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明星考博:与其盯着“身份”,不如审视“规则”的执行

发布时间:2025-05-13 19:40:56  浏览量:3

□余新婷(华南理工大学)

5月12日,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黄晓明的名字出现在上海戏剧学院考博复试名单里。记者进一步从知情人处获悉,名单中的黄晓明确实是知名演员黄晓明。(5月12日 红星新闻)

这纸复试名单将黄晓明推向舆论风口。部分网友质疑其演技不够,学历来凑,更有甚者觉得“钞能力”就是好使。当“明星考博”的标签与“学术注水”的质疑相遇,不仅关乎个体选择,更折射出公众对学术公平的深切忧虑。然而,公众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在普通类博士的研究成果通常以论文、科研项目等形式呈现时,艺术类博士的学术评价标准相对模糊,争议在所难免。

但将艺术实践与学术对立实属偏颇。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艺术研究的误解,但另一方面,当明星考博时,公众的关注度更高,容易将对明星的个人看法延伸到对学术能力的质疑。巩俐攻读北大艺术博士时,其毕业作品《漂亮妈妈》的表演创新就曾获得学界认可。北京电影学院在招收专业型博士时,既要求提交代表作品,又设定理论考核门槛。

近年来,明星进入高校深造的现象并不罕见。例如:2024年,演员林更新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戏剧影视表演创作。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明星群体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和竞争力的渴望。当某高校曾爆出“明星学生免试入学”的丑闻后,公众神经对任何可能存在的“绿色通道”都变得异常敏感。其问题症结在于考核标准是否经得起推敲。当招生简章中“突出创作成果”的表述缺乏量化指标时,公众自然会产生“以名取人”的合理怀疑。

上海戏剧学院的博士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考生需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环节,并不是公众所调侃和理解的只要“申请”就能读上博。黄晓明作为同等学力考生,除了要参加“业务课二”笔试和复试面试外,还需加试政治理论和两门专业科目。这说明,无论身份如何,考生都需满足同样的学术要求和考核标准,才能进入复试阶段。上海戏剧学院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类高校,其博士培养体系和学术要求是经过长期积累和严格审核的。黄晓明进入复试名单,只是意味着他通过了初试阶段的考核,能否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还需看他是否能在后续的复试和学习中达到学校的学术要求。我们是否应该客观理性看待明星考博,切忌将个人主观情感化为刺向他们的锐利刀刃。

文明的丰碑从不因跪拜偶像而矗立,却常因敬畏规则而永恒。从雅典学院门楣刻下“不懂几何者勿入”的箴言,到今日实验室中匿名评审的论文编号,人类用千年时间筑起的学术圣殿,其神圣性正源于对规则的集体信仰。当明星考博的争议终将消散,唯有那些在规则尺度下淬炼出的真知,才能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种,照亮人类文明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