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版宋氏三姐妹,米特福德六姐妹的故事浓缩了一个时代(下)
更新时间:2025-02-03 16:03 浏览量:2
ELEVEN 田园牧歌
汤姆是米特福德家的小天使,是唯一一个没有给父母带来焦虑的孩子。
英俊,正派,勇敢,才华横溢,喜爱音乐和艺术,并不热衷政治。除了在伊顿公学时与同性传出绯闻,并且对法西斯主义表示支持,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托马斯-米特福德
因不想与德国作战,汤姆主动选择了太平洋战场,却将性命丢在了那里,年仅36岁。
托马斯-米特福德
大卫因继承人的死亡丧失了生活的所有乐趣,他躲进英奇肯尼斯岛,避世不出。这是老头儿1938 年购买的一座位于苏格兰西海岸内赫布里底群岛中的小岛。战争爆发后,大卫与悉尼的分歧越来越大,大卫重新回到痛恨德国人的道路上,而悉尼却站在了女儿戴安娜和尤妮蒂一边。
托马斯-米特福德之墓
“恩爱”多年的夫妻分道扬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大卫才回到了雷德斯代尔小屋,在祖宅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1958 年,大卫在诺森伯兰郡去世,葬于牛津郡斯温布鲁克的圣玛丽教堂墓地,男爵头衔戴到了他弟弟伯特伦·弗里曼·米特福德头上。
大卫·弗里曼-米特福德
米特福德家不仅仅只有杰西卡一个异类。
当其他米特福德姐妹活在报纸头条中的时候,老二帕梅拉在乡下过着田园牧歌的小日子。
帕梅拉-米特福德
棉夹克,针织开衫,粗花呢裙和羊毛紧身裤,帕梅拉打扮得与乡村女孩毫无二致。因为小时候曾患小儿麻痹,帕梅拉稍微有些跛足,这便注定了她不可能成为社交场上的名花。
德里克·杰克逊
而帕梅拉也志不在此,与奥利弗退婚后,嫁给双性恋科学家德里克·杰克逊。德里克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帕梅拉与他的婚姻竟然维持了15年,无子无女,大部分英国人都认为两人不过是权宜婚姻。外界的纷纷扰扰也好,丈夫不回家也罢,帕梅拉就像是草原上伫立的岩石,从未有过一丝改变。她从不寻求关注,尽管人们经常因为米特福德们闹出的种种动静去关注她,将她从安静的生活中挖出来打量一番。
帕梅拉与德里克
帕梅拉是个天生的家务好手,对如何操持家中事务烂熟于心。她喜欢研究厨艺,当家中其他人拼命实现“理想”、追求爱情之际,她在研究一道美味的浓汤。
身披婚纱的帕梅拉-米特福德
年轻时,她管理着姐夫布莱恩·吉尼斯在比德斯登的农场,并学习了农业和畜牧业。与德里克结婚期间,她开始饲养阿伯丁安格斯牛。婚姻即将结束那两年,帕梅拉住在爱尔兰,她在婚房塔尔梅恩城堡养了一头奶牛,四只小猪,许多狗和小马。
帕梅拉-米特福德
当南希邀请帕梅拉去巴黎旅行的时候,帕梅拉回答:“很抱歉,我的腊肠犬用悲伤的眼神看着我,我无法离开。”
当尤妮蒂坐在希特勒脚边,渴求小胡子的注视的时候,帕梅拉与希特勒交换了全麦面包的食谱,并称赞午餐时供应的新土豆。
帕梅拉-米特福德
她总是这样,从不谈理想,务实又专注。南希对爱情的渴求,尤妮蒂、杰西卡对理想的追逐,戴安娜对功名利禄的贪婪,这些东西对于帕梅拉来说,还不如聊一下晚上的菜单。
帕梅拉精通法语和德语,但这些语言的作用,是与法国人分享一份烹饪猪肉的长菜单,告诉德国人从哪里下刀能够将肉切得更加完整美味。
帕梅拉-米特福德
帕梅拉的故事被家人称为:“女人的传奇”。
TWELVE 日暮时分
当彼得再次拿走她的稿酬出去吃喝嫖赌的时候,南希终于对这段婚姻彻底绝望。离婚,移居到心爱的巴黎。
感情丰沛的艺术家不能没有爱情,这一次,她爱上了其貌不扬的加斯东·帕尔维斯基。尽管这位先生胖乎乎的、秃顶,脸像没剥皮的土豆…… 但南希用整个后半生的激情追逐着他,仿佛追逐着绝望的人生。
南希-米特福德
加斯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南希的风趣幽默,有空的时候,他也喜欢窝在南希位于左岸的家里与她喝酒聊天。但68岁那年,他毫不犹豫地迎娶了富有的离婚女子——萨冈公爵夫人海伦。彼时南希因病被困在家中,当她从报纸上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巨大的痛苦如排山倒海一般淹没了她。
南希-米特福德
“我根本不想嫁给他,我这辈子本来就不想再嫁人了。” 南希嘟囔道,但泪水却不听话地从眼眶中不停冒出。她早就知道,加斯东永远不会娶她,那个男人或许喜欢她,稀薄的爱永远比不过权势和金钱。
南希-米特福德
她早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但泪水却不受她的控制啊,拼命向外面奔涌而出。
