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 | 对话谢欣:爱和独立,我两个都要
更新时间:2025-02-04 22:49 浏览量:1
“突然间的一场大火,在很长时间里像余震一样吞噬着我们。但我不躲,也不退。生命在火焰中赤诚,我觉得自己既是脆弱的,但又是那么丰满和强大。”——谢欣
2023年底,谢欣舞蹈剧场排练厅突遇一场大火,多年的心血化为灰烬。用谢欣的话说,这等于“家没了”。
过去一年,作为团队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谢欣一边忙着场地重建,一边照常推进着舞团排练演出和国内外创作委约,还有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周和身体最前沿等等和舞蹈教育相关的项目。
火灾后没有在压力下辞退任何一位工作伙伴,保持着20人的台前幕后阵容,谢欣舞蹈剧场的经济在自救的过程中寻找着平衡。音乐舞蹈新作《萨蒂之名·春之祭》,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
本月21-22日,该作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首演。我们借此契机对话谢欣 ,回望过去10年她从舞者到舞团创始人、从女儿到妈妈的身份变换。
经历了在电视综艺中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也走过了一场大火带来的至暗时刻,她身上既有一股确定的韧性,又流露着感性和柔软。两者并不矛盾,它们同时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谢欣。
“在困难面前退缩,不是谢欣的品格”很多人都说,《萨蒂之名·春之祭》此时诞生并不算一个好的时机。一方面,新作官宣之后的那个周末,国内其他剧院就有来自谢欣好友的原创“春之祭”率先上演;另一方面,过去这一年,舞团某种程度上处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时段,对于孵化一个新的作品来说,经济实力见拙。但谢欣却非常坚定:“我内心的声音是必须做,死都要做。”
在她看来,在劫难中生发出的生命能量,恰好成为了谢欣舞蹈剧场版本“春之祭”的种子。在斯特拉文斯基的原作中,作品描写了俄罗斯原始部族庆祝春天的祭礼——从一群少女中挑选一个牺牲者,她不停地跳舞,直至死去。但谢欣版的“春之祭”并没有照旧去诠释一个赴死之约。恰恰相反,谢欣想召唤一种向死而生的信仰。
2023年12月29日下午,位于松江区某创意园的谢欣舞蹈剧场突遭大火。当时损失最为惨重的是谢欣自有品牌的服装仓库,几百万的库存只剩下灰烬。办公设施设备、道具和服装、演出技术器材无一幸免。3间排练厅,屋顶只见一半。凝结着所有人心血和回忆的那个温馨干净的小白屋,彼时就只剩焦黑的断壁残垣。
大火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谢欣有时会躲起来,眼泪不自觉地落下。有时在屋子里不停地打扫卫生,迫使自己不要停下。在消化巨大伤痛的同时,作为舞团的核心人物,她还要打起精神,解决接踵而至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困难。
“重建的过程中,我们花了200多万去把舞团捡起来。那是尤为困难的时期,创作新作品需要钱,重新装修排练厅也需要钱。有段时间到了快要发工资的时候,办公室提醒我舞团账上只有1万块。要等我们演出的费用进来,才能发出工资。”养活一个近20人的民营舞团,一切都要自负盈亏,其中艰难可见一斑。
“我也可以告诉所有人,对不起,我坚持不下去了。但面对困难往后退,我觉得这不是谢欣的品格。所有人都在你身边,坚定地走下去,舞团自然会有新的生机。”
秉持着“越难的时候越要往前冲过去”的信念,谢欣没有遣散任何一位团队成员,继续投入工作。一年之后的现在,新白屋已经初见雏形,将会在3月与观众见面。未来这里不仅是有艺术图书馆、咖啡、鲜花、健身房,还有青少年的艺术实验中心、小剧场、服装品牌的线下体验店。“我们在这里舞蹈,更在这里生活。”
这次大火算是舞团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考验,但仔细想来,过去10年间谢欣要操心的大事小情也不在少数。回想当初自立门户成立舞团的时候,谢欣还不到30岁,对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决定。
