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国家级非遗“靖边跑驴”,驴背上的诙谐舞蹈!

更新时间:2024-09-26 02:27  浏览量:9

穿越千年历史长河,榆林以其独特文化底蕴和非遗珍宝,诉说着塞上的辉煌与传奇。榆林非遗不仅是一代代匠人的心血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光芒。热闹的锣鼓唢呐伴奏、俏皮的毛驴尽情表演……当黄土地上,栩栩如生的跑驴跃动——靖边跑驴,以喜庆欢快的表演,演绎民俗韵,传递乡土情。

图片来源文化艺术报社

沃土之上,古老的历史在山水之间流淌,自然的赐予润泽了生灵万物;寻脉而往,绚丽多姿的阜美靖边,让非遗的传统在生活中诠释。“场面红火热烈,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农村生活气息浓郁”的靖边跑驴,从历史中走来,又在现代绽放光芒。2008年,靖边跑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历史渊源

作为流传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柠条梁镇、东坑镇等地的非遗项目,靖边跑驴历史悠久。根据地理、历史、生产方式以及清朝光绪年间《靖边县志》对社火的记载证明,靖边跑驴在清代已很盛行。漫长的历史,使得靖边跑驴逐渐具有浓郁质朴的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体现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

图片来源文化艺术报社

关于其来源,共有三种说法:其一,靖边跑驴最早是来自神话“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倒骑毛驴”这一民间故事,民间艺人根据这一故事编创并流传至今;其二,在明成化年间是由靖边民间艺人姚福有,根据当地盛兴的“跑竹马”改编发展而成的;其三,是清朝末年由河北老艺人孟源清,移居靖边县东坑镇后流传而来。

千百年来,靖边跑驴的来源虽有争论,然其所表达的内涵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时而舒缓,时而紧凑,都以夸张的形象动态、风趣的舞姿、滑稽的嬉逗、幽默的演唱道白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可以说,靖边跑驴就是地域的馈赠、历史的馈赠,是传统民间文化与地方民俗风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陕北地区的代表性艺术表现形式。

风格特色

在黄土高原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陕北人民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编织着一场场精彩的舞蹈盛宴。而靖边跑驴作为靖边县民俗社火中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始终以耐人寻味的乡土风情与浓郁质朴的生活气息为陕北舞蹈“百花园”增添土香土色、清新瑰丽的色彩。它一般是尾随秧歌队在行进间表演,春节闹社火时先“打场子”,就是要靠跑驴。

图片来源靖边文旅宣传

从表演形式来看,靖边跑驴属于情趣性即兴表演,相对自由。内容有一人跑驴、双人跑驴、多人跑驴,但表演时多为双人跑驴,女的骑,男的赶。跑驴的基本动作有“慢步闪腰”“上坡步”“下坡步”“过河步”“小跑步”“大跑步”“撒欢跳”等。动作组合有“惊驴打斗”“陷泥救驴”“双人骑驴”“太平跳跃”等。

从艺术特征来看,靖边跑驴将“驴”拟人化,更加夸张而不失真。它将感人的驴趣和人与驴的交流编织成乐趣,整个表演传神、传情、诙谐、幽默,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也展现出了诱人的民俗文化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同时,靖边跑驴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不同凡响的喜剧效果,因此堪称“陕北民间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瑰宝

夏州故地,阜美靖边。渡时空,越千年沧海桑田,珠玑处处现存——隐藏于民俗文化中的靖边跑驴,千百年来,始终以传统的布满烟火尘土的纯朴表演,以直观的情感激发,构筑着朴实凝重的一方水土的精气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这方热土永不褪色的文化名片,更是乡土情怀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源靖边文旅宣传

靖边跑驴是一种情怀,是祝福,是文化,更是靖边人生生不息的感情。历经岁月的沉淀,靖边跑驴如今仍广泛流传,既能在乡间村口、广场上展现,也能在舞台表演。跟随秧歌表演时,它诙谐风趣,灵动而富有韵律感;同时,融生活与舞蹈为一体,以盎然的生活情趣为魂,让人们领略到跑驴那诙谐有趣的艺术魅力,体现着人们智慧的结晶。

技术丰富、独树一帜的靖边跑驴,将现实生活和浪漫主义色彩交相辉映,体现着本地的文化特色,反映着文化交融的历史文脉。作为独特的民间舞蹈文化,其所蕴储的文化空间、历史遗存、民间民俗文化的构成,对黄河流域和黄土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研究都是难得的宝贵财富,犹如一幅余味悠长的风俗画,令人赞叹。

图片来源秦之声

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黄土文化汇聚的交相辉映,形成了榆林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最终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在文化产物之上,化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芒。“驴背上的舞蹈艺术,生活中的浪漫时光”,靖边跑驴,在四季更替中始终展现靖边人的生活态度,是一道割舍不了的乡愁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在时光轮回中璀璨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