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周期的韧性选手:腾讯音乐的三重进化
发布时间:2025-05-13 19:38:38 浏览量:4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王璐
编辑 | 魏佳
2025年,科技股风云变幻。
一边是DeepSeek引领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是《哪吒2》点燃的中国内容产业新叙事;另一边则是美股科技巨头股价的普遍承压,是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导致的巨大经营挑战。
大风大浪之间、危机并存之际,考验的是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和智慧。
腾讯音乐,正是观察中国企业生存韧性的一个样本。从刚刚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里,可以看到它在复杂的宏观背景下展现出的“三重稳健”:
在资本市场上,股价从年初至今已经累计上涨近30%;在业绩报表上,总收入和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保持稳健增长;在业务指标上,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等核心指标也全面向好。
这种“稳”,并非偶然。腾讯音乐于2021年确立了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一方面注重打造丰富多元的音乐内容生态,另一方面在平台产品侧不断创新,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音乐体验。
研究世界商业史上的经典商业案例不难发现,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往往具备三个共同特质——对主航道的持续聚焦、对用户需求的持续洞察,以及永不止步的创新。
这些特质,在腾讯音乐身上同样清晰可见。
核心业务:
聚焦“音乐”,三大数据亮眼
在外部环境变化之时,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企业的基本盘——核心业务要足够强大。这既考验战略判断力,也检验长期执行力。
腾讯音乐正是持续聚焦“音乐”主业,为稳健增长打下了根基。以今日刚发布的2025年Q1财报为例:
首先是总收入稳中有升,同比增长8.7%至73.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2.8%至22.3亿元,展现出基本面的健康。
其次,在线音乐业务核心指标全面上涨: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6.6%至42.2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8.3%至1.229亿、单个付费用户人均收入(ARPPU)同比增长7.5%至11.4元,三项指标均上涨,表明用户端的付费意愿增强,对内容和服务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
2018年,腾讯音乐登陆纽交所。彼时的中国音乐行业刚刚完成正版化、用户付费意识尚不普及,作为行业的代表平台,腾讯音乐当时在线音乐业务收入仅占比不到3成。但腾讯音乐的选择是,战略聚焦,秉持长期主义对在线音乐业务持续性投入。
选择做时间的朋友,时间也确实给予了腾讯音乐持续性的回报,近年来的业绩结果展现出腾讯音乐多年前的战略前瞻与定力:在线音乐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在2023年占比超50%后,如今已经占总收入的近8成(78.8%),并在直播行业震荡时大幅抵消了社交娱乐业务下滑的影响。
「定焦One」注意到,本次财报腾讯音乐未披露社交娱乐业务的月活跃用户、ARPPU等具体数据,在「定焦One」看来,这是腾讯音乐发展到这一阶段的自然结果。如今社交娱乐已不足以代表腾讯音乐,其未来长期的增长仍然将由「音乐」驱动。
在线音乐业务在2023年Q2营收占比超过社交娱乐、成为腾讯音乐核心收入来源后,还带动着整体毛利率的改善和成本结构的优化:2023年,腾讯音乐毛利率由上一年的31%提升至35.3%,2024年进一步上升至42.3%。营业成本连续两年下降,释放出更加健康的盈利能力。
理解用户:
洞察需求、持续响应,“你想要的我都有”
稳定增长的另一面,是腾讯音乐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与持续响应。这是它让核心业务持续焕发增长活力的关键。
腾讯音乐未止步于音乐播放本身,而是在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下,不断拓宽自身在音乐内容和体验上的服务范围。
