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达州安仁板凳龙
更新时间:2025-01-24 23:18 浏览量:1
国庆期间,我在达州文化馆看到了一项很有意思的非遗文化产品:达州安仁板凳龙。
“安仁板凳龙”,这一独特的地方传统舞蹈道具,产生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其形制别具一格,是在普通的板凳之外,巧妙地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稻草、竹篾条、包谷壳等质朴材质,精心绑扎而成的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龙形道具。这些材料虽不起眼,却在匠人的巧手下,化腐朽为神奇,赋予了板凳龙以生命和灵魂。
据考证“安仁板凳龙”是300多年前,湖光填四川的时候,由湖南籍移民引入的一种祈雨道具。(信息出自四川体育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仁板凳龙”)
相传当初的移民来到安仁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旱灾,庄稼枯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为了祈求上天赐雨,缓解旱情,移民们想起了家乡那种用板凳扎成龙形,通过舞蹈和仪式来逼龙王爷下雨的传统。
于是,村民们用稻草和竹篾扎成一条条“板凳龙”,游走在安仁乡的街道上,领头的人背着板凳龙匍匐前行,模拟着龙王爷在人间受难的情景,而其他人则拿起扁担,假装追打,同时舀水泼洒。
据说,龙王爷真的被这份虔诚和执着所打动,他心疼自己丢在民间的“板凳龙”儿子挨打,于是私自施雨,缓解了旱情。然而,这一行为却触犯了天规,龙王爷因此被判斩成数段(给我的感觉这一情节有点像西游记)。为了感谢龙王布雨的恩德,安仁乡的人民每逢天旱,都会舞起板凳龙,走街串巷,田间院坝,用这种方式祈求龙王复活,继续庇护这片土地(现在每年的正月初七到十五就是舞龙的时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达州看看)。
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安仁板凳龙舞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祈雨仪式,它在吸取楚巴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汲取着周边的文化养分,现今它发展出了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安仁板凳龙舞逐渐从田间院坝走向了城市舞台,为了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在保证传统材质不变的情况下,艺人们赋予了板凳龙更加鲜丽的色彩,彩龙、板凳龙吐火、板凳龙亮光等新颖的表演形式也相继涌现。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安仁板凳龙舞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很难想象生活中常见的稻草、板凳,也能组合成这么精彩的节目表演。
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头戴龙角,身覆龙鳞,脚穿龙爪,和着“天、地、人、和”的曲牌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在跑、跳、翻、滚、重、叠、串、盘等基本动作中不断变换队形和姿势。从“龙出海”的壮阔,“龙戏水”的欢快,“龙抢宝”的激烈,再到“闹龙宫”的热闹,“跳龙门”的壮志,“叠罗汉”的惊险,“龙归巢”的温馨,10多套姿势栩栩如生,展现了龙的灵动与威猛,每一套姿势都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三人同舞一条龙的表演形式最为精彩,不仅考验着表演者的默契与技巧,更寓意着“三阳开泰”的吉祥之意。
如果让我选出我见过的最有意思的非遗项目,那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安仁板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