“不要总是先把困难想成像一座山一样挡在你面前。”提起这些过往,谢欣淡然地摆摆手。彼时的她虽然年轻,但也已经在广东现代舞团等国内多个著名现代舞团有过不少演出经验。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她希望自己可以更自由地选择作品和同伴,用自己的艺术嗅觉去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当然,舞团时时刻刻要面临生存问题,但你一个人的时候难道就没有生存问题了吗?小的困难不值一提,大的困难,来,我接得住。我是因为现代舞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谢欣舞蹈剧场更是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有担当的人,舞团赋予我的远比我给予它的要多。”
过去这几年,谢欣多了很多斜杠身份。她是《舞蹈风暴》的冠军,是“浪姐4”(《乘风2023》)的舞蹈担当,也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但更多时候,她要么待在上海谢欣舞蹈剧场的排练厅,要么就是只身一人奔赴国外委约创作,或带着舞团在欧洲巡演的路上。
“既然热爱那就保持奔跑。”
“用自己的方式赢得尊重,爱与独立并不矛盾”作为一名舞者、编舞和创业者,谢欣也总被问及,女性在这个行业里的处境如何。
“现代舞人,不分男女,在中国今天这个时代是不太容易的。但要始终相信,当你成长为一位很棒的职业舞者,当你是一位备受国际市场期待的编舞时,职业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尊重。所以,做自己想做的,做就好,做就自然有声有路。”
在谢欣的观察中,所有职业舞团给到舞者们的待遇和尊重是平等的。当然在欧洲,女性编舞家也会得到一些特别的关注和扶持,因为业界也观察到女性编舞家初期在被信任度上、中期在身体状况以及生育所带来的职业生涯的变化上更具挑战。
“世界是在以一种公平的方式去展现它的不公平,没有什么值得抱怨和单独放大的,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男性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谢欣列举,世界范围内也有不少划时代的女性编舞家,“比如玛莎·葛兰姆、皮娜·鲍什、克里斯朵·派特,她们都给现代舞以及当代艺术的创作带来了颠覆性的力量。”
在谢欣看来,不光是舞者、编舞,所有行业的女性都会面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带来的选择时刻,“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
34岁那年,谢欣有了女儿雅禾。发现怀孕的时候,她刚刚进入舞蹈《大饭店》剧组开始排练。客观上来说,那也不算是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但谢欣并没有太多犹疑。“还是那句话,不要预设困难。就顺其自然地去感受一个生命在我身体里成长的过程,我愿意和她一起创造这段特别记忆。”
怀孕6个月时,《大饭店》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演出前的白天,谢欣因身体原因去了趟医院。医生在听说她当晚还要跳舞时惊讶地问:“你要孩子还是要演出?”谢欣回答:“两个都要。”
随着演出到最后一场,谢欣也迎来了孕期第8个月。她感受到了肚子越来越重,舞台上移动的速度在变慢,也不能深蹲了,甚至有时跳着跳着还会感受到一阵一阵的宫缩。每一次落地,观众都要为她捏一把汗,但是谢欣心里很有谱:“我有分寸的,知道怎么可以保护自己。同时,也很享受那一刻被完全放大的感知力。”
孕期8个月还在演出,生产后14天重回排练厅,或许在外界看来,谢欣的生育过程显得过于轻松了。但实际上,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并非这么“神”。“我能感受到身体有一些生产留下来的痕迹,比如说打过无痛的神经需要修复,腿部力量变弱,肺活量也需要恢复。但没关系,你在重塑的过程中,会重新学习,没有弱就没有强。”
更重要的是,随着女儿的逐渐长大,谢欣感受到了更多生命奇妙的延续,比如,从小在排练厅和演出现场长大,如今5岁的雅禾也在舞蹈上颇有天赋。曾经谢欣在节目中坦言,自己有时会焦虑于无法在繁忙的工作和陪伴女儿之间求得平衡,如今,她释怀了很多。“我很开心,这是我为自己做的选择。或许她在生活里更依赖爸爸和爷爷奶奶,但是她会喜欢和我一起跳舞,她知道妈妈在做什么。”
而除了女儿的理解,丈夫刘鹤也给了谢欣很大的力量。在舞团,虽然谢欣是艺术总监,但刘鹤作为制作人,也承担着很多经营上的大小事务,谢欣称之为“舞团的顶梁柱”,是”让一切项目可以实现下去最重要的人”。而在家里,谢欣的形容更令人动容:“看着他作为父亲的样子,我都会非常羡慕我的女儿。”
在工作和生活上,谢欣和刘鹤都是并肩前行的。在他们之间,爱与独立并不矛盾。“你要有一颗既自私又不自私的心。自私是,你要成为你自己,为你的热爱去做每一个选择。不自私是,与此同时你也要看见、听见对方的心。成就彼此的爱是美好的,这当中需要尊重、懂得、分寸、平衡......爱和独立相加,就是美好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