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不了解中小学音乐教材变化,将失去未来的听众!
更新时间:2025-02-02 16:43 浏览量:1
我是70后,小时候的音乐课非常简单,就是老师教唱歌。有时候还是教语文和数学的班主任教我们唱。
记得有一首歌曲中有“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因为年龄太小,还不懂什么叫“梳妆”,很多年都把“梳妆”理解成了“树桩”。同龄人接受的音乐教育大致一样的话,我们接受的音乐教育就是非常简陋。没有音乐审美的讲解,更没有歌曲创作背景的分析,就是跟着老师唱,偶尔还敲敲桌子打拍。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在音乐审美上会有什么发展吗?
但是,现在已经大不相同,音乐教材已经变厚了,标准的音乐教学就会把教材中的内容认真传授给学生。不仅有歌曲,还会有音乐审美方面的内容。没准还会有书面考试。中小学的音乐课主要是培养听众,顺便培养有特长的学生,真正能从事音乐专业的人怕是用百里挑一来计算。
今天的孩子学习音乐,已经与我们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不仅学唱歌,还会学到音乐的分类和审美,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欣赏和鉴别能力。过10年至20年,这些孩子会长大,成为听众的主力军。从查到的资料上看,对音乐的审美中根本就没有流行音乐,是以红色音乐、民间音乐、传统音乐为内容。这就会以先入为主的方式给学生打好基础,会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
目前的音乐界还有些乱,某些歌手还能通过流量和销量忽悠一下听众。过十五二十年,听众的水平就高了,还能忽悠谁呢?如果不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变化,不了解未来的听众,将来自己的作品给谁听呢?岁数大的人被忽悠走了以后,新成长起来的一茬又一茬就不那么好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