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地新作|黑龙滩穹顶音乐礼堂
更新时间:2025-04-20 14:38 浏览量:7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设计灵感来源于村口的大榕树,这种树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记忆中的聚会、相遇和庇护之地。因此,建筑设计了一个半开敞的音乐礼堂,宛如榕树气生根下的空间。感谢 时地建筑工作室对gooood的分享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属于一个以农业为主题的生活社区。建筑坐落于社区入口,依半坡而建,周围环绕新栽树林,远处可眺望人工湖。场地内自然植被与耕作景观交织,呈现宁静而劳动的氛围,适合社区居民日常活动。
呈现漂浮感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与地形相融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设计理念
设计灵感来源于村口的大榕树,这种树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记忆中的聚会、相遇和庇护之地。因此,建筑设计了一个半开敞的音乐礼堂,宛如榕树气生根下的空间。作为社区的精神场所,它功能多样,可举办小型音乐会、话剧表演、室外课堂,或在晴朗午后供人发呆、阅读、静坐冥想,日常则作为社区会客厅,方便居民会面和闲聊。
轴测分析 © 时地建筑设计工作室
与自然共生共鸣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宁静而劳动的场地氛围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与自然对话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宛如树冠的屋顶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空间与体验
建筑核心为木构穹顶,屋顶舒展内敛,如同树冠,为下方空间提供庇护。三处大天井让乌桕树从屋顶穿出,与外部树林融为一体,十余个大小不一的天窗引入层次丰富的光线,使室内明亮灵动。穹顶形态和裸露木结构适度聚拢声波,形成柔和的声场,适合音乐和艺术表达。地面顺湖水方向倾斜,成曲线阶梯,既可作为观众席观看表演,也可分区休闲,强化空间的向心性,兼顾群体活动与个人冥想。细腻的群柱宛如榕树气生根,与周围树干尺度呼应,人们可倚靠柱子,与建筑产生直接联系,增强人与自然的纽带感。
庇护感的穹顶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与外部树林融为一体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室内明亮而灵动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天井带来的丰富光影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大小不一、角度各异的天窗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建筑形态与结构
穹顶采用轻盈温暖的钢木混合结构,屋面为单曲面正球面,水平结构由两组60度角相交的密肋木梁构成,顺应景观方向,强调空间向度。为减轻结构视觉重量,保温系统整合进结构高度,木结构视觉尺寸缩小至20厘米,显得更轻盈延展。竖向构件摒弃粗重柱子,用24根直径60-100毫米的镀铬钢柱支撑屋顶,呈现漂浮感。为解决扭转问题,屋顶两处延伸至地面,柱脚用砾石填充,减少积水,似从地面自然生长,柱子尺度贴近室内外树干观感,实现内外融合。
柱子尺度贴近周边树干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结构细部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自然与地域的联结
建筑依托半坡、树林和湖景,与自然对话。穹顶下的庇护感,天井中穿出的树木,柱间透入的光线,共同编织出与环境的流动交响。它包容开放,适应音乐会、表演、闲聊等多种活动,同时保留宁静的冥想角落。通过理性技术手段嵌入场地,建筑不凌驾于自然之上,体现与自然共愉的态度,赋予环境独特身份感,与周边共生共鸣。
项目图纸与模型
总平面图 © 时地建筑设计工作室
平面图 © 时地建筑设计工作室
剖面图 © 时地建筑设计工作室
大样分析 © 时地建筑设计工作室
项目名称:黑龙滩穹顶音乐礼堂
项目类型:建筑
设计方:时地建筑设计工作室
公司网站:https://www.i-sda.com/
联系邮箱:liye@studiodali.cn
项目设计:2023-2024
完成年份:2024
设计团队:李烨 曾宪明 兰蓝
项目地址:四川省眉山市黑龙滩
建筑面积:345㎡
摄影版权:存在建筑
合作方: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客户: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材料:胶合木 钢 复合金属瓦 水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