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他,为中医而生---记运城市名中医宁云峰

更新时间:2025-01-06 16:04  浏览量:2

他,为中医而生

---记运城市名中医宁云峰

文/王振川

宁云峰,男,1962年9月出生,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医临床专业硕士,运城市首批名中医,山西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全国名老中医柴瑞霁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研究馆员和中医主治医师双重职称。曾任运城市戏剧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戏苑》杂志主编、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市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市民间中医药协会副会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会员。

在戏剧工作方面,他从整理史料人手,潜心戏剧研究和创作,创办和主编《戏苑》杂志。参与撰写《蒲州梆子志》剧目部分,主编整理老一辈专家资料,现已出版《任国成戏剧文集》4册。挖掘抢救整理《蒲剧表演特技》和阎逢春、王秀兰表演艺术精华,编辑《河东优秀剧作选》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他参与创作的《李家大院》和《乡里乡亲》已公开发表,受到好评。他从戏剧艺术发展史着眼,撰写了《换代传承与戏曲振兴》,对当下戏曲艺术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宁云峰主攻艺术理论和美学,他曾发表文艺评论及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200余篇,其中,有十多篇获国家、省级奖。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市级劳动模范。

2005年,市文化局把蒲剧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宁云峰正忙于组织第七届龙门奖戏曲调演,他抢时间下乡搜集资料,广泛调研,填写各种表格,起草各种报告,终于使蒲剧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促进了我市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他在多次参与策划组织戏剧大活动中,大胆开拓创新。2004年他组织了“武俊英唱腔大奖赛”;2005年举办我市第七届戏剧“龙门奖”调演,使这一停办了10年之久的活动得以恢复,一大批优秀剧目和演员新秀脱颖而出;2006年他引入市场机制举办第八届戏剧“龙门奖”小戏折子戏调演和新剧目展演,引起省文化厅的关注,并于2007 年初调太原举办了“蒲剧周”展演活动,得到省领导以及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中医临床方面,宁云峰受家庭熏陶和影响,对中医药文化情有独钟。他利用闲暇时间,通过十年苦读,顺利从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专业本科毕业,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和主治医师资格。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柴瑞霁学术经验继承人,并于2017年顺利出师。目前,在市中心医院和同德医院兼职外,并开有自己的诊所。他医德高尚,学养深厚,善于治疗外感热病和中医内、妇科疑难杂症,深得患者信赖,救治患者数以万计。他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中医学术会议,发表十多篇中医临床研究论文。2007年,经过严格考试考核和面试答辩,宁云峰被评为“运城市首批名中医”,成为我市唯一中医自学成才的典型代表,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近年来,他多次义务参与策划和完成我市中医药重大活动,为我市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自宁云峰自勉名句

有一首著名的古诗说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多年以来,武侠小说中千辛万苦拜师学艺的故事,纸上写来,栩栩如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能遇见几人?听宁云峰讲述他痴迷中医、苦苦拜师的传奇经历,对我的震撼,不亚于当年陕西农民无意中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

与宁云峰相识数十年来,因为同好文史,喜欢读书,经常在一起交流。他1984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市文化局的戏曲研究所工作,做了多年的书记和所长,也评了正高职称。对于他的自学中医,我原先只是认为他有此兴趣而已,没想到他竟然把所有的闲暇利用起来,默默用功,持之以恒,三十年如一日地去磨中医这把“剑”,终于修成正果,取得了他这样的年龄段不多见的中医临床专业硕士学位,被卫生部门评为运城市首批名中医、山西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特别是2012年通过考试考核,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柴瑞霁先生的学术经验继承人,才使他正式踏入中医门径。

近几年来,宁云峰除了在运城市中心医院、同德医院兼职外,还自己开了个门诊,前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许多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在患者中赢得了口碑。

一、夙愿难酬

宁云峰,1962年出生于稷山县蔡村乡东柏村,母亲是一位乡村医生,云峰幼年便随母亲在药房居住,很小的时候就能辩认中药。两岁时,他不幸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右下肢落下残疾,行动不便,由此而生出学医的念头和志向。

母亲所在的诊所院子里,种了很多中药,云峰在一旁便跟着大人学习种植和加工。每年秋天村里有人推着独轮车上吕梁山挖草药,他非常向往。还有位医生常喜欢解剖动物眼睛,云峰每次都跟着人家看,硬是学会了。后来村里来了许多北京中医研究院下乡大夫,其中一个叫宋正廉的针灸名家,云峰非常崇拜,是他少年时的偶像。

