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舞协也出大贪!绝不姑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被查,71岁

更新时间:2025-04-04 22:31  浏览量:3

文/编辑|芦声笛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本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但今年的清明,却因一纸反腐通报掀起波澜。

4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声“惊雷”,不仅让文艺界震动,更让老百姓拍手叫好:反腐利剑之下,哪管你是“舞坛泰斗”还是“文化名流”,只要伸手,必被捉!

冯双白,这个名字在舞蹈界如雷贯耳。1954年生于长春,北大中文系毕业,艺术学博士,头顶“舞蹈理论家”“舞剧编剧”“博士生导师”等光环,手握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实权职位,堪称舞蹈界的“顶流”。

从履历看,他的人生像一部励志剧:1982年师从美学大师朱光潜,深耕舞蹈史论,写《新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舞蹈史》,填补学术空白;转身又搞创作,舞剧《咕哩美》《妈勒访天边》拿遍“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甚至被央视春晚请去当总撰稿。

可偏偏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却在71岁高龄栽了跟头。细看他的任职轨迹,处处透着“特殊”:200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起本该就退休,颐养天年,但他却连任三届中国舞协主席,掌舵十年间,舞协评奖机制改革、舞剧创作繁荣,表面风光无限。

权力集中之地,往往滋生腐败。他曾公开批评“评奖腐败源于不正确的政绩观”,主张透明评奖,甚至为“荷花奖”设计严苛制度,要求评委回避、网络直播、观众监督。如今看来,这些“正义凛然”的发言,倒像是给自己披上了一层“防腐外衣”。

更耐人寻味的是,冯双白的“跨界”身份——既是学者,又是编剧,还长期策划大型晚会、担任央视栏目顾问。他一边在青藏高原考察民间舞蹈,声称“艺术要接地气”;一边为宁波国际服装节、青岛啤酒节等商业活动站台,赚得盆满钵满。学术与商业的边界、公益与私利的纠葛,或许正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值得一提的是,冯双白被查的同日,中国舞协原分党组书记罗斌也落马。两人共事多年,罗斌曾是冯的副手,此番“一锅端”,暴露了舞协系统的深层问题。

事实上,文艺界反腐早有信号:2016年冯双白自己就炮轰“评奖腐败”,揭露某些人“跑奖、权钱交易”的丑态;2021年中国文联大刀阔斧压缩评奖数量,取消七成奖项,足见乱象之重。而冯的倒台,恰似一记响亮的耳光——台上高喊清廉,台下伸手捞钱,这样的“两面人”,终究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

中央纪委的通报虽简短,却字字千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这“严重”二字,暗示问题非同小可。冯双白长期把持舞协资源,从评奖到项目审批,从学术头衔到商业合作,权力链条环环相扣。

他编剧的舞剧动辄投资千万,若在选角、赞助、评奖中搞利益输送,后果不堪设想。更讽刺的是,他曾在讲座中高谈“舞蹈创作要呼唤新型艺术人才”,如今自己却成了“反面教材”,何其荒唐!

冯双白的落马,撕开了文艺界光鲜的面纱。老百姓不懂什么“舞蹈诗剧”“艺术理论”,但懂得一个道理:无论你是多大的“腕儿”,只要违纪违法,就必须付出代价!

国家反腐倡廉,打“老虎”也拍“苍蝇”,文艺圈更不能成为“特权圈”。冯双白71岁被查,恰印证了那句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退休不是护身符,晚节不保悔当初!”

清明时节,万物清洁而明净。反腐风暴荡涤的不仅是官场积弊,更是民心所向。冯双白的案例警示所有人:艺术可以高雅,但人格不能堕落;舞台可以华丽,但底色必须干净。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

(本文重在倡导反腐正能量,重申国家反腐之决心,增强人们之信心,不针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写作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具体案情以官方通报为准,请读者理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