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巴赫音乐花园的钥匙
更新时间:2024-09-05 17:42 浏览量:17
■ 吴玫
进入古典音乐时间不长的乐迷,有没有发誓要听完巴赫全部作品的?又会不会像我一样在听过几首巴赫作品后觉得自己莽撞了?只要打开巴赫的作品目录,我们就会惊愕地发现,巴赫的音乐大厦巍峨耸立,仅从作品品类来看,巴赫在65岁的人生中就创作了宗教康塔塔、世俗康塔塔、经文歌、弥撒、受难曲、清唱剧、众赞歌、咏叹调、管风琴作品、其他键盘乐器作品、室内乐、管弦乐,等等。如果用一个更直接的数字来统计巴赫的作品群究竟有多庞大,那就是1087首。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莫扎特一生创作的作品是600多首。当然,莫扎特的生命之钟不如巴赫摆动得那么长久。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出生于1864年,于1949年去世,这位作曲家中的长寿者一生勤勉创作,但在巴赫的作品数量面前,恐怕也只能甘拜下风。
巴赫在其晚年进行创作时,索性抽掉了让听者松弛片刻的乐句,而是希望我们跟随作品一刻不停地沉浸在他的思考里。
更令人咋舌的是,1087首可能还是巴赫作品数量的不完全统计。就像他那矗立在古典音乐领域里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总谱是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帕布罗·卡萨尔斯无意间在一家旧书店里发现的那样,会不会某天一个幸运儿又从故纸堆里发掘出一首不为世人所知的巴赫作品?
可能的新发现还在路上,而已确定为巴赫作品的那1087首,作为一个乐迷,想要听全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何况,他的音乐总是深如大海,比如,那一曲《赋格的艺术》。
成为巴赫的乐迷,不少人始于他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后辈音乐家从他的《第三号管弦乐组曲》里摘取出来的明珠,不知道被多少演奏家用多少种配器方式演奏过,温和甜美的旋律让人过耳难忘。以为已经由此握住了通往巴赫音乐花园的钥匙,从而就可以畅通无阻聆听全部巴赫了,便开始小心翼翼地到他的曲库里慢慢前行,《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法兰西组曲》《意大利组曲》《哥德堡变奏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哪一首都不像《G弦上的咏叹调》那样乍一听便入耳继而入心。聆听巴赫,需要我们事前做案头准备,听的过程中屏息静气,一曲终了再来一次复盘,如此这般,才能跟上他的节奏。
但是,不止一次在音乐会的间隙听到与我一样喜欢巴赫的乐迷反省:音乐家们一直称好的那一首巴赫作品,我为什么就听不到自己的心里去?这并不奇怪,几乎每一个巴赫的乐迷都有几首无法沉浸进去的巴赫作品,对我而言,就是《赋格的艺术》。一次次在音响里塞进一张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的管风琴版《赋格的艺术》,总是觉得管风琴特有的轰鸣声模糊了巴赫原本清晰的音乐语言,便换一张圣马丁室内乐团的室内乐版,依旧是隔岸观“花”,再换一张朱晓玫的钢琴版……读到一位资深乐迷这样评论巴赫仿佛受到天启而创作的《赋格的艺术》:“几个主题互相追逐、跨越,有时聚得很近,近得揪心;有时又远远躲开,各不相扰。好比生活里的悲情和欢愉,常常复杂地对位着,不时相撞,然后各自倒退一步,稍稍变了形状。其实我们都生活在巴赫的音乐里。”不禁着急得生闷气:“我怎么就听不到这样的巴赫?”
没有捷径,只能当自己是第一遍聆听《赋格的艺术》,打开音响前先读书,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凤凰·《留声机》”系列中的一册《你喜欢巴赫吗》,牵着我无限接近《赋格的艺术》,尤其是采访加拿大钢琴家安吉拉·休伊特的那篇文章。
文章的主标题为“留给世界的诱人谜题”,副标题则为“安吉拉·休伊特谈《赋格的艺术》”。从目录页上读到它们时,最直接的反应是:瞧,连钢琴家都觉得《赋格的艺术》是巴赫留给世界的谜题呢。但是,采访者用以修饰“谜题”的“诱人”二字,吸引着我将这篇文章当作整本书的首篇文章。
“《赋格的艺术》是一首接一首精彩而让人毛发直竖的赋格”,钢琴家都说那是一首难啃的作品!心里一松,再读安吉拉·休伊特的解读,字字入心。她说:“弹得不好的话,巴赫的很多曲子都会枯燥乏味,而《赋格的艺术》尤其如此,因为它不像《平均律键盘曲集》,没有任何前奏曲来提供轻松氛围。”安吉拉·休伊特当然是站在钢琴家的角度来解释弹奏《赋格的艺术》难度,那么,从乐迷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安吉拉·休伊特的解释,亦即我们之所以觉得《赋格的艺术》很难入心,是因为巴赫在其晚年进行创作时,索性抽掉了让听者感到松弛片刻的乐句,而是希望我们随着他的作品一刻不停地沉浸在他的思考里,然而,巴赫虽已去世300余年,他的音乐造诣依旧是人类中的翘楚,这就使得我们中的大多数还是跟不上他的节奏。像安吉拉·休伊特这样的钢琴家,幼年学琴,后又经历了十数年的专业训练,在她决定在钢琴上征服《赋格的艺术》时,都会觉得“必须努力寻找一些方式来让它变得鲜活”,遑论像我这样零基础古典音乐乐迷了。《留声机》杂志看到了其中的断裂,他们想要借助音乐家的经验来缩短我们与巴赫等作曲家之间的距离。当然,安吉拉·休伊特的回答,均为在舞台上能自由驾驭钢琴的演奏家的角度,我们读她的采访录,不妨试着将其调整成乐迷的角度,庶几能领受到几分《留声机》杂志的良苦用心。
正因着这良苦用心,除了安吉拉·休伊特的访谈,《你喜欢巴赫吗》这本书所收录的指挥家哈农库特、小提琴演奏家希拉里·哈恩等音乐家的访问记,以及钢琴家穆雷·佩拉西亚录制的《法国组曲》、加德纳再度录制的《B小调弥撒》等多张唱片的点评,都可以说是我们通往巴赫音乐花园的钥匙。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 2021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