十二岁时,母亲看他喜欢医学,就开蒙教他解剖学和针灸。云峰胆大,很快就敢给病人下针,有一些腰酸背疼、头痛脑热让他一扎针,居然能有疗效,这让他心中窃喜,对中医更有兴趣了。

初中毕业时,云峰最大的心愿就是报考运城地区卫生学校。论成绩,他考这个中专没问题,但是因为当时的有关规定,他没有获得这一机会,成为一生最大的遗憾。

云峰天资过人,从此改攻文史,报考文科学校。这段时间之前,他为了生活,干过好多职业,当过铁匠、木匠,开过机床、刨床、铣床,做过铸工,磨过玻璃刀,织过袜子,还在医院当过学徒,在剧团拉过板胡。1980年,在没有上过高中的情况下,宁云峰参加高考,顺利考取了山西大学中文系。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的运城行署文化局工作,成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似乎和中医绝缘,但他晨起背诵《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晚上遍读古今中医名著,撰写读书心得,多少年来已成为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再次拚搏

在文化局工作的几年中,宁云峰一直成绩斐然,其博学多才,受到很多人的赏识。他的本职是美学研究和文艺评论,文章和诗都写得不同凡响,很有品位,他曾经对钱钟书先生的“钱学”发生过兴趣,许多论文在全国一度颇有影响。

这段时期,宁云峰曾写过一首诗,把自己比做“铁笼里的猛兽”,时时想破笼而出。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与日俱增,学习中华医学的夙愿也在时时骚动,再加上许多外部环境的因素,1989年,宁云峰深思熟虑后,决定开始业余报考成人自学考试的中医大专。

说来有趣的是,宁云峰的自学中医,与常人有诸多不同之处。他是一边教、一边学、一边考。因为文史功底扎实,他被聘为运城地区中医院大专班老师,讲授《医古文》和《方剂学》,同时还在运城地区妇幼卫生学校讲授《中医学概要》,然后和学生们一起参加考试。教学相长,他获益匪浅。 -60-

1994年,他取得得了中医大专文凭,同年开始报考中医本科。1999年,获得中医本科文凭,而且是运城地区唯一通过毕业考试和答辩的中医考生,不久又获得“主治中医师”的职称。而10年前,他就已获得山西大学中文系的本科文凭。后来在文化局,他也拥有了高级职称,还被评为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建市十周年百名优秀人才。

在为了文凭而考试的时代,宁云峰可称是一个极罕见的例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别人学中医可能是为了谋生,而他则多半出于兴趣,觉得是文化人的责任和使命。而且,他认为近年来国内外掀起的中医热,实际是上热下寒(国家重视基层忽视)、外热内寒(百姓信赖业内冷清),本质是“真寒假热”(虚假繁荣),中华医学后继乏人、后继无人的情况非常严峻。云峰文史哲功底深厚,能够真正传承和领会中华医学的奥妙之处。现在的中国,必须有饱学的文人儒士站出来,投身于中医事业,挽救这一伟大而宝贵的民族遗产。

三、转益多师

从1989年到1999年,宁云峰完成了中医的自学考试。对付纯粹的考试,对于他这位大学毕业生来说,应该说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在这10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实际上花在了拜师学医上。

第一次的拜师是失败的。老师是某医院的一位主任,学院出身,很看不起宁云峰这些半路出家的人。第一次去学,老师给了一件洗白大褂的任务,他认真地干了。后来这位老师教不出什么,门诊病人不多,还经常训斥患者,云峰是烈性人,看不惯这种做派,遂不辞而去。

第二次拜师,老师名叫武承斋,弟兄二人都从医,河东人称武大、武二。承斋先生是武大,当时已经八十多岁,是“脾胃派”名家,为人极好。他先教宁云峰在药房认药,一个月后学抓药,第三个月就让云峰试着开方子,说:“不要怕错,错了还有我改哩!”承斋先生倾囊而授,云峰悉心而学,师徒感情处得非常好。老师病了,云峰给他按摩全身,悉心照料,真比儿子还好。承斋先生看云峰学得太狠太苦,曾不止一次地用那满口的土话感叹说:“好娃哩,还敢照你这个学法?”后来云峰总结说,承斋先生的医术,最大特点是“治病先治理,据理才处方”。武承斋大夫给他讲,有一次出诊,病人是个孕妇,死胎不下,当时那个年代,手术还不普及,许多中医都用“攻下法”,毫无效果。武大夫思之再三,想到了成语中“瓜熟蒂落,推陈致新”的道理,就改用“补益法”,结果药到病除。

