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施新政,产业新增长,AI新应用 | 2024盘点
更新时间:2024-12-28 16:45 浏览量:2
文 | 徐丽梅
2024年是艺考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各省统考及独立院校校考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音乐研究十年发展报告》发布,梳理、总结十年来中国高校音乐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发布《202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详细解读音乐教育培训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中国高校音乐教育联盟换届选举,搭建不同类型高校音乐艺术学科协调发展大平台;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四川音乐学院建校85周年,老牌专业音乐学院加深体制改革,凝练办学特色,争创高水平一流大学;高校积极拥抱AI技术发展,AI评委已经首次运用到钢琴大赛中。
NO.1
艺考新政实施
统考校考呈现三大变化
2024年是艺考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全国各省艺考统考、部分学校校考出现变化,主要有三点。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贵州等多个省区统考按照新政,要求考生在声乐演唱现场考试采用清唱,不可使用伴奏。清唱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演唱方面的任何瑕疵都会很明显甚至被放大,考生们在现场清唱暴露出基本功不扎实、选曲不当等问题。
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部分院校的校考专业取消分省计划,校考面向全国招生,考试机会更公平。比如,武汉音乐学院不再对湖北省考生单独划分招生名额,湖北省音乐生不再享受考学优惠,报考音乐学理论、音乐治疗、钢琴调律、音乐管理专业的考生和其他省份一样,必须参加武音的校考。
2024年,一些院校的校考专业招生人数整体上升,但相比2023年,报名人数呈下降趋势,整体报录比明显下降。例如,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不变(18人),2023年报名人数为162人,2024年报名人数133人,下降近两成。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理论专业2023年报名709人,2024年报名379人,招生人数不变(25人),报录比下降明显。浙江音乐学院报录比总体下降7%。艺考报名人数下降,有文化课分数线上涨的因素,也有出生人口减少的影响。
NO.2
中国音乐研究十年发展报告发布
总结艺术学科四大问题
1月,由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李幼平担任首席专家的课题组正式发布《中国音乐研究十年发展报告》。该《报告》以全国独立设置音乐学院、综合性大学、师范性高校中音乐学科发展为主要调研对象,兼顾全国性音乐艺术行业协会院团、国家级学会组织等机构对音乐学科发展贡献,重点聚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代表性学术著作和论文等理论成果、代表性学术或行业活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梳理、总结了十年来音乐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建议。
《报告》显示,十年来,艺术学音乐学科在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理论研究、艺术实践、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辉煌成绩,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文艺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经过十年发展,我国音乐学科在专业设置、布点数量和区域分布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进展。不过,作为新增艺术学学科门类中的音乐研究与学科建设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科发展不够均衡,学科特色不够鲜明,对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关注不够,文化自信有待增强提升等。
NO.3
中国高校音乐联盟换届选举
廖昌永当选第三届主席
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在苏州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音乐学科代表出席会议,选举新一届联盟理事会团体、主席团、秘书长、副秘书长。本届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94个团体理事单位组成的第三届理事会,15人组成的第三届主席团。廖昌永当选为第三届主席,莫蕴慧当选为常务副主席,王勇、包爱军、刘欣、刘辉、李亚梅、杨俊海、汪海元、陈新凤、赵志安、韩启超、蔡梦、赛音、熊小玉(按姓氏笔画排序)当选为副主席。第三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聘请莫蕴慧为秘书长(兼),陈林、梁洁、黄键(按姓氏笔画排序)为副秘书长。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已成为全国高校交流音乐教育成果、融合互通、共同提高办学水平的大平台。
在随后举办的全国高校音乐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研讨会上,近六十所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的音乐学科负责人,围绕综合性大学音乐学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梳理、总结出三大主要问题:第一、高水平师资的缺乏制约了音乐学科的发展。第二、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发挥教学积极性。第三、学科定位与特色不明确,导致学科发展方向不清晰,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NO.4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发布
音教培训产值增长超一成
6月,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第九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上,《202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院长、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安领衔音乐产业项目组撰写完成。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4695.62亿元,同比增长10.75%,呈现出音乐消费的蓬勃活力。其中,音乐教育培训市场、专业音响市场则得益于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和有效需求,保持了70%以上的规模增长。音乐教育培训产业总产值1616.7亿元,同比增长 14.6%。音乐考级人数约为421.75万,音乐考级产业总产值约1494.58亿元,增长率为14.98%。全国艺考报名人数达到129.1万人,音乐艺考生约为20.58万,音乐艺考培训总产值约为122.12亿元,同比增长10.3%。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兴趣、提高艺术素养和个性发展等非刚性需求;音乐教育培训行业少数龙头企业的异军突起,逐步呈现“规模经济”的发展态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培模式成为音乐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形态。
NO.5
钢琴比赛首现AI
AI评委更敏锐更客观
9月,由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与浙江音乐学院共同策划举办的首届国际AI钢琴大赛决赛在杭州举办。这是全球首个融合先进AI技术的钢琴竞技盛会,该比赛的特别之处在于,9位评委中有两位数字智能评委,这两位AI评委经过了雅马哈公司先进的音乐人工智能技术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聆听每一首比赛曲目的上百种演奏法,对这些演奏法进行比较、甄别、分析等。
相对于人类评委,AI评委对选手演奏比赛曲目的节奏、音准、速度的感知更加敏锐、准确,可以敏锐地发现选手在演奏过程中的错误;同时,AI不会受到各种主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其评判可以为比赛最终结果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未来,经过足够多的相关曲目、演奏法训练的AI系统,将帮助建立钢琴演奏技术标准化评审体系。AI评委可以运用于音乐学院入学考试中,也可以在音乐考级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评价的公正与准确。
NO.6
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
构建“五院一地”新格局
2024年是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9月21日,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当日,该校在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35号举行健翔桥新校区揭牌仪式。中国音乐学院健翔桥新校区正式启用。
中国音乐学院自1964年建校以来,努力构建扎根传统、融合现代的民族音乐学科体系,形成以中国民族声乐、民族器乐两门传统优势专业为核心,理论、创作、表演、教育四位一体的学科架构;不仅深化了国内外对中国音乐的认知,也为全球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开辟了新路径。2017年以来,该校两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录;2020年获批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院校,形成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中国乐派研究院、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音乐研究基地“五院一地”的格局。
NO.7
四川音乐学院建校85周年
总结办学经验 展示优秀成果
10月,四川音乐学院举办建校85周年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海内外音乐院校代表、从各地赶回的川音校友齐聚成都,通过研讨会、音乐会、院长论坛等系列活动,总结川音办学经验、展示优秀教学成果。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罗强表示,川音建校85年来,秉持以艺报国的理想,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艺术服务人民,产出了许多艺术精品,培养了大批享誉世界的艺术人才,为艺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学校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好艺术教育,大力传承以艺报国的红色基因,积极服务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落地,努力打造一批德艺双馨的“经师”“人师”统一者,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艺术人才,创排更多记录时代、讴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NO.8
纪念黄自诞辰120周年
上音举办学术研讨会
11月,纪念黄自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黄自音乐创作、黄自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黄自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黄自研究的学术史,以及与黄自歌曲相关的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传播、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学等议题作了梳理与总结。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是首位系统、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的音乐教育家,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理论作曲组任教,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他在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及音乐的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方面作出开拓性贡献,留下了丰富的理论著述,为中国特色作曲技术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上音积极推动中国音乐文化传承,致力于黄自等先贤手稿及作品的出版与传播,并通过音乐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深化研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大力推广以黄自歌曲为代表的中国艺术歌曲,使黄自及其音乐作品走向世界,让更多人得以了解这位伟大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