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上影男星 演反派戏好人不红 63岁去世 女儿成歌唱家 外孙女更漂亮
更新时间:2025-01-19 16:50 浏览量:3
后来,我发现昔日上影厂的许多老演员,他们对传统京戏,都颇有研究,造诣很高。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从小就喜欢京剧,然后爱屋及乌,才最终走上了演艺之路。
这其中,就包括了魏鹤龄、程之、冯奇、董霖、林彬、张莺等。
也包括了咱们今天将要说到的这位演员。
1935年,20岁的天津小伙郭寿定,突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执意要从好不容易考上,并且马上就要面临毕业的天津市立师范学校退学,而要前往南京,去报考刚成立不久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科。
这对于郭寿定的父母来讲,儿子的这个行为,简直是大逆不道。
因为在当时,演员这份职业,还不被世俗所接受,若家里出了一个“戏子”,那无疑会令祖上蒙羞。
但郭寿定却去意已决。
他实在太热爱表演了。他也太想演戏了。
1915年2月,郭寿定出生于天津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父母对他的未来,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名诗书满腹,才学八斗的老师,受人尊敬。
但郭寿定,却对那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实在不感兴趣,倒是每每听到京戏的唱腔,便会痴迷进去。
他常常将父母给的零花钱给存下来,然后偷偷地去看那些大师们的演出,久而久之,他心内便产生一份强烈的愿望——若有一天,我也能扮上妆,粉墨登场,该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情?
这个心愿,终于在1935年的秋天,得以实现。
这一年,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戏剧专科学校“国立剧专”(也就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成立,吸引了大批有戏剧梦想的年轻人,纷纷报考。
郭寿定和一个叫王象坤的山东小伙,也参加了考试,并双双被录取。
令人没想到的是,十几年后,他们又共同出现在了一部史诗级的大片中,并在银幕上留下了至今都令广大影迷所津津乐道的两大反派形象。
那就是经典老电影《南征北战》中的敌李军长和敌张军长。
没错,银幕上的两个角色是同僚。
而镜头外的两人,是“国立剧专”的同学。
那时他们还叫郭寿定和王象坤,后来走上专业艺术道路之后,才改名为阳华和项堃。
阳华从“国立剧专”毕业后,便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成了一名专业话剧演员。但很快,因为抗战爆发,他也只好踏上辗转之路。
1940年,他来到长沙,在田汉担任编剧、史东山担任导演的电影《胜利进行曲》中出演了主角。但这部以长沙会战为背景的电影并未得到较好的保存。不过影片中的那首主题歌至今仍在传唱。
1941年,阳华又随剧团前往战时陪都重庆,并进入重庆中华剧艺社做演员。
这个“中艺”是进步剧团,人才济济。阳华在“国立剧专”的老师应云卫是创办人之一,秦怡是其中的专职演员,而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等,则是兼职演员。
阳华在“中艺”参加了曹禺名剧《日出》、《雷雨》等剧目的演出,同时在陈白尘创作的《大地回春》、在郭沫若创作的《屈原》等剧中,也有出演角色。
他嗓音清亮,台词清晰,扮相英俊,表演洒脱,在舞台上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为日后出演电影,奠定了基础。
1946年,抗战胜利后,阳华来到上海,进入位于上海闸北的“中电一厂”做演员。在张骏祥担任编导的电影《还乡日记》中,他饰演那连人家的太太都“接收”的“接收大员”老洪,演得活灵活现。
此外,在《痴男怨女》、《荒园艳迹》等影片中,阳华都有出演角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电一厂”被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所接管,阳华也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
但当时上影厂的优秀演员非常多,所以阳华很难演到主角。但比起那些常年没戏的演员,他还算幸运,因为基本上每年都有戏拍。
1950年,他跟老搭档白杨、张雁等合作,出演了《团结起来到明天》。
1951年,他便参演了鸿篇巨制的《南征北战》。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剧组安排了两位导演,一位是来自国统区的汤晓丹,一位是来自解放区的成荫。而两位导演也有分工,汤晓丹负责国军方面的戏份,而成荫则主要拍摄解放军方面的情节。
在演员的选择方面,像阳华、项堃等毕业于“国立剧专”的演员出演反派,而来自部队文工团的陈戈、汤化达、刘沛然、铁牛、仲星火等,则扮演正面形象。
几乎所有演员都展现了绝佳演技,阳华也不例外。
