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舞台变课堂,这样的思政教育值得期待

更新时间:2024-12-19 07:10  浏览量:4

艺术是载体,思政是核心,要进一步强化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近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强国复兴有我”首都高校新生教育主题“大思政课”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堂搬上舞台的“大思政课”由30余所大中小学的300余名师生共同演绎,通过朗诵、舞蹈、歌曲、情景剧、戏曲等文艺表达方式,全面展现首都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的昂扬风貌。近来,不少高校师生将思政课搬上了舞台,把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艺术表演中,广受好评。

把舞台变成课堂,将艺术表演与思政课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活”了起来。不管是音乐剧、话剧,还是“大师剧”、音乐会,这些多姿多彩的艺术呈现方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独具魅力。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立体的“美育实践”中,潜移默化传递深刻的精神力量。思政艺术化的方式使思政课更鲜活、更深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和人格品质。比如,北大音乐剧《大钊先生》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融入音乐剧,年轻演员化身历史传承者,重新演绎先辈们的光辉事迹,让历史变得更鲜活,广大师生在情感共鸣中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把“思政课”搬上舞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们参与舞台表演、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剧本创作、角色扮演、艺术表现等全过程中,深入体验理解思政内涵。这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生积极参与音乐节,创编出西电版的《长征组歌》,并以四首校歌为主体,结合情景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重新加以演绎,表演别具一格,让师生们切身体验到革命史与办学史的筚路蓝缕。

这些高校把舞台变成课堂,将艺术表演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经验,给我们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高校需要进一步创新探索,充分发挥舞台艺术的魅力,补齐传统思政课的短板。

优美的音乐、精彩的舞蹈、生动的表演等艺术形式,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现场感。高校应该善用这些艺术形式,充分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作用。要强调的是,推动思政教育与艺术表演的融合,应结合各个学校以及所在区域的特色文化,要注重原创性和时代性,彰显学校特色、地方特色。高校当鼓励师生广泛收集素材,深入挖掘校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当下社会热点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艺术创作。

艺术是载体,思政是核心,要进一步强化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1+1>2”的效果。高校可鼓励思政课教师与艺术教师加强沟通合作,共同设计舞台思政课程,确保内容在主题、情感、艺术表现和价值观上的高度契合。可以邀请知名导演、编剧、演员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为师生传授表演技巧、舞台布置、剧本创作等专业知识与经验。比如,湖南科技大学举办全国首部思政课题材影片《我要当老师》专场点映活动,师生共同研讨思政电影艺术价值、学习宣教范式。高校还可与舞蹈团、戏曲团等专业艺术机构合作,选派优秀学生参与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在专业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优秀艺术作品的受众面广泛,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社会影响力。高校应积极参加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比赛,展示高校舞台思政的成果与风采,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新颖独特的思政教育形式。在传播渠道拓展上,需要顺应时代趋势,充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优势。在校园内演出时,可以在线同步直播,邀请广大网友观看。还可选择一部分优秀舞台思政节目,拍摄制作成高质量的短视频、微短剧等,发布在学校官网、社交平台、视频网站上,吸引更多校外观众观看,进一步将思政教育拓展到社会中。

(作者系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9日 第02版

作者: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