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四川 |四川洞经音乐(邛都洞经古乐)
更新时间:2025-04-25 11:08 浏览量:3
四川洞经音乐(邛都洞经古乐)
邛都洞经古乐(西昌古称邛都),源于东汉时期邛都阑县(今越西县)金马山人张亚子所著《文昌大洞仙经》,张亚子自汉唐至宋元,被历代帝王诏封,元延祐三年(1316),被仁宗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成为主宰人间科举文运之神,各地建文昌宫祀之,成为读书人崇奉的偶像。西昌人将张亚子视为圣祖,所著《文昌大洞仙经》在西昌代代相传,经过百年的积淀传承,在西昌多元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邛都洞经古乐。
邛都洞经古乐是随《文昌大洞仙经》的颂唱而伴奏的一种以鼓为号、管弦合奏的综合音乐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中国音乐文化血脉和珍贵信息,以及唱诵结合的独有的礼乐形式。
据《文昌大洞仙经》经书封面记载:明崇祯九年(1636)九月吉旦,西昌礼州乐善公所洞经会新进《文昌大洞仙经》36部和《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礼请上、中、下三集。1852年,刊印出版《礼州乐善园南吕桂月》经文上、中、下三集。洞经音乐流布西昌全境各乡场,师徒、父子相传,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