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节,机器人“C位出道”全记录
更新时间:2025-02-06 09:18 浏览量:2
春晚舞台:机器人扭出科技新风采
当传统民俗遇上现代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5 年央视春晚的舞台给出了答案。在舞蹈节目《秧BOT》中,16个身着东北花袄、手持鲜艳花绢的机器人 “福兮”(宇树 H1)惊艳登场,与16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一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共舞表演,将东北大秧歌的热闹喜庆与机器人的科技感完美融合 ,为全球华人献上了一道充满科技感与创意的视觉盛宴,也让机器人成为了这个春节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这些机器人外形设计独具匠心,虽然保留了部分机械骨架的科技感外观,但上身的花棉袄却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民俗元素,两种风格的强烈碰撞,产生了奇妙的视觉效果。它们的动作灵活流畅,丝毫不见以往机器人那种生硬的 “机械感”。无论是整齐划一的队列变换,还是难度颇高的转手绢、丢手绢动作,都完成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甚至在一些动作细节上,如手臂的摆动幅度、身体的扭转角度,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精准度和协调性,与舞蹈演员配合默契,仿佛它们也沉浸在这欢乐的节日氛围之中 。
《秧BOT》的精彩呈现,背后是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在运动控制方面,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 AI 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最大关节扭矩可达 360N・m,使其能够做出各种复杂而灵动的动作;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的应用,则让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信息,为其动作的精准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多机协同技术的成熟,确保了16个机器人在舞台上能够紧密配合,实现动作和队形的高度一致,宛如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精度 3D 激光 SLAM 自主定位和导航技术,让机器人在复杂的舞台环境中也能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先进组网方案和时间同步技术则保证了它们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稳定连接 。
【引用《证券日报》采访上海杉达学院数字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树源】唐树源表示,《秧 BOT》节目中的机器人,打破了公众对人形机器人 “机械感” 的刻板印象,其背后是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的跃升、多机协同技术的突破、视觉感知系统的升级等。
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的绝影 Lite3 和 X30 机器狗 “出演” 短剧节目《爱,微笑和机器人》。猎户星空大模型机器人也闪耀荧屏,AI 手冲咖啡大师、展厅语音交互机器人 AI 讲解员、工厂及仓储物流递送机器人 AI 配货员等齐亮相,其中 AI 手冲咖啡大师通过 AI 技术精准复刻冠军手法冲咖啡。
非遗晚会:1月31日,10台云深处科技的绝影 Lite3 机器狗亮相2025年非遗晚会,展示了强劲、敏捷、持久的运动能力。
多地街头:机器人开启别样 “巡逻”
除了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机器人在春节期间还走进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承担起治安巡逻的重要任务。在湖北宜昌、江苏南京和苏州等地,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研发的警用四足机器狗成为了治安巡逻队伍中的新成员 ,为节日期间的城市安全增添了一份科技保障。
幕后故事:产学研合作助力机器人成长
春晚舞台上的 H1,不仅是宇树科技的骄傲,也是产学研合作的结晶。其背后,是上海大学的技术支持与宝山区的产业扶持。
产学研合作,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高校的科研力量、企业的创新活力与政府的政策支持相互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 。在这一模式下,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
临近春节,国地共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具身数据基地内,人形机器人、单臂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多类机器人本体正在进行多样任务的数据采集工作。该中心有数十位机器人数据采集师,每日可产生约10TB 的高质量数据,且已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出了包含5.5万条机器人轨迹数据的大规模多构型智能机器人数据集和评测基准。
行业展望: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蓝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专家们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将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
在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参与者。它们能够模仿人类的动作和行为,在复杂的生产线上完成各种精细操作,如装配、焊接、检测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在汽车制造行业,人形机器人可以灵活地穿梭于生产线之间,精准地完成零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
商用服务领域也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酒店、餐厅、商场等场所,人形机器人可以承担迎宾、导览、送餐、清洁等任务 ,为顾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在酒店中,人形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前台接待、客房服务等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为顾客带来新奇的体验,提升酒店的品牌形象 。
农业领域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农田中进行播种、除草、施肥、采摘等农事活动,有效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在果园中,人形机器人可以利用先进的视觉识别技术,准确地识别水果的成熟度,然后进行精准采摘,避免了人工采摘时对果实的损伤,提高了采摘效率和水果的品质 。
在家庭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以扮演家庭助手的角色,帮助人们完成家务劳动、照顾老人和儿童、陪伴娱乐等任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便捷 。在日常生活中,人形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等,还能陪伴老人聊天、下棋,照顾儿童学习和玩耍,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
康养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如帮助病人翻身、喂食、康复训练等 ,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康养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养老院中,人形机器人可以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监测、心理疏导等,让老人能够享受到更加贴心、专业的照顾 。
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在硬件方面,中国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快速实现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在电机、电池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中国也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如稀土资源为电机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全产业链的电池优势则有助于提高机器人的续航能力 。
然而,在软件方面,中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虽然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算法的优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在复杂场景下,机器人的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提升。算力芯片和 AI 人才储备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满足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中国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发展水平 ,中国机器人产业将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提高市场份额,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518智能装备在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