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贵轩丨走过2024:看贵州文艺如何“上春山”

更新时间:2025-02-05 16:38  浏览量:2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2024年伊始,一首集结贵州原创音乐力量的歌曲《上春山》,作为贵州献给全国人民的一份新春礼物,在央视春晚火爆出圈,开启了贵州文艺“上春山”的一年。

走过2024,贵州文艺界跋山涉水、登高望远,交出了有为有位的成绩单,点亮了“艺”路繁花的多彩贵州新征程。

立时代之潮头,在观照现实中辉映新征程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贵州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切准时代脉动中发出文艺好声音。

“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一片生机盎然,黄的是油菜花,红的是桃花,白的是梨花,晨风吹满了山谷,一时芳香弥漫。”

2024年第1期《求是》杂志,刊发贵州作家欧阳黔森花了一年多时间走过全省9个市州、36个县、156个村庄后创作的报告文学《黔村行记》,为行进中的乡村振兴留下一份鲜活的贵州文学笔记。作家笔下绚丽多彩的中国当代农村新画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万桥飞架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2024年12月,历经近一年的艰苦创排,大型当代杂技剧《脊梁》成功推出,填补了贵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杂技剧这一空白,开创全国桥梁杂技剧之先河。

大型当代杂技剧《脊梁》剧照。

山水为骨、云霞作韵,桥梁如脊、衔接天地。《脊梁》深挖“万桥飞架”背后的故事,将杂技的惊险与美感、剧的情节连贯与人物塑造间的壁垒打通,艺术还原了“天堑变通途”的现场。《脊梁》试演时,300余名一线工程师现场观看,近100分钟的演出,过程中响起108次掌声和欢呼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看完演出后肯定:“这出大戏,立住了。”

“我是一名大山的小孩,我有两个好朋友,太阳和月亮……”贵州文艺工作者下沉一线“结对子”,教民族地区孩子识谱、练声、作词,组建“勇敢女孩合唱团”。20个贵州苗族女孩自己作词,音乐人张超、付凯、潘安昕作曲,创作了《大山的小孩》这首儿歌,获中宣部推荐入选“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儿合唱曲目。文艺家持续跟踪,以“勇敢女孩”为主角的中篇小说《廖崩嗒佩合唱团》登上《人民文学》,将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立传落到实处。

2024年,贵州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百花齐放、量质提升。广播剧《化屋村的春天》在央广文艺之声播出,长篇报告文学《遵义三日》出版,《盘江魂》《“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斩获骏马奖……贵州文军用心用情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锻造鲜活荧屏形象,以影视讲好贵州故事

以文化为根,以生活为源。丰富的文化资源、火热的生活实践,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推动贵州影视开花结果。

“电影中的事跟父亲说的一模一样,小号手陈兴中的原型就是我的父亲陈世荣。”红色题材电影《浴血困牛山》放映时,时年七十、头发花白的陈德昌老人看着大银幕呢喃,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浴血困牛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再现了危急时刻红军战士们宁死不当俘虏、在困牛山毅然决然集体跳崖牺牲的事迹,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你们做好你的,我做好我的,各尽其责。”电视剧《沸腾的群山》中,以麻守正、冯白杨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危难时刻冲在第一线、挺在最前沿,诠释了什么是正确政绩观。该剧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后好评如潮,首播收视率位居后黄金时段排行榜榜首。

“打篮球对于贵州台盘村人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从平日在卷粉店工作的草根“球王”董永恒,到“单挑”著名球员马布里的乡村篮球少女杨慧轩,到见证“村超”从萌芽到成长的中学老师赖洪静……纪录片《我们的赛场——“村超”“村BA”启示录》讲好球场内外普通人的故事,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反响,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村超”现场的民族歌舞表演。

大银幕、小屏幕双向发力、成就斐然。贵州联合摄制的贺岁电影《蛟龙行动》定档大年初一,电影《红城往事》首映,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央视热播,《春风化雨》在东方卫视等多个平台播出,《丁宝桢》《大道薪火》荣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提名,《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荣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贵州影视魅力无限、持续出彩。

叫好又叫座,人气与口碑双丰收

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2024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文艺年榜揭晓,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榜上有名。“红飘带”以创新追求、真诚表达触摸历史、看见理想,累计演出1万场,接待人数超100万人次,成为贵州红色旅游经典之作。观众纷纷感慨:“见证了一场长征,参与了一次长征。”

红飘带(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

与“红飘带”并列长征文化展示“双子星”的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则在2024年12月升级到2.0版,参与感、沉浸感更加深入人心。“攻占娄山关那一幕,我看到了战士们的枪打出子弹后的火光,闻到了火药味。”观众姚玲激动地说。

创新为魂。通过以中国科技美学发掘贵州红色富矿,促进“文化+科技+艺术+旅游”融合发展,为更好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提供了坚实的文化产品支撑。

“贵州太美了,不但多彩还多情,自然风景迷人,民族风情醉人。”看完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北京游客于斌讲述了自己的感受。2024年6月5日,《多彩贵州风》迎来第5000场演出,历经17年常演不衰,累计逾1000万人次现场观看,“多彩贵州”更加风行天下。

贵州演艺市场佳作连连、持续繁荣。京剧《阳明悟道》3次进京展演、全国巡演超40场,话剧《此心光明》入选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名单,歌剧《王阳明》在中央歌剧院首演,舞剧《天蝉地傩》多次登上全国展示平台,新编黔剧经典老戏《秦娘美》一票难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批风格鲜明的贵州文艺精品脱颖而出,经受住了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

以人民为中心,让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贵州文艺界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的主题。

作为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历经近3年筹备的“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于2024年年初向公众开放,系统展示贵州30万年历史文化,展出3500余件文物精品,当年7月下旬实现100万人次观展、创下贵州博物馆开馆71年之最,成功让“流量”更有“留量”。

“乌江女儿关山汉,无字丰碑英雄山。”2024年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黔剧《无字丰碑》压轴展演,收获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本届文化艺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了文化艺术精品展演展示等30余项、近千场各类演出和展览活动,打造了文化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

2024年9月,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贵州举行,谭利华、张国勇等指挥名家执棒,来自贵州、陕西、内蒙古、四川、西藏、重庆等地的12支交响乐团在贵阳、遵义轮番登台,近20部中国题材交响乐作品纷纷亮相,高雅的交响乐“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现场。

没有围栏、无需门票,想唱就唱、想听就听。贵阳路边音乐会这一年以217场演出见证了“爱乐之城”贵阳的成长,吸引来自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歌手与本土艺人同台献艺,让城市有温度、让生活有温情、让市民有温暖。

一年来,贵州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三下乡”等公益性演出活动500余场,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四季村晚”、群众歌咏、广场舞、戏曲进乡村等活动,一场接一场的公共文化活动丰富有趣、活力四射,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获得感。

担负新使命,阔步再出发。2025年,贵州文军将追光逐梦、赓续前行,为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签: 贵州 文艺 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