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完成调整,四大分会场发布会主持人彻底“换血”
更新时间:2024-12-26 07:10 浏览量:2
春晚“申遗”成功后的第一年,能撑住这块金字招牌吗?
每年的春晚就像是一道年夜饭,是全家围坐时的“背景音乐”。可今年这道“菜”不一般了——这是“春晚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晚会,分量可谓史无前例。这块刚镶上的“非遗”金字招牌,春晚能不能撑得住?
今年的春晚,听起来噱头不少。分会场从去年的“熟脸”扩展到了更多地方特色,重庆、武汉、拉萨、无锡四地分会场的选择不仅地理跨度大,还各具地方风情。重庆的火锅、武汉的热干面、拉萨的雪山、无锡的小桥流水,哪一样不抓人眼球?分会场的多样化设计无疑为节目注入了更浓的地方文化,但这里有个小隐患:场地分散了,如何确保整场晚会的统一性和节奏感?这可是个技术活,别让节目看得像“文化拼盘”。
最受关注的还是主持阵容。春晚这些年的主持队伍总是被“吐槽大会”盯上:太公式化、太“春晚腔”。今年新鲜了,分会场发布会主持直接换血,新人刘心悦顶上。这个选择意味深长:一是央视真的在培养新人,甚至直接拿春晚分会场这种“顶配舞台”试刀,;二是这背后透露出的方向感——春晚主持人不再是“熟脸”轮流上岗,新人上阵或许意味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革新。
当然,这场春晚的重头戏依旧是主会场。过去几十年,这个舞台上诞生过多少经典:赵本山的小品、宋祖英的歌、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可越是经典,压力就越大。今年节目组“开门办春晚”,选择更加自由,这听起来是个好方向,但“自由”也意味着挑战:如何在符合传统春节氛围的同时,兼顾创新?怎么讨好老一辈观众?这些都直接决定了这道“年夜饭”的味道如何。
还有一点很值得玩味——春晚的“申遗成功”光环。这个名头确实好听,可“非遗”的牌子往往带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责任。今年的春晚制作团队显然很努力,试图用更高的标准去自我要求。问题是,观众买不买账?“申遗”两个字固然拉升了档次,但如果节目呈现不够新鲜,内容缺乏记忆点,再大的噱头也经不起大众的吐槽轰炸。
说到底,春晚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台节目的范畴。它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是跨年仪式感的一部分。2025年央视春晚能否开创一个全新的高口碑时代,或许就是“申遗”成功后对它的第一场大考。
面对春晚的种种革新,你期待的是全新的突破,还是希望它继续走“经典回味”的老路?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