台构建。构建“跨界智联·湘体红潮”一体化体育教学平台,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体育文化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体育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加强体育文化课堂与校外体育组织、红色文化机构等的合作,力求在“种好责任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课程资源和育人功能的对接互通,合力打造高效的育人环境。利用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湖南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行走的课堂”,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湖南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与不屈精神,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建立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体系,鼓励学生投身于“橘子洲红色半程马拉松赛”“‘中华益动行’红色体育大会”等体育公益活动实践中;借助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湖南地市,组织学生参与如湖南省浏阳市“乡村振兴杯”全BA篮球赛一类红色体育活动。同时将这些实践内容引入体育文化课堂,引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情理结合、思践融合,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体育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