云峰的故乡稷山,有两位中医,都年事已高,一位叫王慧学,一位叫陈道如,都精于药学,云峰一回到稷山,就去找两位先生盘桓问学,跟随他们看病。

后来,云峰听说运城有一位叫高志义的中医,治病很有一套,就立即上门求教。高先生性情耿直,但和云峰很谈得来。云峰总结他的特点是“善用防风,宣畅气机”。和高先生交往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奇事,高先生对云峰说“你文化高,肚子里墨水多,另寻高明,我带不了你。”随后,还命自己老伴领着儿子,上门拜宁云峰为师。

宁云峰知道民间有很多验方,所以不辞辛苦,一有机会就到各地搜集学习,见了高人就悉心求教,经济上的投人也颇不少。比如垣曲县的李秀芳大夫,对斑蟊治疗肿瘤很有研究;平陆县的阴秉哲大夫,手里有很多奇方,对许多“霸道”药的炮制有独到经验;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的贾堃大夫,是中医研究肿瘤的中国第一人,创制了许多治癌名方;河北巨鹿的梁秀清大夫,不但对肿瘤有研究,而且最善手诊;还有第四军医大学的中医肿瘤名家王三虎教授,国医大师、原山西中医研究院院长王晞星教授等等,云峰都费尽周折,登门求教。宁云峰感慨地说:“古代名医叶天士,出道以前经历了十七位老师,我作为后学要努力向先贤看齐。”

云峰说中医治病必须有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病机关键。所谓“秘方”、“专科专药”,虽能取效一时,但须与辨证用药结合,才能治本除根。在识证准确的前提下,一定要放胆用药,做到药证相敌。否则,若轻描淡写,杯水车薪,很难取效。当然,也要看具体病情,有的就需要重病轻投,四两拨千斤。

运城荣河的“柴氏”,是中医世家,名气在河东、三晋甚至全国都非常大,被山西中医界誉为“南柴”。宁云峰想拜柴浩然老先生为师,苦于无人引见,他就装做病人,去柴老先生门诊看他如何治病,大为叹服。后来,意外得知一位相熟的邻居李师傅是柴先生的外甥,不由大喜过望,托人家去说情,要列入门墙。不幸在这时候,柴老先生因病忽然辞世。之后,云峰费尽心思,辗转拜在柴老先生的学术经验继承人、运城市中心医院院长柴瑞霁先生的门下。

云峰告诉我,他和柴瑞霁先生的过从,是非常愉快而有收获的。柴瑞霁先生对云峰的才华极为赏识,对他的志向也很是感动,有时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回来,买一些适合的书籍资料,认真地签上名写上字,赠送给云峰,勉励之情,殷殷切切,让人感动。

有一次,云峰去太原出差,柴瑞霁先生也去太原,两人在车站邂逅,柴瑞霁先生让云峰到他的卧铺车厢,一上车师徒二人就打开话匣子聊中医,一路说到太原,下了车意犹未尽,便又住到一个旅馆,深谈到黎明。柴瑞霁先生感叹说:平时去太原,一路听着隆隆车声,总觉旅途太长,惆怅无限。和云峰同车,却恨车走得太快。云峰说听师父教导,真实开悟愚蒙,醍醐灌顶。

云峰真诚激动地对我说,今生今世他最大的恩人和贵人是师父柴瑞霁先生,最大的幸运和荣耀是有缘拜在师父柴瑞霁先生门下,成为一名“柴门弟子”。

屈指算来,从1994年3月结识柴瑞霁师父,间断跟师门诊学习,至今已经有28年了。期间,2011年3月经师父长期观察和考验,决定正式收他为徒,并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收徒仪式,奏了国歌,云峰执意给师父磕了拜师头;2012年8月通过国家考试考核,又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确定为柴瑞霁师父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在跟师学习过程中,他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缘,侍诊师侧,亲聆謦咳,点滴入心;师父倾心施教,耳提面命,悉传真经。他孜孜以求,全身心地投入,写下了36本约两百余万字的跟师笔记。在跟师期间,他“三管齐下”,一边完成师承阶段性的学习任务,一边还学习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还要参加了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全国中医优才班的学习。其中任意一个学习项目,都需要一个年轻人忙碌三年才能完成,云峰当时已达知命之年,他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超常努力和汗水!