1972 年底,南希在纳菲尔德诊所诊断出霍奇金淋巴瘤,一种血癌。
南希-米特福德
她又活了6个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痛苦中度过。南希剥去了尖酸刻薄的假面,她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临终的过程非常奇妙,要不是因为疼痛,这个过程应当会有很多有趣而迷人的一面。”
1973 年 6 月 30 日,南希在阿图瓦街的家中去世。
帕梅拉-米特福德
帕梅拉几乎没有真正离开过乡村,每一次离开家乡都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
戴安娜入狱后,她的四个孩子中的两个搬到了伯克郡的农场里格内尔庄园交给帕梅拉照顾。而南希因癌症濒临死亡时,帕梅拉搬去了法国,尽职尽责地照顾南希,在她痛苦发作时安慰她,忍受她的坏脾气,帮忙做家务,给花园除草。
帕梅拉与戴安娜
她曾与瑞士意大利裔女骑手朱迪塔·托马西在瑞士生活了几年,在瑞士期间,帕梅拉将饲养瑞士鸡的相关知识学到手,并将瑞士阿彭策尔 Spitzhauben 品种的鸡引入英国。
帕梅拉与黛博拉
帕梅拉活到了1994年,87岁在伦敦去世。
尽管她的人生常常是姐妹们取笑的对象,但正如戴安娜所说:“帕姆经常是对的,虽然我们很少听她的话,但她是我们最依赖的那个女人。”
戴安娜-米特福德
戴安娜19岁时逃离了家乡,再也没能回来,因为她与奥斯瓦尔德·莫斯利同居的丑闻,玷污了家族的名声。
戴安娜在法国的居所——巴黎奥赛光荣教堂
二战结束后,莫斯利夫妇先是搬到了科克郡费莫伊附近的一所房子,后来永久定居在法国。他们被禁止参加英国大使馆的所有活动,被英国媒体冷落。
老年的戴安娜
戴安娜开始为杂志投稿,主要提供文章、书评和自传日记。她还出版了两本回忆录 《充满反差的一生》和《亲人》,一直活到了2003年,93岁高龄离世。
老年的戴安娜与莫斯利
杰西卡定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郊区。
埃斯蒙德死后,她嫁给了美国民权律师罗伯特·特鲁哈夫特,并成为美国共产党的活跃党员。
杰西卡与第二任丈夫罗伯特·特鲁哈夫特
1953年麦卡锡主义横行之际,杰西卡与罗伯特都受到迫害。护照被没收,还被美国FBI监视过了好几年。
1963年,杰西卡出版了一本名叫《美国式死亡》的现实主义书籍,揭露美国丧葬行业利用逝者家属的悲伤赚取高额利益的黑幕。
本书首印的2万册在发行当日就售罄,并且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杰西卡凭借这本书实现财务自由,1996年,杰西卡·米特福德死于肺癌,享年78岁。
老年的杰西卡-米特福德
小妹黛博拉是家中唯一一个言行合一的人。
年少的时候,她说要做个女伯爵,她成功了。1944 年,安德鲁的哥哥哈廷顿侯爵阵亡,小儿子反倒成为公爵爵位继承人。
黛博拉与丈夫安德鲁成为德文郡公爵
1950年,第十代德文郡公爵去世,安德烈成为第十一代,而黛博拉也实现了“豪言壮语”,成为德文郡女公爵。
她是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米特福德女孩儿,理所应当承受世俗贵族女子的痛苦。黛博拉生过7个孩子,其中4个在诞生后不久便去世。丈夫安德鲁是英国小报的常客,每隔一段时间,他的荒唐举止就会登上小报头条。
老年的黛博拉与安德鲁
最荒诞的一次,安德鲁带着情人在家中厮混的时候碰上入室行窃的盗贼。盗贼落网后,安德鲁作为当事人和目击者出庭作证,不得不将自己那点丑事当堂吐露。
黛博拉全家福
有人嘲笑,有人叹息,有人可怜,这些东西不在黛博拉的考虑范围,她是德文郡女公爵,她会对自己的土地和头衔负责,仅此而已。
黛博拉向姐姐帕梅拉讨教了不少经营庄园的技巧,她顶着压力将卡文迪许家的祖宅查兹沃斯庄园的一部分向公众开放。只需花些“小钱”,就能享受传承数百年古老贵族的生活。
查兹沃斯庄园
她开设庄园餐厅,将卡文迪许家古老的餐单上的食物摆放在游客面前;庄园农场出售有机农产品,随之附上适合烹饪的方法;纪念品商店里出售印着德文郡族辉的冰箱贴和钥匙扣,任由游客们挑选……她甚至还将庄园作为电影电视的拍摄外景出借,当《傲慢与偏见》、《公爵夫人》、《简·爱》上映之际,庄园又增添了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老年的黛博拉-米特福德
贵族们开始出售祖传的珠宝古董来维持奢华生活的时候,黛博拉早已将查兹沃斯庄园转化为盈利项目,给传承数百年的古老家族注入鲜血。
2004年,黛博拉送走了不忠的丈夫,她年事已高,不再亲自操持经营,转而开始撰写回忆录。
黛博拉-米特福德
黛博拉一辈子都不曾谈起理想和信仰,当记者问她:“你更偏向哪方呢?”