首先,是对内容的“再投入”和“再定义”。
用户对“听什么”的要求早已不止于版权曲库本身,而是追求多样、新颖和陪伴。腾讯音乐就在内容引入、内容制作与共创、内容宣推与消费三大环节进行了全面发力。
本季度财报显示,内容引入上,仅今年Q1就与索尼音乐娱乐、英皇娱乐、滚石唱片、种梦音乐、韩国Starship娱乐、YG娱乐、日本头部ACG娱乐厂牌KADOKAWA等多家全球音乐厂牌加深合作,引进多元化曲库的同时,部分也涉及音质音效上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用户与平台的情感联结。
在音乐作品的制作上,腾讯音乐也不断展示出新成果。例如,今年周深演唱的春节回乡金曲《敬时光》,由央视新闻和腾讯音乐联合打造,正是连接平台、艺人、用户三方的代表作。腾讯音乐还与腾讯生态系联动,为多部知名游戏、动画IP以及影视剧制作歌曲,满足影剧综游等不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在传统线上听歌场景之外,腾讯音乐还为多位艺人推出实体专辑、官方周边产品,如与G-Dragon权志龙合作发售世巡中国大陆独家周边、为汪苏泷打造实体专辑《十万伏特》等,把乐迷的体验从线上延展到了线下。
这些举措让腾讯音乐将“内容本身+延展体验”做到极致,满足了用户对音乐的情感连接和沉浸式体验等在内的多种需求。
另一方面,腾讯音乐在平台端持续丰富各项权益,会员权益已经覆盖听、看、唱、玩、衣食住行整个音乐生态。
以QQ音乐超级会员为例,线上覆盖杜比音效、4K MV清晰度等超50项高品质视听权益,线下还能享受音乐节、演唱会的专属权益,此外还有免费兑换演唱会门票、耳机音响等价值上千元的礼品以及霸王餐等福利。QQ音乐超级巅峰之夜时,超级会员享有优先购票、专属伴手礼、专属SVIP区域、专属接驳车等权益,更是将“会员专属感”做到极致,被网友评价为“超会宠用户”。
这种围绕内容与服务的不断精进,让用户感到物超所值的同时,也进一步吸引着会员的转化和留存。财报显示,腾讯音乐超级会员规模展示出持续稳健增长的态势,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和用户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在洞察用户需求并持续响应的背后,实则是从内容到平台的精细化建设,让腾讯音乐摆脱了对单一价值点的依赖,拥有了抗周期能力所需的“多点支撑”。
持续创新:
在多个维度积累复利
真正具备韧性的公司,从不迷信风口,但也不会忽视创新。它们的创新不是频繁变换主线、烧钱做增长,而是基于主业方向和自身优势的“小步尝试”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放到更长周期,这种持续创新会让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复利效应”,带来更大回报。
腾讯音乐也属于这类,它尝试将时下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自身业务结合,从而达到1+1>2的效果。比如面对近两年的AI浪潮,腾讯音乐就以“优化用户体验”为切口进行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
2024年,QQ音乐上线“AI聊天助手”,覆盖搜歌、音乐知识问答、播放控制、功能跳转和聊天陪伴整个流程,今年又接入了DeepSeek-R1,其精准回答让用户感慨拥有了一位“懂音乐的挚友”。同时,不断在歌曲推荐与算法交互方面进行优化创新,让智能推荐更懂用户,推动用户歌曲收藏量显著增长,提升用户黏性。
此外,腾讯音乐在内容品类开发、扩展服务场景上的布局上也初见成效,让用户体验始终走在创新前沿。
内容品类上,腾讯音乐针对长音频场景打造出涵盖有声小说、相声评书、儿童内容、历史人文等丰富品类的内容形态,本季度代表作品《盗墓笔记》打破平台有声剧播放量破千万的最快纪录,成为标志性爆款。
在服务场景上——尤其是在车载音乐这个快速增长的使用场景上——迅速升级,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比亚迪和小鹏汽车等多个品牌展开合作,持续优化音效,还推出了车载K歌功能,为用户带来更沉浸的车载音乐体验。
这种从“强化用户与平台连接”出发的创新路径,最终沉淀成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回看本次及近几年的财报数据不难发现,腾讯音乐不是靠某一个高光时刻赢得市场,而是在战略、内容、服务等多个维度积累“复利”,最终形成稳定且强大的增长曲线。2024年全年财报发布后,腾讯音乐宣布了新一轮的股票回购计划,并派发2024财年年度现金股息,也显示出管理层对自身长期发展的信心。
在风云变幻的2025年,这样一家公司所展现出的“稳中有进”,或许正是当下中国企业穿越周期所最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