云峰说,跟师学习后,柴瑞霁师父高尚的人格魅力、诚挚的济世情怀、独到的中医思维以及精湛的临床艺术,渐渐渗透到他的学术血脉之中,熏染感化着他在临床上不断取得进步。在2017师父专门为他举办了出师仪式,他再次为奏响人生最强音

师父磕了谢师头。他深有感触地说,柴氏医术,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绝非浅尝辄止而可得以传承,无论从医德修养还是临床经验上,他仍然深感自己还远远没有真正达到出师的标准,他决心一如既往追随师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未来的路,为传承中医事业,竭尽全力,奉献一生。

四、妙手回春

宁云峰讲自己的医疗特色,受师父的影响,主要善于治疗外感热病、内科和妇科疑难杂症。尤其是对哮喘、冠心病、脾胃病、妇科结节囊肿及各类肿瘤、类风湿疾病、慢性肾病、老年性疾病、顽固性头疼失眠便秘等等有较好疗效。

在医务界同行、单位同事、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和当地熟识的人中,对宁云峰的医德医术非常信赖,主动找他看病,由于疗效显著,口口相传,他渐渐地名声鹊起。

云峰的同事、老作家米金波,笔名庄稼汉。一次感冒后咳嗽不止,在办公室里和云峰闲聊说你不是学中医吗,试着给我治治,治不好也不要紧。云峰切脉后判断是“肺阴不足”,开了三副药,老米的病便好了,对宁云峰大为佩服。

过了些日子,老米的老伴患肠套叠腹痛难耐,大便不下,紧急住院,因年事已高,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不能手术,最后被判为不治,拉回家来已经是奄奄一息,老米已经打电报让在外地工作的儿女回来见最后一面。云峰去看望老太太,感觉还有救,就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酌情加减,老太太竟然逐渐康复。老太太竖起两只大拇指,见了人就说宁云峰的医术高明。看见宁云峰,老太太常流着泪说:“云峰你救了我一条命啊,让我抱一抱你。”就在轮椅上抱住云峰,老泪纵横。三个儿子专门把云峰请到家里举办家宴,还送了一块巨大的匾,请书法家赵玉汉题写了“医道精诚”四个大字。

那几年各单位都要下乡扶贫,宁云峰的扶贫点在垣曲县长直乡前青村。晚上睡在房东家里,听见家里有小孩夜哭,就过去看了,认为是“小儿疳积”,开了几副药,还每天给孩子捏脊推拿,小孩的病从此好了。这事在村里传开,那地方是贫困村,平时就缺医少药的,村民们找云峰治病的源源不断。到了回城的日期,病人还没有看完,云峰给领导打电话,领导说你把病看完再回来吧,就当这也是扶贫项目。后来云峰要走的时候,村民们送来鸡蛋、蔬菜等土特产,云峰都一一谢绝。不久,该村村委会受村民们委托,做了一块大匾,上写“仁心慈怀扶贫弱,精湛医术播福音”,专门送到运城表示感谢。

2000年后半年,宁云峰在平陆张店任“三抓一促”工作队长,村支书芦章继父病重,刚从县医院拉回,忙着料理后事。云峰赶去,见这位80多岁老人躺在床上,痰涌气迫,但神志清醒,询问所苦,对答清楚,老伴和女儿守在跟前,说是老病没治了。云峰切过脉,察过舌,详细问了病况,知大便已十日不下,他静静观察了片刻,便告诉家人说这不是老病,有救。家人喜出望外,恳求下药。云峰一剂通便,二剂调胃,便通胃和,痰涌自除,再经悉心调理,老人病情好转,又活了一年多才去世。

一个人的名气有多大,自己往往未必清楚。有一次宁云峰开了方子,亲自去沃尔玛附近的一家药店抓药,药店服务员听说他是文化局的,就问:“你们文化局有个名老中医宁云峰,你认识吗?”云峰承认自己就是,那位服务员瞪大眼睛说:“不可能吧,这么年轻?我们药店经常抓你开的中药方子,都以为你是老中医呢。”

