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51 :赫罗斯维塔《亚伯拉罕》(上)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6  浏览量:1

怎么阅读古代剧作

1、赫罗斯维塔(约935—1001),出生于巴特·甘德斯海姆的撒克逊贵族,被认为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作家、诗人、女性历史学家和戏剧创作家。她的作品主要在奥托王朝时期用拉丁文创作,一度失传,直到1501年由人文学者康拉德·策尔蒂斯重新发现并翻译成英语。

2、我们对赫罗斯维塔的生平、教育和戏剧创作意图的了解,主要来自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图书馆的一份约980年制作的手稿,其中包含她几乎所有现存的作品:十部诗体叙事诗、六部戏剧、一首描绘天启场景的诗和几首诗体祈祷文。赫罗斯维塔在作品中多次提及自己,并称自己为“甘德斯海姆的强大声音”,有研究认为这是她将自己与施洗者约翰保持一致的声明。

3、《亚伯拉罕》是赫罗斯维塔六部剧中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尽管从内容上看,这部剧似乎完全是一个宗教故事,但对于熟悉罗马戏剧,特别是泰伦斯喜剧的读者来说,这部剧实际上是中世纪对罗马戏剧进行的一次深刻的主题和艺术处理。如何阅读这部共有九场的短剧,并从中提炼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成为一个既有趣又有益的问题。

4、《亚伯拉罕》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亚伯拉罕和埃夫雷姆是隐士团体的成员,亚伯拉罕收养了孤儿侄女玛丽,计划将她嫁给基督。四年后,玛丽被僧侣勾引,失去贞洁后回到人世间。亚伯拉罕伪装成士兵找到玛丽,劝说她回到隐居地。玛丽通过严厉的修行和忏悔,最终得到宽恕。故事反映了中世纪的宗教情怀。

5、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阅读剧本的一般性要点:第一,主动阅读。剧本不像小说那样详细描绘背景,读者需要更主动地创造角色生活与活动的世界背景。对于古代戏剧,了解故事来源是重要的背景知识。

6、第二,想象场景。阅读时应在脑海中“看到”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假设自己是导演,指导演员如何表演,这有助于深入理解剧本。

7、第三,评估价值。大多数剧本不值得仔细阅读,因为它们原本是为演出而非阅读设计的。只有少数伟大剧本值得深入阅读。

8、第四,理解与判断。阅读古典剧作时,既要理解作者意图,又要保持距离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古代剧作,关注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而非个人喜好。

9、第五,知识储备。阅读古代剧作需要更多知识储备,了解故事来源和背景。例如,《亚伯拉罕》基于4世纪的隐士传说,涉及多种语言版本和宗教元素。通过这些要点,读者可以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剧本,尤其是古代剧作。

10、赫罗斯维塔的《亚伯拉罕》是一部具有独特观点的原创戏剧,尽管与之前的文学作品有密切联系,但她对罗马戏剧的熟悉和模仿使其成为一部独特的作品。古代戏剧主要通过阅读而非观看流传,希腊戏剧为庆典表演而创作,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少,可能因为它们更适合舞台表演而非阅读。

11、赫罗斯维塔的《亚伯拉罕》虽然在思想体量上不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等伟大剧作家的作品,但仍值得仔细阅读和体会,需要适合的阅读方法。

12、在《剧作序言》中,赫罗斯维塔明确表示她模仿异教罗马剧作家泰伦提乌斯的风格,目的是为了在天主教徒中推广异教戏剧的雄辩风格,同时矫正其淫荡无耻的内容。她通过模仿泰伦提乌斯的喜剧形式,赞美神圣处女的美德,这种模仿和改变泰伦提乌斯风格的做法是她的独特之处。

13、现代研究者认为,赫罗斯维塔的道德剧是对泰伦提乌斯毒化观念的矫正剂,它们用同样的形式赞美基督徒的贞洁,尽管需要做出牺牲,但最终会取得胜利。这种虔诚地模仿不虔诚的泰伦提乌斯的做法,并未被中世纪其他作家仿效,对后来神秘剧的发展影响不大,但证明了作者的勇气和甘德斯海姆修道院某些僧侣的研究。

14、《亚伯拉罕》以罗马喜剧的典型主题开场,围绕老人安排孩子的未来展开。故事中,老人和他的朋友讨论如何照顾后辈及其婚姻安排,这种开场方式看似平淡,实则充满戏剧性套路,因为观众知道这样的安排最终会失败。剧中,玛丽是一个孤儿,由叔叔亚伯拉罕保护。亚伯拉罕和隐士埃夫雷姆为玛丽安排了与耶稣的精神婚姻,使她终身献身于基督。

15、在第二场中,亚伯拉罕和埃夫雷姆共同开导玛丽,埃夫雷姆告诉她,她的名字与圣母玛丽同名,象征着贞洁与纯洁。埃夫雷姆解释说,“玛丽”意为“Stella Maris”,即海之星,象征着指引航行的恒星。尽管玛丽认为自己平凡,埃夫雷姆鼓励她通过保持肉体和灵魂的纯洁,使自己的名字也能发出光芒。玛丽最终被说服,选择在修行室中独自修行。在《亚伯拉罕》中,婚姻被提升到精神层面,体现了中世纪对基督与献身处女神秘结合的观念。

16、四年后,玛丽在坏人的引诱下失去贞洁。赫罗斯维塔通过改变罗马喜剧的强奸主题,将玛丽的强奸事件戏剧化为悲剧性逆转,强调了强奸的精神悲剧,因为玛丽不仅失去了贞洁,还破坏了与基督的婚姻契约。此外,赫罗斯维塔还对婚姻主题进行了修改,玛丽与罗马女性不同,她对长辈安排的婚姻有发言权,并在八岁时以幽默的方式询问长辈的话语含义,展现了她对婚姻的自主意识。

17、随着玛丽的失贞,赫罗斯维塔在《亚伯拉罕》中引入了泰伦提乌斯喜剧中的诡计和伪装主题。剧中,诱惑玛丽的是一个伪装成好人修士的坏蛋;她叔叔亚伯拉罕哀叹有狼偷了他的小羊。玛丽出走后,亚伯拉罕通过与陌生军官交换衣帽,伪装成军人寻找玛丽,玛丽虽认不出他,却感受到熟悉的气味。这种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认知落差,是喜剧常用的“戏剧性讽刺”手法。

18、《亚伯拉罕》的情节结构工整,具有罗马戏剧的特点。剧中两个成功欺骗玛丽的场景分别位于第三场和第七场,这两个场景在戏的开头和结尾距离相等。第一个场景是伪装成僧侣的情人将玛丽从修行室中引诱出来,第二个场景是伪装成情人的亚伯拉罕将她重新带回修行室。此外,隐士装扮成嫖客的情节带有喜剧性的救赎转化。

19、赫罗斯维塔在《亚伯拉罕》的结尾将玛丽塑造成一个真正的女贞楷模,她坚持不懈地忏悔,以赢得上帝的青睐。赫罗斯维塔通过融入泰伦提乌斯喜剧中的主题和套路,如无辜的处女、受挫的婚姻、伪装的情人和受侵犯的对比场景,丰富了从亚伯拉罕和玛丽传说中提取的宗教故事。她将这些罗马喜剧元素和生活场景细节改造为一个基督教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女性受害者没有道德上的妥协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