他虽然戏份不多,但却呈现了影片中的名场面和经典台词。
那句“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至今为广大影迷所津津乐道。
二、在《南征北战》中,阳华显示了自己作为“科班演员”的实力。
但他接下来也仍然只能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各部电影中。
他的表演特点是,台词精准,表情丰富。他很善于通过对面部表情的控制,来诠释角色的性格和内心。
比如在《宋景诗》中,他用微扬的脸和轻蔑的目光,来展现恶霸地主杨明谦的不可一世。
而在《母亲》里,他又用乜斜的眼神,来表达警察局长的老谋深算。
还有《家》中的高克定,他也设计了相应的习惯动作和神情,来诠释这个“败家子”的唯唯诺诺和虚弱为力。
另外在《乔老爷上轿》中呢,他又用狂妄自大的表情,和盛气凌人的语气,来体现蓝木斯的粗俗、霸道和愚蠢。
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角色的塑造,使得阳华,也成为了和程之、陈述、项堃等齐名的反派演员。
我个人非常喜欢他在《不夜城》中的表演。因为很难界定其中的凌大年这个角色,究竟是好还是坏。他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自保,也算不上什么大错,而他对张伯韩(孙道临饰)的妹妹张婉新(黄宛苏饰)也全是真心实意的。
阳华凭借层次丰富的表演,将凌大年这个角色,塑造得形象鲜明。
还有在1956年拍摄的电影《落水记》中,阳华所扮演的张顺发,也显示了他的表演才华。为了塑造这个角色,他在化妆造型上,大胆地改变了自己的面部特征,贴上厚重的双眼皮,再加上两撇小胡子,使得角色无端增添了几分奸诈刻薄之相。
在表演上,他也借鉴了相声和京剧中“丑角”的一些创作方法,通过适度的夸张,来增添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所以我觉得,过去的那些老演员,他们的素质真是非常全面。无论是演正剧,还是演喜剧,全不在话下。
那么阳华既然演反派这么得心应手,他演正面形象,又怎么样呢?
我记得阳华曾在《幸福》演过钱书记,从扮相到表演,全都那么气度不凡。
此外,阳华在《红色的种子》中所扮演的马德宝、在《林则徐》中所扮演的豫堃、在《聂耳》中所扮演的张委员、在《黄浦江故事》中所扮演的孙厂长、在《51号兵站》中所扮演的五金店老板等,也都给我们留下过非常深刻的印象。
因为阳华早在1935年就是“国立剧专”表演科的学生,所以他作为演员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台词功底尤为深厚,这使他担任起配音工作来,也是那么游刃有余。《渔童》中的县官、《夜店》中的男爵、《奇婚记》中的大主教等,都堪称配音经典。
有影迷说,就演技而言,阳华是绝对不逊色于他的老同学项堃的。可是遗憾的是,阳华在事业发展中所获得的机会,却不如项堃那么幸运。他除了《南征北战》中的敌李军长外,再无被全民热议的出圈角色,而项堃后来又出演了《停战以后》中的李国卿、《烈火中永生》中的徐鹏飞等。
并且阳华于60年代中期,就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他息影的时间,也太早了。
以至于逐渐地,他便被更多的观众,所遗忘了。
三、1978年10月14日,阳华因肺功能衰竭,而在上海病逝,终年63岁。
当时我国正处于巨大的历史变革时期,许多被耽误的老艺术家,重新获得了艺术生命。如阳华的老同学项堃,就一口气接连出演了《大河奔流》、《玉色蝴蝶》、《生活的颤音》、《佩剑将军》等电影,似乎是想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然而他的老同学老搭档阳华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阳华走得悄无声息。
很多影迷对此都全无知晓。
当时他的女儿阳小莲还在部队文工团做演员,出演过70年代著名的小舞剧《军民鱼水情》。父亲的离世对她的打击非常大。
阳小莲在《军民鱼水情》中出演老大娘
阳华的妻子是任青莲,她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工作。夫妻俩共生下三个孩子,分别是两个女儿阳小莲、阳二莲,和一个儿子阳晓华。
其中阳小莲和阳二莲都很爱好文艺,并且继承了阳华的乐感和好嗓子,都成为了歌唱家。
我记得有一次,阳华的两个女儿以及外孙女阳慧瞳,共同出现在了一台晚会上,三人合唱了一首《我爱你中国》,唱得都非常专业。有意思的是,阳小莲采用的是美声唱法,阳二莲采用的是民族唱法,而阳慧瞳,则是用了年轻人更喜爱的通俗唱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阳华的女儿和外孙女都非常漂亮。
从演唱上来说,他们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我想,看到后辈如此优秀,阳华老师在九泉之下也会非常欣慰吧?
2010年10月,阳华逝世23周年纪念晚会在上海举行。这一方面是对阳华这位表演艺术家演艺生涯的一种总结,另一方面更是他的儿女们,为父亲所献上的孝心礼物。
如今,虽然阳华离开这个世界已经46年的时间了,但他在银幕上所留下的身影还是那么栩栩如生。那么,请问各位,是否还记得他?最难忘他所塑造的哪个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