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获学院派盛赞,《哪吒2》却遭专业吐槽?”
更新时间:2025-02-24 03:20 浏览量:1
“哪吒影史第一,不代表艺术性第一。”
这句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电影专业某位“学院派”的发言,如同投入舆论深潭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将《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大热却被专业人士质疑的矛盾推到大众眼前。
一时间,关于电影究竟该如何评判的话题,成为网友热议焦点。
在电影市场的大舞台上,《哪吒之魔童闹海》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它以惊人的票房成绩跻身全球票房前十名,并且仍在不断攀升,这一成绩让广大观众欢呼雀跃。
毕竟,一部制作精良、剧情精彩的国产动画电影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对中国动画电影行业的极大鼓舞。观众们走进电影院,被哪吒那充满热血与成长的故事吸引,被精美的画面和震撼的特效所震撼。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购票观影,表达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然而,当观众沉浸在《哪吒2》带来的欢乐与感动中时,一些学院派却坐不住了。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这部电影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位晒出研究生证以证明自己专业性的学院派人士坚称,“从镜头语言、分镜、聚焦都甩开哪吒一大截”,在他眼中,《射雕之侠之大者》在艺术性上远超《哪吒2》 。
从专业角度来看,镜头语言、分镜和聚焦等元素确实是衡量一部电影艺术水准的重要指标。专业的电影人通过巧妙运用这些元素,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注意力,让电影更具艺术感染力。
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专业术语太过陌生。他们走进电影院,更多是为了享受一段精彩的故事,获得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满足。
他们不在乎电影背后复杂的专业技巧,只在乎这部电影能不能让他们开怀大笑,能不能让他们在故事中找到共鸣。
在观众心中,一部好电影的标准很简单:好看就行。就像曾经那些票房大卖的商业电影,也许它们在专业影评人眼中存在诸多不足,但却因为贴近观众的喜好,赢得了市场。
那么,学院派和观众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分歧呢?究其根源,是两者所处的立场和知识背景不同。学院派接受过系统的电影专业教育,他们的审美和评价标准建立在深厚的专业知识之上。
他们追求电影的艺术深度和创新,希望通过电影表达对社会、人性的思考。而观众则更关注电影的娱乐性和情感共鸣,他们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通过电影获得放松和愉悦。
在电影商业化的今天,票房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一方面,电影制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票房成为衡量电影商业成功的重要指标。电影公司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往往会制作更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
另一方面,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需要追求艺术创新和深度。这就导致了电影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其实,无论是学院派还是观众,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希望电影行业能够越来越好。学院派的专业意见可以为电影创作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提升电影的艺术水准;观众的喜好则可以引导电影创作者关注市场需求,制作出更受欢迎的电影。
在未来的电影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既具有高艺术水准,又能满足观众需求的电影。这需要电影创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深入了解观众的喜好;需要学院派和观众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电影行业才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