黛博拉笑笑:“我爱黛安娜,也爱杰西卡,她们的政治与我无关。”
2014 年 9 月 ,黛博拉因老年痴呆并发症在伊登索尔去世,享年 94 岁。参加哀悼的人中包括威尔士亲王和他的妻子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也就是现在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和他的妻子)。
悉尼说:“一个正派女人的名字应该只出现在报纸上两次:第一次是她结婚时,第二次是她的讣告。”她的女儿中没有一个达到这个标准。
悉尼-米特福德(原姓鲍尔斯)
大卫说:“我很正常,我的妻子也很正常,但我的女儿们一个比一个愚蠢。”从女儿们的成就看起来,大卫或许才是最愚蠢的那个人。
然而,悉尼8岁丧母,她是父亲抚养长大的女孩儿,从小管理伦敦的家务和财政。悉尼没有怎么得到过母爱,学了男人们“不善表达”那一套,她没办法给孩子们渴望的母爱,也表达不出内心的情感。
尤妮蒂-米特福德
大卫是家中被忽视的次子,先被送往二流学校,选择从军生涯也受挫。年少时的遭遇令他自卑又自负,学校生涯也未给他带来快乐,简单粗暴便是他的处世哲学。所以当女儿们强烈要求上学的时候,大卫断然拒绝。
然而他们终究是爱着孩子们的,否则便无法培养出一群自由的灵魂。一对不完美的父母,教养出一群不完美的小孩儿。
南希-米特福德
她们大多是自学成才,翻遍家族图书馆,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几乎每一个都是狂热的个人主义者,认为自己是对的,可以为了理想燃尽一切;她们靠彼此碰撞发出火花,几乎每一个都取得了重大的智力方面的成就;她们每一个人都非常自信,从不因为别的原因减缓前行的脚步;她们觉得被人讨厌不算什么,因为她们只是做自己,这就很好……
戴安娜-米特福德
姐妹几人的关系也扑朔迷离,她们相互指责,相互背叛,冷酷无情。但藏在冷漠外表中的内核却染上些许温柔的颜色。
南希举报了戴安娜,战后,两人却恢复了来往,南希临终前,戴安娜也陪在她身边;
杰西卡私奔后,与她信仰截然相反的尤妮蒂却是最早支持杰西卡的家庭成员。她写信给杰西卡说道:“你怎么可以认为我会反对你私奔,我永远都站在你这边.....”
黛博拉-米特福德
而当尤妮蒂自杀后,即便她的思维已经退化到10岁年纪,杰西卡也一直在与她通信。
真正令杰西卡一辈子都无法原谅的是三姐戴安娜和姐夫莫斯利,后半生,她没有跟戴安娜说过一句话。南希即将离世的那一段时间,杰西卡也默契的和戴安娜将时间错开。
戴安娜说:“谁能受得了米特福德姐妹?如果我不是她们中的一员的话,我只想赶紧离开。”
尽管这不是爱情,但用舒婷的《致橡树》中的诗句也能表达她们的复杂关系: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个融合和贵族和怪咖、战争与经济衰退、爱情和背叛、法西斯和共产主义的家族随着最后一个米特福德——黛博拉的死去而消失。她们故事的魅力在于再也不会有六个这样的女孩,在这样的时代以这样的方式成长起来,活出自己的精彩。
杰西卡-米特福德《美国式死亡》
JK·罗琳以杰西卡的名字为她的女儿命名,并在《哈利·波特》中创作出布莱克三姐妹,致敬那曾经发生过的历史,那几个如同石楠般烂漫生长的女人。
*伯特伦·弗里曼先生与妻子的妹妹布兰奇有染,生下了克莱门汀·霍齐尔,这个女人嫁给了温斯顿·丘吉尔。
*青蛙是种族诽谤,种族歧视中诞生的种族绰号,19世纪前指荷兰人(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沼泽居民),后来也指代法国人,因为他们喜欢吃青蛙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