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八段锦应有的五个态度
更新时间:2024-11-22 23:49 浏览量:6
跟很多人沟通过八段锦,发现认知上就算不是千差万别,也是各有各的理解,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几个重要的问题,谈谈我建议的应有态度。
网上有各种分享八段锦的视频,很多都是表演性质,将观感放在首位,形式大于内容,当成套路表演了,更有甚者就是体操或舞蹈而已。真诚的分享,不只是让人觉得好,还要让人觉得自己也能做好。所以说这类分享就只能看看,对于指导练功没太多帮助。
团体表演
国体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为了推广健身气功,主推竞赛功法,组织了各种比赛,还发动社区基层搞团体表演。作为官方举措这是无可厚非的,个人适当参与这类活动也挺好,但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将原本为了养生而练功的目的淡化。
我的群里就有几位这样的群友,整天忙于团体练习,将八段锦做成了团体操,看其所发视频,就连动作都有问题,更别说内在练到位了。不是硬要泼冷水,看似包含热情,实则态度不端正(很多人打太极拳基本也类似)。注重个人修炼才是正确的态度,否则不应打着“健身气功”的旗号。
很多人只注重动作“标准”,从来不去了解每个动作的目的,就更谈不上内在了。还有人嘴上说知道八段锦不是体操,但实际行动却很“诚实”,还是只满足于动作的形似。这就不是不懂的问题了,而是懒得学习。
内外兼修
八段锦动作简单,但不能就此认为只需要手脚比划比划就行了。站桩只是往那一站,还有那么多讲究呢。八段锦不是武术,没有那么复杂的拳理,但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得不到应有的功效。要知道八段锦是古代的导引术,是通过外在动作实现对内在的导引,使气血充足,而且每个招式都有经络巡行的机理,理解透彻了才能真正做到位。
对于八段锦的呼吸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不需要刻意关注,自然呼吸就好;有人则认为不懂呼吸配合等于白练,但又说不出呼吸配合是什么。国体版是带呼吸要求的,尽管缺乏深入的说明,有些动作的呼吸存在争议,但至少说明是重视呼吸的。
其实呼吸就是调息,八段锦是健身气功,其本质特征就是“三调”合一,因此调息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不仅如此,调息还要与调身、调心合而为一,成为有机整体。但调息的内涵有很多,又不能简单理解为肺、呼吸道、鼻的呼吸,这才使得很多人认为玄乎其神。
腹式呼吸
我在实践中深入研究了八段锦的呼吸,将其分成五个阶段,从最开始初学阶段的自然呼吸、控制节奏,到入门、熟练阶段的配合腹部缩放、逆腹式呼吸,再到精深阶段的配合行气(详见《八段锦心得:还不会呼吸?从初学到精深,呼吸要经历五个阶段》)。经过这样的阶段划分,就大大降低了对于初学者的要求,又能看清未来努力的方向,还能确定阶段目标。
发现有些人只关注动作,看到这方面的分享就很感兴趣,但只要一讲到气功、经络、行气等,他们就默不作声,或者不耐烦,严重的甚至面露厌恶之色。我其实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气功、养生相关的骗子实在太多,各种花样防不胜防,严重败坏了“气功”二字。
气功是解放后逐步统一的名称,古代的名称不统一,比如导引术、按蹻、吐纳、内丹、坐禅等,佛道武医各家都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因为涉及到人体内在的深层次感知和互动,因而很多东西只能身传意会,很难形成统一的规范,也不能完全用科学来理解和解释。
导引术
我认为深度探究人体恰恰是气功的精髓,应该是探索而不是望而却步,更不能谈虎色变。以老外为例,他们也研究腹式呼吸(主要是顺腹式),并且从人体解剖学上明确了横膈(膈肌、膈膜)的运动是关键,这就帮助我们能更容易地掌握腹式呼吸。还有医学教授从佛教禅修中学会了正念,与心理学相融合,设计了科学的训练方法,用于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老外尚且不排斥,何况国人呢?
我的建议是先了解,而不要急于下结论。中医基础知识是必学的,很多人不认可中医,这又成了心理障碍,也要先了解再判断。学得多了,才能做到具备识别力,才能去芜存菁。有些人一味地排斥,其实是为逃避学习找借口,那怎么可能练功有成?
八段锦能改善身体状况,这是经过很多同道用实践检验过的,不用有任何怀疑。简单说,先是能改善消化、四肢有力、柔韧性提高、精神状况好转,再往后能改善睡眠、气血充足、体质增强(感冒明显减少),再后面能在更深层次改善身心状况,功效因人而异了。
人活了几十年,机体逐渐老化,各种人生经历、不良习惯也对身心造成各种损伤,各人的性格、情绪等(中医称为情志)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再加上慢性病,身心不堪重负。只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一般的运动项目、食疗吃药,是很难修复身心的。
实践
八段锦这类健身气功的原理是调动人体内在的协同配合,激发自身免疫力,从而逐步将身心修复到良好状态。但如果已经有器质损伤了,比如腰突、半月板损伤、心脏病等,或者处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比如感冒发烧、肾结石、哮喘等,你说靠练八段锦就能治好?显然不现实。
再比如有些人生活或工作压力大,造成焦虑或失眠。还有的是从事体力劳动、案头工作,脊椎、关节持续受到损伤。这就要想办法从外因上缓解,也不能单纯指望练功。
应有的态度:坚持并善用方法,身心一定有好转,但不要刻意追求。
祝更多人能够练功有成!欢迎关注、评论、点赞、分享,在评论区多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