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刺客”,拒绝泡沫,这场音乐节让热爱“无压力”
发布时间:2025-04-30 15:42:47 浏览量: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
摇滚过“六一”,票价无压力!当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响起,2025西施音乐节正式官宣开票——5月31日至6月1日,将在浙江诸暨西施故里旅游区西施滩升帐亮相。
当国内音乐节票价普遍突破500元大关时,西施音乐节将预售早鸟票定格在68元、双日套票仅需200元的态度,像一记“直拳”击穿了行业虚火。这场在端午小长假+“六一”儿童节上演的摇滚狂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音乐本该是触手可及的快乐,而不是奢侈的“名利场”。
这里没有动辄千元的“艺人互动套餐”,没有需要抢破头的黄牛票,有的只是房东的猫清清亮亮的治愈、后海大鲨鱼永远年轻的心跳、郁乐队撕裂长空的嘶吼……当“音乐节刺客”成为社交平台热词,当演员、网红在单日票价炒到1280元的舞台上蹦跶,西施滩的选择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却又弥足珍贵。
拒绝“音乐节刺客”,让每个热爱的人都能去现场
2023年,某知名音乐节单日票价突破800元,终于“不能忍了”的网友们在微博发起了#音乐节刺客#的话题,3.2亿阅读量背后是集体愤怒:“十年前花200块能看崔健朴树,现在花800块看爱豆假唱?”
而从2024年开始,“天价票”甚至开始频频反噬音乐节本身。以去年“五一”档为例,全国总共有15场音乐节,就因为票价太高卖不动而被迫取消,成为业内一大“尴尬奇景”。
这些取消的音乐节中,不乏“单日预售票599元、最高VIP票1080元”等“顶级刺客”,让许多网友直呼“怎么不去抢钱?!”
据《中国音乐节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3年间,国内音乐节平均票价涨幅达267%。当某顶流演员以450万元出场费空降音乐节时,主办方将成本转嫁给乐迷的逻辑链条再清晰不过——天价门票正在吞噬摇滚乐最后的纯粹。
而今年西施音乐节的定价,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文艺复兴”。
68元早鸟票的价格锚点,精准复刻了2012年音乐节元年的票价体系(单日80元)。在场地成本飙升、流量明星天价出场费成为行业潜规则的当下,主办方的成本控制堪称壮士断腕:拒绝所有“自带百万调音师”的流量艺人,转而将资源倾注于音响设备、现场氛围与音乐人待遇。
这种“做减法”的商业逻辑,意外激发了歌迷们的热情和共鸣,自官宣以来,各个社交媒体上一直有歌迷“催更”——“西施还没开票吗?等得捉急”、“苦等西施音乐节,两天没喝咖啡,68块的门票钱已经省出来了”。
在乐评人匹峰看来,当行业陷入“拼盘化”与“饭圈化”的泥潭,68元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某些音乐节把乐迷当韭菜收割的底色,也印证了真诚才是最好的‘商业策略’。”
换个角度看,今年的西施音乐节,试图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重新定义音乐节的价值。预售早鸟票低至68元,即便是双日套票也仅需200元,这样的良心票价,无疑是对当下音乐节市场的一次有力反击。它告诉我们,音乐节的魅力,不在于票价的昂贵,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与共鸣。
西施音乐节,正是以一种“无压力”的姿态,邀请每一位热爱音乐的朋友,共同见证这场音乐的盛宴。
挤干净“流量泡沫”,回归摇滚初心
除了票价,怎样让观众以“无压力”的状态享受音乐,体悟到Live现场带来的纯粹感动,同样是今年西施音乐节的另一种“回归”。
近两年,在鱼龙混杂的音乐节市场中,不乏有演员、网红跨界登台,虽然为音乐节带来了流量与话题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音乐的纯粹性。不少网友吐槽,“某些音乐节的舞台,更像是跨界艺人的秀场,而非音乐人的竞技场”。
以今年“五一”档为例,已经有媒体进行了总结,“六大流量小生、小花将分别现身多个音乐节名单”,另外像某著名相声演员,也将在江苏某音乐节登台,被网友戏谑“要用《五环之歌》代替吉他solo”。
“过头了,真的过头了。”在匹峰看来,近两年因为票越来越难卖,音乐节舞台上摇滚、嘻哈、民谣、流行的混搭频频出现,“这些都还能理解。”
但再往后,在“流量至上”的大旗挥舞中,演员、网红都开始往音乐节舞台上跑,从Giao哥到药水哥到张大大,再到今年的小生小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音乐节失去了它本来该有的样子。”匹峰感叹道。
当顶流演员们放着伴奏唱起抖音神曲,西施音乐节的海报却上赫然写着“Rock like a kid”,从岛屿心情《玩具》里成年人未眠的童心,到低苦艾《兰州兰州》裹挟的西北风沙——这份剔除“流量泡沫”的阵容名单,正在重建音乐节的审美尊严。
在西施音乐节的舞台上,没有“跨界多栖”的喧嚣与浮躁,只有摇滚的赤诚,以及音乐最原始的能量,它也试图证明另一种可能:真正的破圈,是让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来到现场,是让独立音乐人无需妥协就能直面万人呐喊。正如后海大鲨鱼在《海燕说》里唱的:“在乌云和彩虹之间,有什么在吸引着我,或许是明天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