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后妈分居15年,整理他遗物发现存折:每月打5000抚养我!
更新时间:2025-01-21 20:13 浏览量:1
“后妈难当”是很多人的共识。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关于后妈的故事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可每当我听到别人说起后妈,心里总会泛起一阵波澜。生活中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我叫张巧云,今年35岁,在县城开了家小超市。这个超市,就是我和生命中两个重要女人的故事见证。
1988年的冬天特别冷。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母亲因病去世。记得那天下着雪,村里的白杨树光秃秃的,就像我和父亲空落落的心。
父亲是纺织厂的机修工,那时候40岁。母亲走后,他瘦得像根竹竿。村里人说,男人再娶是为了照顾孩子。经人介绍,父亲认识了比他小10岁的王艳,也就是我后来的后妈。
王艳长得周正,说话轻声细语。她带着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儿子小军来到我家。刚开始,日子过得还算和睦。王艳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改掉了父亲的酗酒习惯。
可好景不长。随着我和小军慢慢长大,家里的矛盾也跟着长大了。村里人总爱嚼舌根,说王艳偏心眼,把好东西都给了小军。说她克扣我的生活费,存钱给小军上学。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军因为一个篮球打起来。村里的赵婶看见了,当场就数落起王艳:“你看看,后妈带的孩子哪有不打架的?早就说了,这日子不好过!”
王艳没说话,只是抿着嘴把我们俩拉回家。那天晚上,我听见她在房里抹眼泪。父亲在外面叹气,声音比秋天的风还要冷。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2008年的春天,父亲突然和王艳大吵了一架。具体为什么,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只记得那天下着小雨,王艳拉着小军的手,提着一个老式手提包走了。
父亲坚持要我跟他住,说要保护我的利益。王艳带着小军搬到县城,开了家小卖部维持生计。分居后,村里的闲言碎语更多了。有人说王艳抛弃了这个家,还传她在县城有了新欢。
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我不得不辍学去砖厂打工补贴家用。那时候我才知道,生活真的很苦。有时候想起王艳,又觉得她真狠心,走得那么干脆。
日子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今年春节,父亲因肺癌去世。收拾他的遗物时,我在一个破旧的皮箱底下发现了一个存折。那存折都快翻烂了,可翻开一看,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十五年来,每个月都有5000元的转账记录,转账人赫然是王艳。我数了又数,这些年她一共转了90多万。这笔钱,比她开小卖部的全部家当都多。
带着疑惑,我找到了王艳的小店。推开门的瞬间,我愣住了。当年那个气质温婉的女人,现在蹲在柜台后面,手上全是老茧。
“巧云来了?”她微笑着站起来,好像这十五年的分别不过是一场幻觉。
我把存折拿出来,她叹了口气,终于说出了当年的真相。原来父亲得了肺癌早期,不想拖累她,硬是要分居。他们约定好,她每个月默默资助我们,但必须保守这个秘密。
“你爸是个要面子的人,不想让人看轻。这些年,我每天开店到半夜,就是想多赚点钱给你们。”王艳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这才知道,这十五年来,我每次生病,都是王艳暗中托人送来的药费。我读高中时的学费,也是她一分一分攒下来的。她从未放弃过这个家,只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
得知真相后,我接手了王艳的小店,把它发展成了县城最大的超市。小军从外地回来帮忙,现在是我的得力助手。去年,我在超市给王艳过了60岁生日。她红着眼睛说:“我不是一个好后妈,但我尽力做了一个好人。”
那一刻,我终于喊出了压在心底十五年的一声”妈”。她颤抖着把我搂在怀里,周围的人都笑了,我却看见她的眼泪一滴一滴落在我肩上。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些年,我们都错怪了她。她不是不要这个家,而是用最卑微的方式守护这个家。她不是不要我这个女儿,而是在暗中默默付出。
如今的王艳,依然每天准时来超市,像以前守着她的小店一样。她总说:“这里是我的家,你们是我的孩子。”
面对”后妈难当”这个标签,王艳用十五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那么,一个默默付出十五年,连名分都不要的后妈,究竟该不该原谅?又或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后妈这个词是否还要背负那么多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