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写人物|方励:用电影“打捞”里斯本丸
更新时间:2024-10-16 21:27 浏览量:14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韩寒电影《后会无期》同名歌曲里唱的这艘船,出现在了9月上映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里。影片上映后不仅刷新了2024年中国纪录电影的票房成绩,也成为豆瓣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它还将报名竞逐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
该片制片人、导演方励,今年已经70岁了,他将“打捞”这段尘封的历史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事。历时八年,倾家荡产,他终于将这部作品搬上大银幕,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时,他说:“我是一个追寻者。因为好奇心搜索沉船,也因为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时间,我要和时间赛跑,要去‘抢救’。”
方励从影二十余载,他始终坚持在文艺电影中打转,被不少网友戏称为“文艺老年”,对于这一称呼,他笑着接纳,“我希望我的电影‘活’得比我长,一定要有传承的价值。”
△《里斯本丸沉没》海报
与时间赛跑,“打捞”历史
“30°13'44.42"N 122°45'31.14"E”,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个坐标,这是当年里斯本丸在浙江舟山东极岛海域沉没的位置。方励为了“打捞”这段不为大众熟知的历史故事,用了八年。
《里斯本丸沉没》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部东方版“敦刻尔克”,是一部关于纪念中国渔民伟大壮举的纪录电影。方励和摄制组通过详尽的历史调查,竭尽所能地寻访英、美、日、中核心亲历者及后代,试图无限接近中国舟山东极岛附近海底30米处的二战“死亡之船”——“里斯本丸”的沉船真相。
△“里斯本丸”号
2014年,方励在东极岛听当地渔民说起附近海底有一艘沉船的故事,好奇心驱使他去查阅资料,结果怀疑那艘沉船就是历史上的“里斯本丸”。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带领专业团队进行两次搜寻,终于在偏离历史坐标36公里的海底找到并证实了“里斯本丸”沉没的具体坐标。
△方励(右)与营救盟军战俘渔民林阿根(中)
“从得知这个事情开始,出于好奇去带队勘探,想要找到这艘沉船。找到船之后,又想要找到跟这艘船有关的人,想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他们在82年前都经历了什么。就这样挖掘出了这个故事。现在,是时候把它们讲给更多人听了。”方励说。
“抢到物证和人证”,方励认为这就是自己该做,也必须做的事情。在片中,可以看到方励苦苦寻觅的身影,登报、参加电视节目、档案馆寻访,甚至是找到私家侦探调查,难,但方励锲而不舍。
《里斯本丸沉没》历时八年,即使其间资金链断掉,方励也从没想过放弃,“就算十八年我也要把这件事干了,这是一种天然的使命,是内心的一种承诺。”
整个制作周期中,方励觉得最难的是关于历史还原部分的制作,“它不是简单的动画,它既是电脑特效,又是版画风格。因为它很独特,不是传统的动画,也不是传统的电脑特效结合的,制作时间非常长,是一点点试错试过来的。”
倾家荡产拍电影
采访中,方励对自己的定义是“追寻者”,“因为意识到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要跟时间赛跑,要去抢救。机会太难得,历史的最后一个机会。所有的动力来自要抢在时间前面,刚好就抢到了,找到了最后的人证,又发现了有这么多家庭动人的故事值得分享给观众,就不断地去追寻,不断去寻找。这是本能的、职业的反应。”
△方励(右)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后代家属
采访过程中,二等兵理查德(Richard Penny)的故事让方励记忆犹新。
理查德被俘后,给弟弟写了一封信,内容只有三行,“我不知道该说什么,除了这个;永远关爱、照顾我们的母亲;她是这个世界上你所拥有的、唯一的、最好的人。”
在影片中,方励读到这封信后从受访者家中走了出来,以手拭泪,他说他听不得这个,因为他也有弟弟,方励是个共情感很强的人。
△方励(右)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威廉·班尼菲尔德(左)
在《里斯本丸沉没》的制作过程中,2019年秋,他又自费将盟军战俘的亲属带到了东极岛附近海域,让他们有了一次同家人告别的机会。
“我代表的是今天的中国电影人和中国人的态度。”方励坦言,拍摄时关于自己是否要出镜,他犹豫许久,“我是代表大家的。这些盟军战俘后人经历的苦难和真情,也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所以我们才能被深深触动。另外,故事中有中国渔民出场,如今我们用电影来讲述这一切,必须要有一个中国人在镜头前面。所以我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代表着发生事件的这个国家,和老百姓的朴素情感。”
△盟军战俘后代在沉船坐标海域祭奠亲人
从方励的这段话,或许可以明白为什么他要耗费这么大的精力,消耗这么多的金钱,去做这样一件事。
△方励(左)与军事顾问费恩祺(右)查阅“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资料
好在,团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影迷们口口相传,越来越多人走进影院,了解这段历史。而今,《里斯本丸沉没》又将代表中国内地参选奥斯卡,对此,方励倍感欣慰,“我不是孤勇者,我周围还有一群小伙伴们,我们是一个团队。目前我们还有专业的同事在负责海外发行工作,接触的有英国、新加坡、美国、北欧等。”
从影二十余载,不难发现,方励无论是担任制片人、编剧又或是导演的作品,多多少少带着些文艺气质,而非商业大片。他笑道:“我希望我的电影‘活’得比我长,一定要有传承的价值。未来三代以后的观众,是看不到今天我们经历的时代。我很在意有没有记录我们今天的人群、我们今天的梦想、今天的喜怒哀乐、今天的时代特点,所以我更看重的是时代情感和人物命运。”
△《里斯本丸沉没》海报
白天科技,夜晚电影
被网友戏称为“文艺老年”的方励,在电影人的身份之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科技的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他在东华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读书,地球的奥秘令他着迷,而电影无疑是他无尽畅想遨游的出口。
“科技和电影,一个是白天,一个是夜晚。”方励告诉记者他有两份“全职工作”,“科技是我的一个全职工作,电影也是全职工作。24年前,我阴差阳错闯入电影这个领域,觉得很有趣,乐此不疲,所以就一直做下来。在我的科技职业生涯20多年后,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工作。真的很愉悦,每次双线都在干。”
关于这两项工作,他形容道:科技是大兵团作战,电影是游击作战。“电影的全职工作它不需要每天朝九晚五,可以利用晚上,可以利用周末、利用假日谈剧本,只有到了拍摄的那两三个月是比较密集。除此之外,电影的工作模式跟科技不一样,干科技不管是软件、硬件、机械、电子数学、物理等,都得有一个专业团队,而电影只有在制作时才需要,所以它就出现一个可以互补的、在时间段互相穿插的可能性。”
△方励导演
提到“打捞”里斯本丸号的历史,他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我自己是干深海搜寻目标探测的,很自然而然就觉得该做的。就跟你登山一样,有人没登上过这个山,你就想去登这个山,其实说这个有多大的思考,没有,就是一个本能的天然反应。”
电影和科技之外,方励似乎对历史情有独钟,对他而言,历史是长久、永恒的,“可能跟年龄有关系,你经历了时代的变化,就会知道每一次时代的变革,都会是一个比较重大的社会变革、人类变化和成长进步,那你总是希望能跨越时代,能记录时代。”
《里斯本丸沉没》忙碌的行程还未结束,方励监制的下一部作品《下一个台风》也已杀青,与以往不同,这是一部聚焦女性成长的故事。
对于方励而言,70岁尚年轻,属于他的电影路途,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