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育课开进乐器博物馆,梧桐树下藏着“音乐思政密码”
发布时间:2025-04-29 20:38:17 浏览量:4
4月29日,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内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徐汇区爱菊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家门口的博物馆,在沉浸式的环境中体验了一堂“音悦梧桐”美育大课堂。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金声玉律颂中华·美育深耕承古韵”,致力于传递中华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肖阳向爱菊小学的学生们介绍东方乐器博物馆
音乐浸润心灵,美育课堂绽放光彩在肖阳研究员的引领下,徐汇区爱菊小学的师生们走进了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东方乐器博物馆。肖阳不仅是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还是湖南街道“梧桐导师团”的导师,她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生动的讲解,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音乐与历史的对话。
学生们近距离观察东方乐器
博物馆内,三个展厅分别展示了“乐史熠熠 古今相继”“乐声袅袅 融贯神州”“乐音振振 赓续文脉”三大篇章,通过精选的乐器展品,讲述着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以及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孩子们近距离观赏了琴、笛、渔鼓、筝等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乐器,仿佛这些无声的“时光讲解员”正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青年教师褚婉莹现场演奏
作为全市第一所正式挂牌的艺术教育特色小学,爱菊小学开设了包括钢琴、弦乐、民乐在内的33个门类校本课程,并组建了17个艺术社团。小云雀民乐团是其中之一,它成立于1995年,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活动中,爱菊小学民乐团的学生代表在博物馆里担任“小小演奏家”,三年级孩子们演奏了他们曾在艺术单项比赛中获奖的二胡传统曲目《小花鼓》,东方乐器博物馆青年教师褚婉莹用仿唐琵琶演奏了《水鼓子》,用现代琵琶演奏了《送我一朵玫瑰花》。上海音乐学院维吾尔族学生萨巴海提·赛买提演唱了中国艺术歌曲《渔翁》(郑板桥词、王震亚编配)、经典新疆民歌《阿瓦日古丽》,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陈思夷带来上音非遗项目之浙派古筝代表曲《高山流水》(王巽之传谱)和现代筝曲《晓雾》(王中山曲)。这场充满活力与欢乐的音乐对话,让学子们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
沉浸式美育大课堂,传递独特的中国音色2025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认定上海市徐汇区衡复音乐街区为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这片热土上的湖南街道音乐街区,以其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集中的音乐人才资源以及密集的音乐演出机构,成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魅力和音乐艺术资源的创新发展街区。
近年来,湖南街道立足音乐街区资源禀赋,以“大思政”理念为引领,与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成员单位协同联动,在思政育人、校外教育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大中小幼社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同时构建了大中小幼社“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探索实践。
音乐街区家门口的博物馆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被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针对不同学段开发相关课程;成立的“上海音乐学院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则通过音乐党课、舞台展演等形式进行巡回宣讲。此外,中国福利会与湖南街道携手共建“思政育人实践基地”以及“梧桐共享+”项目,上海交响乐团带来“樱花树下音乐会”“MISA全城古典”夏季音乐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让青少年在思政育人大课堂中厚植了爱国情怀。
党建引领街区治理,音乐街区绽放新活力据记者了解,早在2023年,湖南街道党工委启动了党建引领“音乐街区治理力工程”,致力于打造沪上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通过深化区域化党建,将音乐基因融入城市肌理,推动了文化共同体和美育联盟的建设。
同时,湖南街道牵头组建了“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涵盖区域46家党建共建单位,并启动了全市首个“青年发展型音乐街区”。他们组建了覆盖区域院团、机构、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的“音乐街区青年共治联盟”,通过专业化思维、国际化视角,共商共议街区规划前景,推动音乐街区更有生机、更富吸引力。
学生体验“音悦梧桐”美育大课堂
今年,湖南街道联合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成员单位推出了一系列项目,包括音悦梧桐·美育课堂、梧桐韵·传统文化、梧桐阅·音乐微展等六大系列超过30个项目,进一步融合了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政育人理念,提升了街区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品质。
“让音乐街区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标,成为青少年思政育人的新课堂。”此次“音悦梧桐”美育大课堂的举办,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堂生动的美育课,也为湖南街道音乐街区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者:奚亮、李冠宇、朱昱伟
编辑:宁平英、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