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走过25年的《如梦之梦》带来什么?胡歌:它教我如何正视死亡

更新时间:2025-01-22 08:57  浏览量:1

一部演了25年的戏,会给它的创作者、演绎者带来什么?1月19日,“刹那,一梦廿五”《如梦之梦》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分享会在上剧场举办。《如梦之梦》主创团队——华人戏剧家、上剧场艺术总监、《如梦之梦》编剧、导演赖声川,《如梦之梦》协同导演栾岚,以及过去25年曾在各版本中参与演出的演员代表们——倪妮、文章、黄士伟、樊光耀、陈煦莉、窦进、王萌共同出席分享会,与观众探讨《如梦之梦》走过二十五年的意义。演员胡歌也作为惊喜嘉宾参与现场连线。

赖声川编剧、导演的《如梦之梦》创作于25年前,演出时长8个小时,被认为是一部“环绕剧场全景式生命史诗”。《如梦之梦》的故事从台北,到巴黎,再到上海;时间从20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生到死,跨越百年,用一种“全景式”的视角,走进戏中众多人物的生命旅程。

“《如梦之梦》真的是我人生中非常特别的一个作品,虽然作为导演我已经看了成百上千遍,但是在排练场看大家演绎还是会感动,因为看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我都会想到它是从哪儿来的。”

1999年11月的一天,《如梦之梦》的灵感在赖声川脑海中乍现,他连结起过往自己所听闻的、经历的众多生命经验,编织成了一场连环梦。其中,在印度看到僧侣绕着最神圣的佛塔而行的场景,引发赖声川的思考:在剧场中最神圣的是什么?答案就是观众。于是在《如梦之梦》中,他大胆地把观众放在舞台中央,演员绕行观众席,形成了“莲花池”,由此开创了环绕剧场的先河,回归剧场的仪式性。赖声川让剧场重新被塑造成一个台上台下互相交流意见和情绪的场所,莲花池转动之下,演员和观众在一起完成一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第一版3小时的《如梦之梦》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排练室里由一群学生呈现;此后,赖声川回到台北艺术大学,完成了余下的内容,完整的《如梦之梦》由此面世,演出长达8小时。

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演员、各个版本的演绎,《如梦之梦》成为许多戏剧爱好者的“心头好”,并且已经在多个城市上演。它也成为演绎过它的演员们心中的一座里程碑。

演员胡歌也曾在《如梦之梦》中出演5号病人,在分享会上,他通过连线和观众见面,真诚地分享了自己对角色的认知,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对生命的感悟。

“很难想象自己会遇到一个角色,能陪伴我这么长的时间。这个角色一直在给我一种力量,或者说是指引,他慢慢地在治愈我,甚至改变了一些我原有的认知。”胡歌说,自己原来对生死、悲喜、现实和虚幻的认知,一直是二元对立的概念,但因为《如梦之梦》这部戏,这些对立被打破了。“我非常感谢赖老师写了这么一部戏,把我的思绪带去了一个曾经从来没有到达过的地方。”

2012年底,胡歌首次进入《如梦之梦》剧组。他还记得那是北京最冷的几个月,排练了三个月,自己一直很紧张,但特别认真,每晚排练结束就已经是晚上九十点钟,但自己往往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加练。

“对我来说,《如梦之梦》并不是一份演出的工作,它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教会了我如何去面对接下来人生最重要的事,也就是如何正视死亡。”胡歌说,从接《如梦之梦》开始,自己身边也发生了许多事情。从接戏时的母亲病重,到随着年岁增长,亲人朋友的离开,“我自己也曾无限接近过死亡。在以往的人生经验里,我们一直在逃避死亡,不敢面对和思考。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大多数人是猝不及防的,没有准备,于是你会有很多负面情绪,会恐惧,会焦虑,会慌张,会不忿,而《如梦之梦》这部戏恰恰是让我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可以认真地去思考这件事情。”

在胡歌看来,5号病人在整部剧中的身份一直在变化,从最开始的当局者,变成观察者,到最后变成觉察者。“他在人生至暗时刻,通过寻找答案的旅程,通过别人的故事,找到了那个光明,认识到世间万物的共性和本质,也不再执着于所谓的永恒。”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如梦之梦》也不仅是一部话剧。网友“喜欢捏捏胃”说:“它更像是一场人生旅程,它带领我走进一个梦境般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无论是梦还是现实,活在当下、用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网友Yankee说:“看完的当下仿佛在梦中经历了一次生命的旅程,而我要到站下车了。至今仍认为,对于这样一部史诗级别的舞台剧剧本、演员、舞台、音乐,和彼时彼刻在黑暗中观剧的大家的所思所想,都一起构成了这场梦,我们皆为梦旅人。”

1月23日至25日,《如梦之梦》即将再度在上剧场演出,倪妮、文章、刘婉玲、樊光耀等以及上剧团近30位演员将再聚《如梦之梦》舞台,为大家带来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

记者:王永娟、陈文卿

编辑:宁平英

校对:孙清渠

审校: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