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教体局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10-22 10:37 浏览量:6
临邑县实验小学恒源路校区教室新安装了护眼灯
□记者李艺 通讯员王亮张绪勇
10月18日下午4点,临邑县师范附小崇文校区围棋社团的学生们正在展开激烈的围棋对弈,舞蹈室、美术室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同样也在进行。“我们设立了传统文化、科学、艺术等10余项社团活动,每个学生根据喜好参与一个社团,让学生们延时课活起来、动起来。”该校执行校长乔飞介绍。
临邑县教体局以教育优质均衡、教育公平为发展目标,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改善办学条件 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小学一至六年级教室护眼灯全覆盖、42所学校实施午餐午休“暖心工程”、3万余名学生享受课后延时服务、全县中小学校安装空调2000余台……临邑县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实打实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让学生在校园里学得好、吃得好、住得好。
在“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共享”坚定信念之下,临邑县教体局改善办学条件,对新建学校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地标性建筑。先后建成启用师范附小洛源路校区、实验小学渤海路校区北校区等,新增优质学位2000余个。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城乡美丽校园、温馨校园、文明校园建设工程,去年以来,临邑县投资4000余万元用于提升改善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办园条件,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使学校旧貌换新颜。
为让适龄儿童就近入园,临邑县发展公办园,扶持普惠园,不断优化城乡办园结构。临邑县实验幼儿园扩展为“一园七区”的集团化发展模式,保证区域内幼儿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开发本土自主游戏品牌,促进幼儿身心、智力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全县成功创建省一类幼儿园23所、40所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幼儿园标准。临邑县实验幼儿园入选省级游戏活动实验园。
“1+N”办学模式 城乡学校共走均衡路
“教师要牢记自己所属学科的学科素养,以提高各学科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要熟悉教材内容和高考真题的呈现情况,把握教学重难点;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学习目标。”9月11日,在临邑县教学联盟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中,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徐建军与“启航”教学联盟中实验小学、临邑镇、宿安乡骨干教师代表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分享。
临邑县教体局以“1+N”办学模式,实施“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战略,推行“名校+”集团化办学,实行教育资源、教学教研共享发展。全县成立实验小学、师范附小、洛北中学等17个中小学教育集团、13个幼教集团,组建7个城乡教学联盟共同体,打造出“城乡教育集团+联盟”双引擎发展新模式。扎实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推进教育管理、资源建设、教学研究、师资建设、内涵发展等方面经验互通,推动优秀师资、课程、培训、信息化等资源共享,广泛开展传帮带活动,助力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提升办学水平。依托教育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城乡结对教研等形式,带动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水平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推动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是基础、是关键。临邑县强化“三名”培养,建立完善教师梯次培养模式,打造43个市县级“名师领航工作室”。以“优化结构、配强配顺、化解问题、增强活力”为目标,对全县各乡镇街道教育联区、县直中小学中层干部进行调整,激发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新动力。
探索多元育人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0月9日,临邑县实验小学渤海路校区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恒科茂(山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润滑油生产线,观察各种机器和设备的运作。“这次研学让我们了解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明白了在生产过程中‘环保’的重要性,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创新的力量。”五年级三班学生李佳怡说。
临邑县探索多元育人新模式,创新实施全方位立德树人新格局,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养。实施“艺”起阅读工程,学校依托办学特色规划阅读活动,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确定阅读内容,教师从教学专业出发引导学生阅读。打造“‘邑’美育美‘艺’彩纷呈”美育文化品牌,以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艺术进课堂”有效路径,指导学校发扬美育特色。今年4月,临邑县入选全省第二批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单位,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签订《美育浸润框架协议》。临邑县教体局、临邑县师范附小2个案例入选省级美德教育优秀案例。
每到大课间时间,在临邑县实验小学瑞园路校区操场上,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会一同演练五步拳,让学生在学校真正“动”起来、体质“强”起来。临邑县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同时,将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打造足球、乒乓球等10余类学生体育特色社团。在落实学生体育课的同时,创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鼓励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社会,通过积极挖掘县域资源,设立了邢侗纪念馆、王为民事迹展览馆、渤海军区教导旅事迹实景展厅等教育实践基地。结合地域、民俗等开发校本课程,中小学利用研学基地,开辟农耕文化、农耕教育“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到田间地头去学习和实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