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2025年江苏实施非遗“种子计划”,计划招生25名学生

更新时间:2025-02-25 00:42  浏览量:1

记者获悉,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资助实施非遗“种子计划”,将在省戏剧学校开设(三年制)2025年江苏省急需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类)戏曲表演、戏曲音乐专业委培班,共计划招收25名学生。该委培班拟面向江苏省内招收初三阶段学生,具体招生计划以江苏省教育厅当年批复为准。

为进一步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加强分类施策,2024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38个急需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明确在省级非遗保护资金补助中给予重点支持。2025年,实施非遗“种子计划”将在戏曲表演和戏曲音乐两个专业计划招生25名,分为(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童子戏、淮红戏、扬州道情、泓口丝弦、扬州民歌、南京评话七个方向。

本次招生为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沭阳县淮海剧团演出有限公司、江都区扬剧团、溧阳市锡剧团、扬州市文化馆、南京市秦淮非遗馆等单位定向委培,考生及家长需与其签订学习、就业协议。学生毕业经考试合格后,进入相应单位工作。

这些非遗专业如何选?其中,七都木偶昆曲,又叫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源于清道光年间七都镇吴越村姚家创建的“公记保和堂”戏班,是全国唯一以木偶唱昆曲的祖传戏班,传承超两百年。2003年,七都镇政府启动抢救方案,2009年“洪福木偶昆剧团”复建,让木偶昆曲重焕生机。2024年12月14日,木偶昆曲全国巡演首场在苏州湾大剧院成功举办,正式开启全国巡演之旅。

童子戏是中国傩文化遗存不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中国傩、傩舞、傩戏的重要资料,是研究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淮红戏则是宿迁市特色传统戏曲,汇集明清以来,苏北、苏南、皖北一带的民歌小调近百种,由说唱艺术逐渐演变而成戏曲,故又有“百曲”之称。依托沭阳县淮海剧团开展淮海戏等地方戏的研究、推广、传承与发展工作,承担送戏下乡等各类文艺演出,近年来积极打造舞台艺术精品。

扬州道情是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其起源于唐代道观经韵,后融入词调、曲牌,演变成民间布道的道歌,在江浙地区,扬州是道情流行的主要城市之一。江都作为扬剧主要发源地之一,2021年被授予“中国扬剧之乡”称号。江都区扬剧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移植、创作了大量受观众喜爱的剧目。传统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香罗带》等;自编自演剧目涵盖《孔繁森》《江都公主》等;还有广受欢迎的小戏小品,如《请客》《画像》等。

泓口丝弦是常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其曲调或清幽空灵,或欢快明丽,每逢年节或庙会,乐班或在祠堂演奏,或走街串巷,观者众多。溧阳市锡剧团代表剧目涵盖传统古装锡剧如《五女拜寿》等,原创现代锡剧如《天目湖之恋》《等你回家》等,锡剧小戏及儿童音乐剧等。2020年,与江苏省戏剧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20名第七代锡剧传人,在传承锡剧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扬州民歌(《茉莉花》《杨柳青》等)是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是江苏民歌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民歌作为扬州地方文化标识,以浓郁地方特色和风情打动人心。扬州市文化馆核定全额事业编制33名,该馆秉持“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服务理念,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且高频,打造名副其实的“百姓舞台,文化乐园”。

南京评话是本土曲艺重要门类,又称南京“说书”“说大书”“讲评词” ,是用南京方言或南京官话叙述故事的曲艺形式。自明末清初兴起,活动主要集中在南京及周边地区。一直以来,秦淮·非遗馆努力打造功能丰富、特色鲜明的南京非遗展示展销、互动体验、传承交流、活化利用中心,推动非遗融入生活、带动产业,已然成为南京亮眼的特色文化名片,持续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实施非遗“种子计划”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助力非遗传承保护。

据介绍,此次招生学生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具备专业学习条件;具有江苏省内初中学籍的初三年级学生;未注册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的江苏省2024年初中毕业学生;开除学籍、勒令退学以及上一年参加招生考试舞弊的学生不能报考。考生需先参加专业初试,初试成绩合格者再参加专业复试。复试成绩合格者还需参加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统一组织的江苏省艺术职业学校单独招生文化考试。

以上戏曲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收学费,需自行缴纳学杂费、住宿费、书本代办费等各项常规费用,不享受生活补助和伙食补贴。品学兼优者可享受学校各类奖学金。符合国家助学资助政策的学生,经本人申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获得国家规定的助学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