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伙伴·艺术疗愈人才培育计划项目首期学员结业典礼顺利举办!
更新时间:2024-11-06 10:20 浏览量:9
11月3日下午,2024艺术治疗师大会艺术治疗青年志愿者交流会暨知心伙伴-艺术疗愈人才培育计划项目首期结业典礼,在中央美术学院成功召开!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力,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卢征远,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主任、益行者基金会荣誉理事金锦萍,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治疗方向硕士生导师张璇,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妍,中央美术学院艺管学院艺术治疗博士后、留美博士、艺术治疗领域青年学者李中皇,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美国认证艺术治疗师宿子依,北京市大兴区爱心希望学校教师李苏霞,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主任孙忠凯,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大方家社区党委委员李舰艇,善达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那鑫,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理事&执行秘书长代洁,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桥爱基金会理事史兆苓等嘉宾和首期项目结业学员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项目成果总结汇报、学员展示、导师点评、合作方&受益人代表发言、结业典礼、嘉宾总结发言、结业合影等环节。
在活动开始,由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理事&执行秘书长代洁,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桥爱基金会理事史兆苓,代表项目主办方介绍了“知心伙伴”艺术疗愈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对首期项目的实施成果进行了总结。
为满足社会公众对艺术心理学与艺术治疗的需求,改善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到需要心理健康疗愈的人群,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于2024年发起“知心伙伴”艺术疗愈人才培育计划。
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学习、集中理论学习+分散实践学习的培养方式,为学员设计艺术疗愈、公益慈善、社会公益服务实践三大模块的课程学习内容,将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艺术疗愈知识和技能以及公益服务素养的艺术疗愈公益人才。
2024年6月项目正式启动,7月-10月已经基本完成首期项目实施工作,共计录取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员35名。
首期项目完成了艺术疗愈公益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产出了心之植影、人生之圆、关系小镇等19个艺术疗愈工作坊方案。
截止发稿,知心伙伴项目在北京地区组织了24场艺术疗愈工作坊,服务573人次,外地学员自主组织了22场艺术疗愈工作坊,服务253人次,合计46场工作坊,服务826人次,学员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500小时,取得合作社区、学校、被服务群众的广泛好评。
在未来,“知心伙伴”艺术疗愈人才培育计划还将继续培养更多艺术疗愈人才,服务更多有需要的社会公众。
(项目成果展示)
在主办方代表总结首期项目成果之后,辛睿镐、袁晨昱 、 周雨涵(线上)、郑旭清(线上)、刘远航、高琪、朱菁萱、段琼、郝琳琳 9位学员代表,依次进行了学习成果展示。
同学们分别分享了过去几个月的艺术疗愈课程学习、自己在这次学习中的创作作品,讲述了多个自己在公益服务实践中如何运用艺术疗愈服务社会公众的实际案例,帮助大家改善社交关系处理困难、容貌焦虑、压力过大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各自分享了在这个项目中的学习感受。
选取部分同学的部分收获和大家分享:
辛睿镐
辛睿镐同学说:“本次的项目学习经历激发出我在创作方面更多地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我在艺术和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艺术疗愈是爱与能量的延续,它可以帮助我们一同探索世界边界,察觉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动。公益服务时长不是框住我们疗愈他人的时限,而是我们踏上疗愈自我,治愈他人的起点。希望将本次的收获和感受深藏在心,永葆初心,与大家一起共勉。”
袁晨昱
袁晨昱同学说:“我将本次项目带给我的成长与进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理论方面,涉及艺术疗愈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增长;其次是自信与胜任力方面,我的处事心态开始不再抵触和惧怕未知的发生;再者是技能方面,洞察力与社交能力有所提升;最后是内心向善,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参与公益实践。”
周雨涵
周雨涵同学(线上):这次学习提升了她艺术疗愈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收获了友谊:“大家怀抱着共同的艺术疗愈的热爱而相聚,因为这段共同的理想之光,我们也成为了一群追光者,在知心伙伴的带领下,经历了一段非常难忘的追梦的旅程,这段旅程,不仅让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对艺术疗愈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郑旭清
