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汪峰,已经成为摇滚圈的一种普遍现象,同行:他就是叛徒!
更新时间:2025-04-06 15:25 浏览量:4
摇滚在我国音乐界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中我们能叫的上来的摇滚歌手有窦唯、崔健,还有一些乐队。
在这些代表人当中,汪峰无疑是最有争议的。
他从早期的摇滚乐队到后来的个人单飞,凭借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魅力,汪峰在华语乐坛的摇滚圈也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他的摇滚风格也被大多数路人所接受,但是在摇滚圈里面,汪峰却并不是那么受欢迎,甚至总是被指责根本不是玩摇滚的。
那么,汪峰为什么有这么差的风评?为什么摇滚圈都对汪峰嗤之以鼻呢?
科班出身的摇滚人和其他业余的摇滚爱好者对比,汪峰可以算是科班出身。
1971年,汪峰出生于北京一个小康之家,他的父亲是从事艺术工作的,是歌舞团的长号手。
在这样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汪峰展现了非常浓郁的音乐天赋和素养。
逢年过节,父亲让他在家表演,他都毫不怯场,甚至是落落大方。这样优秀的表演天赋也引起了父母的重视,所以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刻意的将他往音乐道路的方向进行培养。
小学时期,汪峰就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刚进入青春期,他就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一首歌曲。
随后,他一路晋升都相当顺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后,汪峰还学习了小提琴和中提琴,并且代表着学校全国进行巡演。
本以为汪峰会一直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但是他却在18岁那一年接触到了西方摇滚音乐。这个他之前没有接触到的音乐范畴让他大吃一惊,并且深受震撼,也因此他改变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只不过这样的发展是相当漫长且困难的。摇滚音乐在当时并不被主流的大众社会所认可。
同时,汪峰也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好在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所爱,并且一路坚持了下来。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作为科班出身的汪峰在思想上就和大多数的摇滚人有本质的区别。
他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创作能力就相当高,可能这也是大多数人觉得他不摇滚的原因之一吧。
鲍家街43号汪峰真正开始从事摇滚音乐创作,是从鲍家街43号这个乐队开始的。
那是1993年,他当时和自己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创建了这支乐队。那时,他们青春正盛茂,饱含着对音乐的期待与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摸索着前进。
前期的乐队风格相当的独特,不仅仅含有摇滚,还有一些民谣等多种元素杂糅。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风格进行碰撞,他们所产生的作品旋律都相当的优美,而且歌词总是能够触发人心,表达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追求。
四年之后,1997年乐队就发布了同名的专辑《鲍家街43号》。
这是他们一次最勇敢的尝试,虽然这张唱片现在看起来稍显稚嫩,但是21世纪的新青年们心中的烦闷、忧虑以及歇斯底里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只不过专辑是受欢迎的,可现实非常骨感,虽然他们经常会到各地演出,但是几乎没有赚到一分钱,更何况他们4个人还要生活。
慢慢的积蓄也被花光之后。汪峰别说吃饭,连住的地方都相当的落魄。在冬天的时候,他甚至没有钱去租一间有暖气的房子。
这样的生活现实打击到了汪峰,他知道没有钱他就无法继续创作。因此,他只能够做之前最嗤之以鼻的事情,那就是骑着自行车不断的给出版方送自己的专辑小样。
一开始,他希望有人能懂自己做的音乐,后来,食不果腹的他连这点要求也没有了,只希望对方比他富裕就可以。
经历了多次拒绝之后,当时华纳的总经理许小峰被这个年轻人的真诚所打动,他决定给汪峰一个机会,并且准备了一份中英文的合同。
他承诺签了合同之后,汪峰再也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但是同样,他还要必须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他只签汪峰一个人,不会签约团队的其他成员。
在多次纠结和反复的考虑之后,汪峰选择退队,开始个人的创作。
2000年,汪峰发布了自己第一张个人专辑,《花火》这首歌让他一时间名声大噪,也变得相当的阔绰,他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一次性交了两年的房租。
之后,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不断的发行专辑,收获好评。《回忆之前忘记之后》、《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飞得更高》都深受好评。
2005年,汪峰的名字可以说享誉大江南北,没有人不知道摇滚歌手汪峰,但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越来越红的汪峰名字后面,总会有人偷偷的骂他是摇滚叛徒。
摇滚叛徒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他曾经背叛了自己的乐队,更多的也是对于汪峰摇滚音乐风格的一种理解和批判。
因为他的音乐并不是当时传统意义上的摇滚,而是更偏向于流行一些。
毕竟当时那个年代,听硬摇滚的人受众群体不是特别多,而他又急于功利,想要挣钱,因此他选择将摇滚和流行元素相结合,吸引大多数的听众,所以有人会叫他是摇滚叛徒。
那么真正的摇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这个词到现在都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定义,只能称摇滚是一种比较新的流行音乐的类型。这类歌曲大部分抒发的是一种非常大胆的有激情的音乐风格,摇滚的音乐节奏会比较强烈,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会显得特别有力量感。
而这样的一种音乐风格在国内,几乎和贫穷挂上了等号,因为摇滚向往、歌颂的是那些自由的日子和生活。
换一句话说就是,摇滚是最纯粹的摇滚,是不需要接受商业的荼毒和金钱的束缚的。
由此就应运而生了所谓的摇滚精神。
它代表着这个人必须有自主的意识,他们渴望爱,渴望和平,他们真诚又热烈。
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坚守摇滚乐的纯粹性,远离商业的束缚,避免遭受金钱的勒索。
这条可以说是摇滚精神最本质的内容。大多数的人认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只有不牵扯到利益,才能做出最纯粹的音乐,享受音乐最本质的魅力。因此,像汪峰这样背叛了摇滚的初衷,为了迎合大众而更改摇滚的基本实质和内容,就已经是成为叛逃的行为。
还有一种说法是,汪峰所制作的摇滚乐器是借鉴了beyond的风格,并且将他们的摇滚逐渐变得更加流行,被大众所接受。
毕竟在音乐的市场上,只有抢占了观众,才是抢占了市场的份额,才能够有更大的收益。
为此,汪峰改变了自己的审美,主动迎合了人家,这在大多数人看来就一点儿都不摇滚。
但是也有人指出,在汪峰之前的摇滚就是少部分人的摇滚。大多数的歌手只是有强烈的情感,但是唱功和创作能力都不佳,因此使得摇滚难以出圈。
但是自从汪峰根据市场进行改编之后,让摇滚也变得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尤其是如今的80后、90后,他们受国外文化的影响比较多。
他们更喜欢那种。唱功好、旋律可塑性强的歌曲。因此,像汪峰、Beyond就合他们的胃口。
其实,不断进行尝试也是一种宣扬摇滚很好的方式。不过在大部分的摇滚人看来,只要走上商业赚钱的路线,就已经不是真的摇滚了。
但是,在基本生活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又怎么样纯粹的坚持摇滚乐呢?这可能就是一个本身就自相矛盾的命题。
因此,在汪峰脱离了乐队,开始搞个人的专辑,接受了所谓金钱的熏陶之后,直到现在,在一些摇滚圈子当中,很多人还是对汪峰嗤之以鼻,将他当做叛徒教育反面例子,去教育一些刚入圈的摇滚新人。
也有人说,只有汪峰的坚持才让摇滚推上了正轨,让摇滚在国内有更多的受众群体,以至于能逐渐的稳步发展下去。
那么,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