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未成年抑郁症占比30%,两千万患者!青少年为何属于抑郁症重灾区?

更新时间:2024-12-30 17:40  浏览量:4

小丽(化名)今年 14 岁,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可最近几个月,父母发现她变得沉默寡言,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对曾经喜欢的绘画和音乐也提不起兴趣。起初,父母以为小丽只是进入青春期的正常叛逆,只是简单地说教几句,并未在意。

但小丽的情况愈发严重,她开始整夜失眠,食欲不振,甚至常常一个人偷偷哭泣。在学校,她也总是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交流。更令小丽父母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发现小丽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一些令人揪心的话,流露出轻生的念头;幸好发现及时,这才惊觉事情的严重性......

父母心急如焚地带着小丽去看医生,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小丽被诊断为抑郁症。

父母懊悔不已,他们从未想过孩子的这些表现竟然是抑郁症的症状,一直以为只是孩子闹闹脾气。但是,作为家长,也不愿意承认孩子患有抑郁症。在他们的观念里,抑郁症只是心理作用,或者说,这是神经病的一种。那么,这种观点对吗?

在本文,我们将从医学角度出发,介绍抑郁症,解答青少年频发抑郁症的原因。

抑郁症是心理健康领域的常见病症,近年来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它常被误解为一种情绪波动或简单的“心情不好”,但实际上,抑郁症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心理疾病。

抑郁症的核心特征是持续的情感低落和兴趣丧失。

患有抑郁症的人常常感到无助、绝望,甚至对曾经热衷的活动也失去了兴趣

这种情绪的持续性是其与普通情绪波动的关键区别。普通的心情低落通常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环境的改善,情绪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例如,一次工作上的挫折或人际关系的短暂冲突,可能会导致短暂的低落情绪,但这种情绪往往不会持续太久,通常在问题解决后便会自行消退。

相比之下,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则具有显著的持续性。

这种情绪低落不仅仅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反应,而是一种长期的心理状态。患者可能感到持续的悲伤、无助和空虚,即使在没有明显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这种情绪仍然难以缓解。

抑郁症的情绪低落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往往伴随着其他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不过,与许多人错误认知的“神经病”不同,抑郁症并非由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而是涉及大脑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就好比: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密切相关。

特别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调,被认为是抑郁症的重要生物学基础。这些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动机和愉悦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它们的水平失衡时,大脑的奖赏系统受到抑制,导致患者体验到持续的低落情绪和缺乏动力。

例如,血清素水平降低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而多巴胺的缺乏会使患者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和动力,感觉一切都变得乏味无趣。

此外,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问题,它还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同时,社会环境同样对抑郁症的发生产生影响。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交媒体带来的虚拟社交压力等,都可能让人们感到疲惫不堪、孤独无助,为抑郁症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个体的心理负担不断加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支持,就可能逐渐发展为抑郁症。

好在,在治疗方面,抑郁症并非“无药可救”。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然而,尽管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多样且有效,公众对其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例如,很多人将抑郁症和神经病混为一谈。

其实,抑郁症与神经病有着明显的区别。神经病通常指的是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如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等。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明显的身体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抽搐、震颤等,通过神经系统的检查和影像学手段可以发现相应的病变部位和病理改变。

抑郁症主要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虽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痛、胃痛、失眠等。但这些症状往往是由于情绪问题引起的躯体化反应,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还有许多人将抑郁症简单归因于“性格软弱”或“缺乏意志力”。

这种误解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导致他们不愿寻求帮助。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需要专业干预的疾病,患者需要的不是指责或轻视,而是理解与支持。

总之,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影响远超出情绪波动的范畴。通过科学的认知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抑郁症患者完全有可能恢复健康,重拾生活的希望与活力。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据统计,未成年人群中抑郁症的占比已高达30%,这意味着约有2000万青少年正遭受这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这一现象不仅令人震惊,更引发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深刻反思。

为何青少年群体会成为抑郁症的重灾区?

第一,从生理角度剖析,未成年时期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大脑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神经递质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弱。

血清素作为调节情绪、睡眠和食欲的重要神经递质,其在青少年大脑中的分泌和调节机制尚未完全成熟。这使得青少年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例如,在考试失利、与同学发生矛盾等常见的生活事件后,血清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导致他们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的状态,且难以自我缓解。

同时,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大幅波动也对情绪产生着深远影响。

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变化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还会作用于大脑的情绪调节区域。尤其是在青春期早期,激素的快速变化可能引发情绪的不稳定,使他们更容易出现烦躁

第二,生物学因素与遗传倾向。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的遗传性主要体现在基因的多态性上。

多态性指的是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中存在多种变异形式。例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的短等位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这种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大脑中5-羟色胺的水平异常,进而影响情绪调节,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还有,其他与神经递质代谢相关的基因,如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和单胺氧化酶基因,也被发现与抑郁症的遗传倾向有关。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大脑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增加个体患抑郁症的风险。

不仅如此,抑郁症患者的某些脑区,如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和海马体,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导致的神经发育缺陷有关。

例如,前额叶皮层在情绪调节和决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该区域的神经元连接异常,进而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增加抑郁症的易感性。同样,杏仁核的过度活跃与焦虑和抑郁症状密切相关,而这种过度活跃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三,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心理压力的增加。

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过早地暴露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信息洪流中。这种环境不仅增加了社交压力,还可能导致自我认同的混乱。青少年在追求虚拟世界中的认可和关注时,往往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需求,从而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

此外,学业压力也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教育体系对成绩的过度重视使得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学业负担。

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和高压的学习环境不仅剥夺了他们的休息时间,还可能导致心理疲劳和情绪失调。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的青少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自我价值感下降等症状,最终发展为抑郁症。

还有,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双职工家庭的增多使得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时间减少,亲子关系逐渐疏远。这种情感支持的缺失使得青少年在面对心理困扰时缺乏有效的倾诉对象和情感支持,从而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而且,家庭内部的冲突和矛盾也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家庭暴力或冷暴力等问题,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处于这种不和谐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抑郁症,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被认为是应对抑郁症的最有效途径。

其中,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能够有效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缓解抑郁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参考文献:

1、李祥龙,曾爽,周萍,等.抑郁症共病健康干预方法与效果研究[J/OL].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7[2024-12-24].

2、傅坚,韦淑芹,吕康响,等.青少年系统建立心理健康体系的社会成本效益研究[J].现代医学,2024,52(S1):192-197.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