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足球来说,活着是最好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4-10-16 00:17 浏览量:33
让我们回到比赛第44分钟,回到高准翼那脚柔软风骚的外脚背,回到张玉宁那力拔千钧的单刀,回到他跳跃转身后的怒吼,回到他伸手指向队徽后的掩面泪流。
在37133人球场的见证下,在青岛的圆月光辉之下,中国队赢了,中国队终于赢了。
世预赛18强赛,中国队此前三战皆墨,积0分小组垫底。在对阵沙特、澳大利亚,都是先进球领先情况下后被逆转,此刻中国队已经走到了悬崖的边缘。很多球迷冷嘲热讽,更多的球迷已自暴自弃,他们想起了40强赛最后一轮的新加坡门将桑尼,想起来我们在最后时刻戏剧性冲入18强赛时的故事,感叹其实不如当初没有晋级,没有晋级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
其实恰恰相反,我们反而必须要来到18强赛,把这里的每一场比赛都当做决赛来打,因为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体验到离梦想更近一步的距离。
梦想的旅途从遥远的1958年的瑞典开始,彼时,红色的中国队点燃了冲击世界杯的火炬,那一次我们止步在了亚洲区第一轮。此后,我们又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势,终于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完成了梦想。每个中国球迷都不会忘记那个画面,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央视播报之后,满屏幕打出的红色字体:我们出线了。
每个人都以为那是故事的开始,但却不知道这已经是故事的结束,此后5次冲击世界杯的故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此期间,国足的关键词却不仅是失败,赌球、黑哨、贪污、腐败不绝于耳……在这个过程中,国足(男足)也成为了各种笑话与段子的调侃对象,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的事情。
诚然,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竞技体育“菜”是原罪,但是在铺天盖地的倒戈中,似乎还有一种声音在默默发声——尽管他们哀其不幸,但是他们也痛其不争;哪怕他们十年饮冰,但是他们仍然难凉热血。
因为这些仍然支持中国队,且相信中国队的球迷们记得,记得这支球队带给我们荣耀的时刻:1976年,亚洲杯上首次出线我们的身影,我们便用一个3比0拿走了季军的奖牌;2001年,我们与神奇教练米卢一起,历史性地杀入了世界杯决赛圈,中国的整个夜晚被庆祝的红色浸透;2004年,孙继海与邵佳一带领国足杀入亚洲杯决赛,遗憾败给日本摘走亚军;2010年,高洪波治下的中国队,以3比0的比分漂亮地击败了韩国,结束了32年的恐韩症……
现在,中国足球已经到了黑暗时刻,没有大赛成绩,没有舆论环境,球员青黄不接,失去海外市场,中超也褪去了金元光环,闹剧逐渐归于平静。然而越是这个时候,国足越需要球迷真心的支持与理性的批判。真正热爱国足的球迷不应该只做热络时虚伪的信徒,却在她需要耐心时抛弃而去。
距离山顶的路程还有很远,只要我们记得夜路上星星点点的微光曾把我们照亮,我们就不应该放弃,因为我们曾经赢过,曾经一起呐喊过。你不可以否定这些始终如一的球迷们的信仰,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人生不过一届又一届的世界杯而已。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十年饮冰,难凉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