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安踏狂揽5倍市值:当国潮红利退去,李宁还能“挺”多久?

更新时间:2025-01-23 14:07  浏览量:1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李宁公司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商业传奇。从市值低谷到高峰,再到如今的起伏波动,背后是品牌战略、市场环境、行业趋势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宁作为火炬手点燃主火炬,这一高光时刻为品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免费流量和关注度,让李宁公司顺势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2010年,李宁公司营业额达到95亿,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然而,服装行业常见的库存难题很快给李宁带来了沉重打击。到2013年,公司的收入近乎腰斩,仅剩下50亿出头。为了解决库存积压,李宁甚至花费十几个亿回购库存并销毁,业绩与股价均陷入低谷。

为了使品牌年轻化,李宁推出“90后李宁”营销策划,试图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但这次尝试因过于表面化,仅靠喊口号和明星代言,未能真正触动年轻群体的内心,最终以失败告终,品牌的发展持续艰难。

转折出现在2018年,李宁受邀参加纽约时装周“中国日”活动。李宁为此次走秀专门设计的带有“中国李宁”字样的服装系列,凭借鲜明的中国元素和复古设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轰动,意外成为爆款。

李宁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将该系列转化为常规产品线,并推出子品牌“中国李宁”,独立开店运营。这一举措不仅让李宁成功实现了品牌的时尚化、年轻化和高端化,还在国潮兴起的时代浪潮中,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2021年,李宁市值接近3000亿港币,股价超过100块,达到了发展的巅峰。但盛极必衰,自2021年起,李宁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业绩和市值大幅下滑。一方面,“中国李宁”的潮流属性过强,导致品牌专业性被稀释,消费者在购买专业运动产品时,对李宁的认可度降低。

另一方面,2022年的“日本军服事件”,让作为国潮代表且在爱国红利中受益最多的李宁,遭受了巨大的舆论风波,品牌形象受损严重。此外,2023年李宁的库存问题再次出现,消费力下降、国潮热度退坡以及品牌定位的尴尬,使李宁陷入了销售困境,折扣率降低,股价也大幅下跌。

与老对手安踏相比,李宁坚持单一品牌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的广度和抗风险能力。安踏通过多品牌战略,收购了如FILA、迪桑特、始祖鸟等多个品牌,覆盖了不同风格、人群和价格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如今安踏的市值约为李宁的5倍,两者差距显著。

其次,在主打业务方面,李宁的篮球业务也面临着困境。篮球鞋价格相对较高,在经济不景气时受影响更大;同时,NBA在国内传播度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都对篮球运动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

而跑步业务则相对乐观,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跑步作为一项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市场需求稳定。但跑步市场又竞争激烈,耐克、特步等品牌都是其强劲的竞争对手。

最后,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李宁作为创始人已退居幕后,由职业经理人担任CEO。这种模式有其优势,例如职业经理人具备专业的管理经验,能够有效管理大规模的公司运营。

但也存在弊端,职业经理人出于稳固自身位置的考虑,更注重短期业绩,缺乏长期战略眼光,且更换CEO往往会导致组织和高管层面的动荡,影响公司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尽管李宁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品牌所拥有的深厚历史沉淀以及与民族自豪感的紧密绑定,依然是其宝贵的无形资产。

未来,李宁需要重新审视品牌战略,避免单一品牌承载过多功能而导致定位模糊。在细分市场不断崛起的趋势下,聚焦核心业务,提升品牌专业性,同时谨慎探索多品牌战略,或许是李宁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标签: 李宁 红利 安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