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辽宁盘锦市大洼区新举措新创意发展休闲农业

更新时间:2024-09-29 22:01  浏览量:8

图为游客在红海滩公园游览。李国强摄

白色碎花上衣,蓝色短裤,左手持黄绸,右手挥镰刀,在舞台上以精彩的舞姿呈现出关于丰收的喜悦。

近日,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主办的“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现场,12名当地村民为与会者呈现出她们自导自演的舞蹈,歌颂劳动和丰收。

今年63岁的陈秀琴是大洼区清水镇大清村的村民,也是舞蹈队的领队。12名队员,年龄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已过古稀。“这几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来游玩的城里人也多了,吸引城里年轻人的咖啡馆等新业态不断出现。我们平时下田劳动,闲暇时和姐妹们排练舞蹈,将农事活动以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美好生活!”陈秀琴说。

艺术源于现实。陈秀琴和她的姐妹们的生活是大洼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生活质量飞跃的缩影。大洼区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东湾东北部,河海交融之处,稻蟹共生之地。近年来,大洼区以生态种养为基础,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以全域发展思维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休闲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不断涌现。


以新业态助力城乡交流融合


平安村是一个传统的朝鲜族聚集村。

“你好,请进!”在平安镇平安村的咖啡厅里,负责人权顺福用朝鲜族语和汉语热情地和客人们打着招呼。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正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喝着朝鲜族特色咖啡,还拿出手机拍照打卡。

59岁的权顺福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2019年,她到村里的咖啡厅工作,如今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收入。

“这几年村容村貌越来越美,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特色文化的挖掘给我们村带来了人气和流量,游客越来越多了!除了咖啡厅,周边还有民宿、餐厅、特色产品体验店等新兴业态。”权顺福介绍说。

近年来,平安村深入挖掘朝鲜族民俗文化,结合稻蟹种养,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平安村共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900余万元。

在平安村游客接待中心,平安村党支部书记金勇正在为游客们讲解平安村村史。提起金勇,村民们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也揭开了一段平安村发展史上的佳话。

金勇的父亲金寿善在1985年至1991年担任平安村的党支部书记,彼时金寿善带领村民最早实现每家都接通座机电话,平安村也被誉为“盘锦电话第一村”。2016年,在外经商小有名气的金勇为了帮助村子有更好发展,毅然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回村任职后,金勇带领村民在平安镇的支持下,锚定打造“小而精”的休闲美丽乡村目标,聚焦客群,深化体验。

“我们面向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8000名在校生,打造有朝鲜特色的咖啡馆、富有朝气的‘村BA’篮球赛事,成为大学生体验乡村生活的新路径;同时,根据相关单位团建研学需求,开设朝鲜族语课堂、朝鲜族服装旅拍、辣白菜打糕制作等体验活动,企业入驻数量日渐增多。”金勇说。

如今,平安村已经打造出插秧节、辣白菜节、垂钓节等富有特色的农事活动,集合特色农产品资源,注册平膳贡、权大嫂等商标,推出大米、河蟹、蒲笋、碱地柿子、朝鲜族酱菜等农产品矩阵,2023年,平安村实现品牌农产品销售收入530万元。


以创意活动提升文化体验


“老师,你看看我画的五谷丰登……”

“老师,你再来看看我画的嫦娥奔月……”

9月11日下午,23名来自大洼区二界沟街道荣兴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到荣兴村稻作人家休闲农庄,在老师的指导下画着五谷粮食画。

荣兴稻作人家位于二界沟街道荣兴村,是集游览观光、科普研学、民俗文化、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国营休闲农庄,总占地面积约670亩。

幼儿园园长李月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来这里开展研学体验课程。

“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乡村,辨别五谷,同时也会为他们讲述中秋节的来源,提升他们对农耕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李月说。

在农庄内,稻田慢行系统、玫瑰赏花园、垂钓园、采摘园、特色餐厅等多种业态分布各处,游客们乐此不疲地进行着深度体验;在荣兴博物馆,游客们详细了解荣兴村从滩海码头、拓荒垦殖到今天的变迁史。

“我们把研学体验作为农庄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路径,通过实物、图片、沙盘及文件记载等多种形式,再现农耕场景,融入剪纸、苇编、排船工艺等老传统手艺,开设趣味性体验课程,提高对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吸引力。现有研学游项目40余项,年均接待团队近300个。”二界沟街道副主任安双刚说。

荣兴村党支部书记冷亮表示,荣兴村以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秋季村晚等活动为契机,丰富农庄的文化和活动内容。同时,依托现有业态,围绕服务内容,形成客房管家、民间艺人等服务团队,催生了一批创业能手,实现合作共赢。据介绍,2023年,荣兴村共计接待游客万余人,经营收入达220余万元。


以三产融合促乡村发展


风吹稻浪,稻香阵阵。

行走在王家街道石庙子村,感受一望无际的稻田风光,体验被称为“行走的稻田博物馆”的稻作文化体验地,让游客流连忘返。

“这是我们推出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体验手册,您看看!”在一处体验馆前,讲解员为记者介绍着村里以稻为媒拓展出的“产业+文化”深度体验活动。

近年来,石庙子村以稻作产业为基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研学、乡村民宿等业态。“我们村围绕稻作产业,配套景观菜园,打造‘小稻同学’文化IP,开展‘春插秧苗、夏听虫语、秋收希望、冬藏美味’研学主题课程,形成以‘纯臻稻香童梦田园’为品牌的稻作文化体验地,提升研学体验吸引力。”石庙子村党支部书记于葆兴说。

产业融合不仅体现在文化赋能,更重要的是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石庙子村利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热潮,把特色农产品销售得更旺。

于葆兴介绍道,石庙子村围绕游客购买本地优质特色产品的需要,集合大米、河蟹、碱地柿子等具有浓郁本地特色农产品,打造“洼间拾礼-大洼特产馆”,打通线下体验、线上销售,促进农产品“前端”与消费者“末端”对接,取得了不错效果。

据悉,石庙子村还采取自营、出租、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以盘锦特有的稻米文化为主旋律,发展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民宿,通过招募民宿主理人,引入电商达人等经营精品民宿,带动从事餐饮、服务等4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

“大洼区目前已建成省级美丽宜居乡村102个,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良好条件,同时有5个村庄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此外,我们以稻米、河蟹等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建立农业数字化科学管理平台,打造优质稻米和河蟹生产基地,依托稻作产业核心区打造乡村休闲精品景点,实现三产融合发展。2023年,大洼区接待游客1377万人次,实现休闲旅游收入38.01亿元。”大洼区区长胡楠表示。

#有一种美好叫辽宁# #新时代六地辽宁杠杠滴# #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