所有的病例云峰都有认真的记载,反思成败得失,其中特别成功的还有不少。近年来云峰在临床上不断取得长足的进步和质的飞跃,他几乎每天都在临床上创造着奇迹,许许多多急危重症、疑难杂症在他的治疗下,妙手回春,柳暗花明。比如平陆张某患风心病30年,慢性心衰10年,导致重度心衰和水肿,生命垂危,中西医已放弃治疗,云峰六剂中药,水肿全消,转危为安,一直到孙子办完婚事,心事圆满,第二年才去世;康中王某眩晕住院治疗半月,毫无寸效,云峰一剂中药,病退痊愈,患者视为神方,予以珍藏;会校李某身体虚弱,反复感冒,输液、吃西药缠绵难愈达半年之久,云峰三剂中药立起沉疴;艺校某老教师卵巢癌晚期扩散,腹水明显,无法手术,不耐化疗,预期3个月寿命,云峰用中药治疗,至今三年,一如常人;原计生委田某母亲,近九十高龄,腹大如鼓,二便不通,疼痛难耐,昼夜呻吟,在本市某医院ICU难下诊断,建议行开腹手术探查,因老人心脏不好,血压又高,不能手术,三个儿子决定出院让云峰治疗,云峰在120车上切脉察舌,详细辨证后,只开了2剂药,回家当晚服下,便通腹软,病痛顿失,下床活动;文旅局扶贫对象的儿子毛金鹏,颜面及胸前背后皮肤疖肿溃烂密布,反复感染,在上海、西安、太原等地治疗,花费四五万元,不见效果,云峰免费为他治疗一月后,彻底痊愈,去外地打工,至今未再复发,全家到运城给宁云峰送来锦旗,云峰难以推辞,又给了300元作为他们来回路费和做锦旗的花销;临猗一薛姓老人,身患多种疾病,水米难入,身体虚弱,计划放弃治疗,找到宁云峰后,诊为心胃瘀阻,几服药就食欲改善,精神转佳,执意要给宁云峰送匾,还请省城书法家赵望进题写“杏林奇才”四个大字,至今5年过去了,老人依然健在。类似的病例真是举不胜举,在患者中还流传着许多。

云峰说师门有训诫,不得接受患者的礼物、锦旗、牌匾等,防止误导患者,争相效仿,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经济负担,做医生应力戒外在的虚名,把根往下扎,认认真真做人,实实在在行医。他发自肺腑感慨道,其实患者才是医生真正的“老师”,做医生的应该感恩患者的信赖,给了自己一展身手的机会,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他说,这些经历使他在临床上有了一个中医人的自信和底气,也真切地体会到了中医的神奇威力和无穷魅力。

五、才人风范

宁云峰多才多艺,我是久有认识的。他的诗文我拜读过不少,这几年他虽然忙于中医,但因为学养丰富、文笔潇洒,我市文艺领域许多重量级的老一辈名家出版著作,都请他作序,这真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如戏曲理论家、知名编剧任国成先生的四卷本著作,知名学者、康杰中学原校长王英杰先生七十岁时出版诗集,蒲剧表演艺术家王艺华舞台生涯五十年纪念册,戏曲一级导演李泉水从医六十五周年出书等,都是请他写的序,读者自可赏读,一睹其才情。有一次闲聊起来,云峰说自己还是个好琴师呢,上大学前曾经在乡下“闹家戏”的时代,拉过蒲剧板胡,在当地名气还不小。又说自己善弹琵琶,就用手比划着琵琶的姿势,说《昭君怨》、《寒鸭戏水》等名曲的弹法和神韵,我一看他手指的动作,就知道他早年是下过功夫的。他说弹曲子不能只学死的技法,要善于体会曲中的意境,孰能生巧,化有技为无技。接着就把昭君出塞时的心境、寒鸭怎么在水里活动,反应怎样的情绪,怎么去体会一种诗的美,给我们说的津津有味。

云峰总结说,一个好的现代中医,除了掌握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以下四点: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史哲的基础,良好的天赋悟性,长期的临床磨炼,广师中医“明”家(不是名家)。同时,还要做到“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儿女性情”,这样才能进人中医药学的佳境、真境和高境。

云峰干什么都有一股子狠劲恒劲,他说柴门弟子起码的要求是对“中医四大经典”的重要条文,要做到熟诵如流,不然没有功底,临床就很难有功力。自己当初背诵那些医学经典,是很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每天五点起床,在朦胧的路灯光下大声背诵,下雨时就躲到房檐下背,对已是中年人的他来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硬功归硬功,云峰最大的特点却是注重神悟,他文化功底深厚,多才多艺,这一点许多从医者是望尘莫及的。我想,只要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那套独特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诊病治病中,坚持走儒医结合之路,相信他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南宋医家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序中论述“医道难传”时写道:“古人以此救人,故天畀其道,使普惠含灵。后人以此射利,故天吝其道,而不轻畀。”云峰真是一个特殊的人才,横跨文化艺术和卫生医疗两大行业,而且都做得有声有色,成绩卓著,可谓吉人天相。面对传统文化断层和当下中医“西化”、人才不继的形势,他忧心忡忡,心里充满一种使命感,他说,做一个文化人是幸福的,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医人更是无比的幸福,在今后的生命历程中,他不仅要在临床上不断探索,救治更多病痛中的患者,而且要利用自己的写作特长,传播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的奥妙,加入到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队伍之中,共同努力,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深深地祝愿他,好梦早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