郑旭清同学(线上):“知心伙伴的项目,给予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与实践平台,这些实践活动不仅疗愈了参与者们,也疗愈了我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我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做艺术疗愈活动时,我们所面对的都是鲜活的人,不是没有认知,没有思想的物品。每一个个体都很重要,无论年龄,无论群体,都需要慎重、郑重地去对待他们。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反复打磨、落地实践方案,考虑到每一个可能的细节和突发情况,其实也是对我们双方的尊重。”
刘远航
刘远航同学说:“知心伙伴·艺术疗愈人才培育计划”既是对我们学员专业技能的培训,疗愈他人的同时也疗愈自己。面对不同的人群,要有不同的充足准备。真诚对待每一位参与者,真诚是在艺术疗愈活动中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无论是面对情绪波动的青少年,还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压力的成年人,当疗愈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参与者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建立起信任,促进他们在活动中的深度参与与表达。"
高琪
高琪同学说:“学完这个课程后,我发现自己不仅可以帮助他人疗愈心灵、疏解心理压力,还意外地提升了自己在创作中对自身情感的觉察和对画面情绪的表达力。在创作过程中我开始更关注自身内心的感受,让画面能够传达情绪,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更多追求作品的逼真程度和具象表达。”
朱菁萱
朱菁萱同学在分享个人创作时说:“这两张是情绪性绘画创作,底层颜色选择了浅灰色可能是代表自己最近的一些情绪,这些乱乱的线条象征着我的一些杂乱的思绪,是我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我试图用一些鲜艳的颜色和规则的形状填补这些乱乱的空缺,但是好像总会有一些没有被填补上。另一张底色的深蓝让我有了一些可以被隐藏的安全感,我用马克笔大肆地胡乱涂画,没有规则。再换成珠光笔后,它的存在感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再一次看到,我开始小心地绘画,不想有交叠和结点。最后以一个具象的形状结束,它可以是星星,也可以是花。”
段琼
段琼说:“是收获,也是新的开始,因为作为艺术生,艺术创作者,是很‘独’的,很少会有团队合作的机会。这次也是体验到了,我们会团体体验、团体设计策划、团体合作带领、包括拆开重组成新的小团队进行社会公益实践。这些都是我的收获,也是我新的开始。作为艺术创作者,我在每一场艺术疗愈体验后收获了更多的灵感,这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新生,也给我的研究生论文带来很大的影响。作为美术老师,我把美术课重新定义,精进改良了传统的美术绘画学习方式,让更多特殊的孩子和一些对艺术热爱的孩子们,在美术课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在美术课中通过学习和创作,认识艺术认识自己,认识情绪。作为体验者,我把自己当成实验对象,在体验过程中记录自己,更能在当带领者的时候,与体验者很好的沟通互动。因为我对艺术疗愈这个专业是敬畏的,是热爱的,作为带领者,一次一次的把活动变得更加规范,更有意义,把老师们和同学们提到过的问题,整合改进。张老师,宿老师经常说‘允许一切发生’,这句话就好像刻进了我的大脑,只有带领者的内核稳定,你在带领的时候,才会给到体验者安全感,这也是要一直去精进学习的。我很感谢遇到好的老师们,好的同学们,还有主办方的老师们。让我收获满满,这几个月走来,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成长着,大家都在摸索和学习中不断进步着。我最近常说一句话,路很长,一点一点,会越来越好。”
郝琳琳
郝琳琳说:“在这几十秒光影交织的瞬息,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与不竭的力量。结业之典,犹如旅途中的一座灯塔,照亮过往,而真正的疗愈征途,正于此际扬帆起航。我们,愿化作夜空中最温柔的星辰,于浩瀚中铺展,以点点微光,温暖并照亮那些幽暗的角落。”
在同学们进行展示分享之后,在场的卢征远、张璇、赵妍、李中皇、宿子依等导师们轮流发言,对本项目的学员表现、艺术疗愈案例进行了点评。
老师们对项目本身、学员们的学习与实践表现,都做出了很好的评价,也各自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希望学员们在将来能更加深入地学习艺术疗愈专业知识技能,并将艺术疗愈专业技能用于服务更多有需要的社会公众。
卢征远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卢征远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向学员们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他们在项目中的坚持和努力表示认可。他赞扬了学员们虽然年轻,却怀有大爱之心,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时代的呼唤,为社会心理健康领域贡献力量。他见证了学员们在艺术疗愈的学习与实践中的成长,这次活动中学员们不仅丰富了自身知识和技能,也通过社区服务等公益行动,为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卢教授强调了艺术疗愈的独特性,它无标准答案,而是激励每个人通过艺术找到文化自信和内心自觉,抵御社会和技术的工具化压力,保持人性初心。最后,他对学员们在艺术疗愈道路上的未来充满期待,希望他们能继续以初心照亮前路,不断前行,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光明与希望。
张璇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治疗方向硕士生导师、本项目学术主任张璇老师非常欣慰能看到学员们从零基础到完成46场实践活动,在过程中逐渐成长并增强了与人互动的连接感。她指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员们在用艺术疗愈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关照能力和创造性,部分学员更将艺术疗愈纳入学术发展方向。张教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艺术疗愈学习和实践中保持专业的态度和伦理的边界,明辨可为与不可为,为更多人带去关爱和帮助。
