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歌曲中运用大量的跳音旋律进行,造成不和谐的音响效果

更新时间:2024-12-03 08:58  浏览量:11

文/查尔菲的笔记

编辑/查尔菲的笔记

布利茨坦利用19世纪流行的美声歌剧给波蒂的身份进行定位。

动听且华丽但却已不再流行的美声暗示了曾经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波蒂现在却只能每天过着受人欺压的生活。

波蒂的美声歌剧相比于庸俗、粗俗的哈伯德兄弟的音乐,也是1900年美国南方的社会格局中旧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对比。

波蒂的音乐比贺拉斯的更为细腻,充满了悲伤和顺应的情绪。波蒂是整部歌剧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她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

歌曲中运用大量的跳音旋律进行,造成不和谐的音响效果,描绘出人物内心情绪复杂且多变,在这首歌曲可以突显波蒂内心对奥斯卡一家的痛恨却又无法做出反抗,只能妥协于这种无尽欺侮的生活中的纠结和无奈的情绪。

在第74—84小节等均有体现(谱例5-2)。布利茨坦除了在旋律上描绘出波蒂内心悲愤且无奈的心情外,还在伴奏声部渲染这种情绪的氛围,在151—156小节体现(谱例5-3)

从乖巧到反叛的亚历山德拉歌曲《这将会是什么》(whatwillitbe)讲述了波蒂偷偷告诉亚历山德拉,本打算让里奥和她结婚的秘密,并表示一直把亚历山德拉看作是自己的女儿的剧节。

《这将会是什么》是一个复乐段曲式结构的曲子,4/4拍,C大调。A乐段包含四个平行的乐句,C大调和g小调交替进行,乐段的结束音为属和弦;A’乐段包含四个乐句,其中第三乐句出现新的材料,其他三个乐句均为平行关系。

调式是C大调和g小调交替进行,结束音落在主和弦上。结构清晰、简单,旋律没有太多的变化,通过伴奏声部和声的改变使音乐织体更加丰富。

简单的旋律构成表现出亚历山德拉的纯真。乐曲的旋律都是趋于平稳的进行,这与亚历山德拉平稳的成长过程轨迹相一致。

亚历山德拉的音乐风格与波蒂十分相似,但比波蒂更有活力和纯洁。歌曲《最后》(Finale)讲述了雷吉纳获得了她想要的财富,说服亚历山德拉跟她一起去芝加哥生活,但是亚历山德拉拒绝了她,并宣布要离开这个家,离开她的剧情。

在《最后》的这首曲子,八度的跳跃、五度和六度音程的大跳音,音符集中在高音区,这些音乐材料都表现了亚历山德拉内心的矛盾和犹豫,她对母亲的情感是又爱又恨的,但最终亚历山德拉决定离开母亲独自生活,这份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正是波蒂所没有的。

雷吉娜和波蒂就像社会的一面镜子,他们作为那个时代没有自由的女性,一个奋力挣脱牢笼、一个只是默默地呆在笼子里哭泣,呆在笼子里的小鸟她拥有美好的品德,但却十分脆弱。

奋力挣脱牢笼的小鸟虽满身伤痕,但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而亚历山德拉如同照镜子的人,她把他们好的品质都吸收,希望能在新时代,女性能够获得应有的自由和权力。

根据上述分析,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但离不开的还是他们人物形象背后隐含的政治社会问题。

布利茨坦通过音乐语言把这些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剧情把人物的关系串联起来,使观众能够在音乐和剧情发展中读懂歌剧背后的意义。

总体来说,这部歌剧中咏叹调占全剧比例的一半,这显示出布利茨坦对传统歌剧模式的遵从。他利用简练的语言,用咏叹调和歌曲、音乐材料把人物形象鲜明的展示在观众眼前,同时人物之间的关系似被一根针穿到了一起,使情节围绕其不断往前发展。

(二)和声技法1、七和弦强化剧情紧张感七和弦的构成是由四个音按三度重叠而成的一种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

七和弦具有强烈的不协和感,归其原因是和弦内含有七音,这个七音是我们解决的重点。因为七和弦的使用,能够使音乐内部矛盾更为突出,有利于歌剧整体的艺术表现力,有利于突显全剧矛盾的核心,营造了紧张的戏剧氛围。

在第三幕第五场《贺拉斯的最后一天》唱段中,使用了大七和弦。在大七和弦使用前,前面跟着的是C大调的分解和弦上行,紧接着的就是尖锐刺耳的大七和弦,bG、bB、bD、F,增强了旋律的紧张程度。

描绘出贺拉斯得知债券被偷后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加深了贺拉斯和雷吉娜兄妹之间的冲突,贺拉斯情绪逐渐扩大,推动剧情的发展。

在第二幕第一场《问候》唱段中,使用了增大七和弦,即在原有增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大七和弦(谱例7-2)。

随着和弦的推进,最后出现这个不协和和弦,提高了音乐戏剧表现功能的发展潜力。伴奏旋律的三和弦作下行的级进进行为增大七和弦出现做铺垫,营造紧张敢,扩大剧情的矛盾,增大七和弦的出现恰巧表现了人物情感的爆发。

贺拉斯听到艾迪说“亚历山德拉将会与里奥结婚”后,内心情绪不断翻滚,情绪不断积攒。当增大七和弦奏响时,贺拉斯的吃惊与愤怒也相继爆发,使贺拉斯的情绪到达一个高度。

在和弦安排上,布利茨坦除了运用传统的三度和弦外,还使用了多种具有不同作用的非传统和弦,如复合和弦、四度叠置和弦、二度和弦等。

这些和弦的使用具有特定的表情意义,在作品中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非传统和弦的运用在20世纪以后的作品中运用较为广泛。

当和弦作为独立的音响存在于音乐内部时,和弦的色彩性更加鲜明,产生的音响效果更为强烈,烘托剧情氛围,有助于音乐与剧情的结合。

这是全曲结束的和弦,是一个含有两个功能的复合和弦进行。从纵向看,它具有两个层次,上方是a小调的下属二级和弦的第二转位,下方是a小调的主三和弦。

下方的密集三和弦排列和上方的密集的高叠和弦排列,同时发出声响的各音产生的音响效果更为强烈,扩大戏剧的张力。

从横向看,和声作旋律性的运动,增强了戏剧的动力。横向和纵向的统一,构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具有鲜明的的色彩性,全曲在和弦营造的紧张中终止。

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和声的横向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功能进行,和声的横向进行强化了音乐作品的内涵,深化了它的主旨,使音乐与戏剧紧密相连。

平行进行的和声运动具有多种意义,如增加主题旋律的音响厚度、加强旋律的色彩性、加大音乐发展的动力等。当具有加厚音层的旋律进行平行运动时,由于音层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使得传统和声中的功能性大大削弱,动力性也随之减弱。

布利茨坦采用两个音层的反向平行进行形成强大的动力感。这样的旋律安排为剧情的气氛营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布利茨坦运用了平行音层反向进行的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随后走出该曲最有色彩性的复杂化了的、带有二度音程高叠和弦,伴随和弦的奏响,情绪的释放达到最大化。

这样的安排强化了雷吉娜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之感,也揭示了当时在父权社会生活下的女人内心的压抑与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