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羽佳:关于校园戏剧《牡丹亭》的一些思考

更新时间:2025-04-12 22:44  浏览量:1

前不久,我校西法大剧社创作演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话剧《牡丹亭》,在校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反响。

据我了解,这是校园戏剧社团首次将传统戏曲《牡丹亭》改成话剧的形式进行演出,这确实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剧社的主创人员也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改编剧本、挑选演员、编排作品······对此,应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但同时,因为是首次创作,难度很大,该剧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有些许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我仅在此发表我的个人观点。

剧本是韩紫微根据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改编的,完全去掉了原有的昆曲颂唱,改编为现代话剧的生活化语言动作的表演形式,在情节上也进行了稍许改动,并未依照原著中柳梦梅及杜丽娘二人历经坎坷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上演了一场两人纷纷殉情而亡的爱情悲剧。

在表演上,我觉得太过浅白,台词太过口语化,失去了传统《牡丹亭》的那份韵味。当经典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再来看这部话剧,就觉得未免些许有些轻浮了。演员只是单纯的进行情节叙述,并未注意诠释人物其中的性格、情感以及复杂的思想斗争,难免会觉观看的是一场普通爱情剧。所以,在角色塑造上,话剧《牡丹亭》是失败的。

故事表达方面,情节衔接不是很完整,表达断断续续,像是几个零散的片段拼凑起来,没有将整个故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应该与编剧导演的经验有关,如若能再深入的研究原著,产生更加细致深刻的理解,相信能将作品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再提升一个档次,其观赏性也就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这样的话剧《牡丹亭》定会给观众带来一次淋漓酣畅、一气呵成的观赏体验。

话剧最基本的要求是演员的声音能保证最后一排的观众听得十分清楚,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观众跟不上演出进度,不知道台上在演什么。在这一点上,希望演员能稍加留意,有待改进。演员的造型、服装、舞美、舞台设计等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惊艳了一把,说明这是主创人员用心为我们呈现的一场好看的演出。

据实际情况而言,参与创作演出的同学能将大胆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并付与全部的心血,给我们带来了一次观赏话剧表演并提供学习的机会,且受益良多,内心十分敬佩及感谢。实践是获得进步的第一要素,相信西法大剧社能从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创作演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