赵妍老师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妍教授对学员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专业成长与热爱表示了惊讶与极大的感动。她称赞学员们在实践中展示出勇敢与谨慎,关爱每一位受助者并及时向老师请教,展现了专业精神。她相信学员的奉献和真心能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为他们带来持久的感动和温暖。
宿子依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美国认证艺术治疗师宿子依老师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学员以及项目参与者的肯定,强调了大家的实践付出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她指出,学员们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不断追求卓越,促进了这一重要成果的实现。在庆祝成就的同时,宿子依鼓励大家继续坚持不懈,以更好地服务于需要帮助的人群。通过共同的努力,期待未来能够创造更多积极的影响。
李中皇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艺管学院艺术治疗博士后、留美博士、艺术治疗领域青年学者李中皇老师对学员们奉献自我,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跨学科学习和46场活动表示高度赞赏,认为这体现了学员出色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李中皇老师感谢项目主办方和导师的辛勤付出,并激励学员在疗愈他人的同时疗愈自我,期待他们在未来项目中继续加油。
在导师反馈完毕后,几位受益方代表发言,他们分享了和本项目合作的过程,也高度评价了本项目的设计及实施效果。
社区代表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大方家社区党委委员李舰艇:“我们社区现在的老人特别多,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严重,我们社区党委也高度重视,今年和咱们项目组进行合作,对社区居民进行艺术疗愈活动,大家的反馈都很好,在未来还要继续开展,还需要继续扩大规模,惠及更多社区居民!”
机构代表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主任孙忠凯:“我们帮助孤独症患者已经三十年了,在我们社会中有大量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社会公众,在我们曾经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也发现采用戏剧、绘画等艺术手段来服务人们是很有效果的,所以非常支持咱们这个项目的开展。另外,我觉得让所有的人都希望被看见、所有的人都希望被尊重被理解,也是我们这样的一个项目的重要价值。”
学校代表
北京市大兴区爱心希望学校教师李苏霞:“我们学校一直在坚持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知心伙伴项目的志愿者们都非常认真负责、也很专业,学生们很喜欢他们的课程,我们还是想着一直坚持下来,能一直提供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受益!”
在受益方代表发言完毕后,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主任,益行者基金会荣誉理事金锦萍老师,善达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那鑫,分别从公益慈善研究者和媒体人的角度对本项目进行了评价,并对公益项目设计、项目未来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金锦萍老师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主任,益行者基金会荣誉理事金锦萍老师强调,艺术和公益的结合意义深远。她指出,美好的艺术天然带有疗愈功能。艺术所具有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愉悦,对于解决当今普遍的焦虑、抑郁等社会问题,尤为珍贵。她认为艺术和公益都应回归社会和大众,成为各领域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个项目让青年艺术人才以艺术去感化他人来进行表达,在疗愈他人的同时也疗愈自己,深刻体认到自己与身处的世界之间的联系,将让青年艺术人才对他人所承受的苦痛有感同身受的能力,这种悲悯之心能激发其社会责任感与包容力,使他们更有福祉地成长,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层面。
那鑫老师
善达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那鑫指出,心理健康课程对山区孩子有深远影响,呼吁艺术疗愈人才的培育,以弥补山区心理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他认为同学们的参与不仅幸运,更对社会意义重大。中国心理健康意识的低关注度需要更多创新疗愈方式,艺术疗愈具有帮助个体、改善社会的潜力,期待同学们将此作为终生事业。
随后,进行了本项目首期学员的结业典礼和优秀志愿者表彰仪式,为完成了所有课程与公益实践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为表现优异的学员颁发荣誉证书。
在活动的最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力进行了总结致辞。
赵力院长
赵院长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欢迎大家的到来,向项目联合发起方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项目组全体导师以及各公益实践合作伙伴的付出表示诚挚感谢,对同学们在项目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他说:“我们知心伙伴这个项目首期顺利结束,但这个项目也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服务体系,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让艺术疗愈、艺术治疗取得更多突破,发挥艺术更大的力量,创造更多艺术的可能性。”
在未来,“知心伙伴·艺术疗愈人才培育项目”还将继续开展,培养更多艺术疗愈专业人才,服务更多有需要的社会公众,欢迎社会各界来和我们交流、合作,一起推动艺术疗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