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朋友再见》歌曲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5-10 04:18:00 浏览量:4
1969年7月14日在南斯拉夫上映《桥》生动记录南斯拉夫游击队反抗法西斯的战斗事迹,电影中为了摧毁德国人最后的顽抗。游击队员历经其无数的考验和困难,亲手埋葬这座被德国军官称为绞杀游击队绳索的桥梁。将德国部分主力部队困在巴尔干半岛上,无法撤回本土。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是振奋人心的。
我国在七八十年代将其引入。其中《啊,朋友再见》作为电影的主题曲甚至被列入了小学的音乐书中。
《桥》
然而,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这部电影成为了后人追溯南斯拉夫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电影的主题曲自然成为了首选对象。可当人们查询这首歌时发现,《啊,朋友再见》并非来源于前南斯拉夫,而是其邻国意大利。
《啊,朋友再见》来源于前南斯拉夫的邻国意大利
《啊,朋友再见》(Bella ciao)意大利原名中“Bella ”是姑娘的意思,其意译是《啊,姑娘再见》(而汉语却翻译成了朋友),是意大利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
1922年墨索里尼夺取意大利政权,进行了法西斯政权独裁统治。迫害包括了意大利共产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随着与纳粹德国轴心同盟的确立,墨索里尼进一步的独裁统治迫使以意大利共产党为主的意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组建游击队,反抗德意两国的法西斯独裁统治。1944年伊夫·蒙当演唱,成为意大利游击队歌曲。
德国及其盟友共同入侵南斯拉夫
1941年,德国密谋进攻苏联的计划即将开始,为了巩固南部安全,希特勒正式命令德军入侵摇摆不定的南斯拉夫。4月6日,代号为“25号作战”入侵南斯拉夫战役开始。在其领土上建立傀儡政权,维系法西斯的统治。后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在南斯拉夫建立了游击队,这首意大利游击队曲也传入南斯拉夫境内。
这座桥同样也有原型——现位于黑山共和国的塔拉河谷大桥,她那传奇故事则发生在二战的尾声,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塔拉河谷大桥。1945年,南斯拉夫游击队将其炸毁实现其战胜法西斯的战略目标。
塔拉河谷大桥,初建于1940年
同年二战胜利,南斯拉夫各民族得到解放,铁托随即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1946年,战后恢复原有交通基础设施,塔拉河谷大桥得以重建并保留至今。为纪念二战时期的铁血抗战,电影《桥》的制作者们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将电影内容拍摄完成。《啊,朋友再见》作为当年游击队传唱的革命歌曲,也就这样成为了电影的主题曲。197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其中文翻译版。《啊,朋友再见》也随着电影的播放,传入中国。
《啊,朋友再见》以舒畅的音调和柔情的歌词,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壮烈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同历尽磨难的中国人民产生共鸣。即便至今,这首歌仍被一代代中国人所传唱,而其背后的革命故事也将随着这首歌的传唱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