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人生,都是在上演一场戏剧,千万别入戏太深,快乐最重要
更新时间:2025-04-12 10:34 浏览量:7
大部分世人追逐富贵名利如蝇嗜血,一生都被功名利禄所控制驱使,至死都无法从富贵名利的迷局当中醒悟过来。但有些人却活得非常通透,把功名富贵看得如浮云一般轻,选择超然世外的非主流生活方式,逍遥自在过完一生。
夏启为了争夺王位,不惜以破坏禅让制为代价,杀掉了大禹确定下来的继承人伯益。帝尧想把王位禅让给许由,许由却果断拒绝,认为天子之位是负担累赘,会影响自己潇洒自由的生活。
周武王为了夺取商纣王的天下,不惜发动牧野之战,导致流血漂杵。伯夷、叔齐却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孤竹国王位让给了其它兄弟,选择到西岐去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面对武王执意要暴力灭商,他们宁愿选择饿死在首阳山上也不吃周朝的一粒粟米。伯夷叔齐在荣华富贵与理想追求之间,毅然选择了清贫,以此来维护其人格意志的独立。
延陵季子博学多才,能通过音乐而窥探到政治得失,对他访问过的列国政治走向看得一清二楚。但是他为了个人的理想追求,多次放弃吴国王位继承权,选择了周游列国,以淡泊名利的态度,过完了余生。吴王阖闾却为了争夺王位而派杀手刺杀掉了吴王僚,重用孙武伍子胥伐楚称霸,最后却被越王勾践打败受伤而死。
文种与范蠡一起辅佐越王勾践,使越国灭吴称霸。功成名就以后,范蠡果断辞去了高官厚禄,而是携着美女西施泛舟江湖,最终以富商陶朱公的身份,潇洒过完了一生。而文种却因为不能割舍权力富贵而及时选择辞官隐退,最终被越王勾践赐死了。
苏秦为了找到联合六国合众抗秦的突破口,竟然愿意跟人老珠黄的燕易王母亲私通。张仪为了在秦国谋取富贵,不择手段地透支个人信誉,把自己搞得声名狼藉,以至于七国之中再也无人信任接纳他。鲁仲连智谋超群,游说能力一点都不比苏秦张仪差,却宁愿选择贫贱自由地生活,也不愿意为了富贵而屈身于诸侯权贵,以损其品质的高洁。
商鞅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亲手制定的法令,最终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宁做仓中鼠而不愿做厕中鼠的李斯,在面对腰斩的酷刑时,才怀念起了与小儿子牵着黄犬追逐野兔的平淡生活,可是一切都晚了。范雎在面对蔡泽的游说时,果断地辞去了秦国的高官厚禄,把余生的快乐寄托在了林泉之中。一生怀才不遇的蔡泽晚年好不容易才当上了秦国的丞相,却能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后,仅因为众臣的一点不满情绪就辞去了丞相之位,选择退隐山林,这是活得多么的清醒与通透。
韩信彭越在汉高祖登基称帝以后,贪恋王侯之封而不愿意交出兵权,选择功成身退,最终都被汉高祖灭了族。而张良却在汉高祖称帝以后,象征性地接受了小小的留侯封赏,并且辞去了一切官职,选择与赤松子一起云游四海去了,自由自在地度过了晚年时光。
把功名富贵看得太重的人,为了追逐功名富贵,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舍弃自己的生命,到头来却发现这些东西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白白地错过了体验更多人生乐趣的机会而追悔莫及。视富贵如浮云的人,却选择超然世外的生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清心寡欲,远离世俗尘嚣,逍遥快乐地度过了一生。两者相比之下,后者的活法要比前者活的通透清醒许多,其人生也更为圆满。
无论一个人生前取得多大的权力,获得多高的地位,创造了多少财富,百年之后都与一般的众生别无两样,都要复归于尘土。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归途,其生前的富贵与贫贱,在闭上双眼的那一刻,一切都会被清零。每个人都是在做一场人生大梦,只是有的人能醒,有的人不能醒,有人醒得早而有的人醒的迟。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不过是一个缘起缘灭的过程,在这其中,每个众生都在上演一场戏剧而已,千万别入戏太深。人生本就不满百,如白驹过隙一般,每个瞬间能活得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