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是什么把过去的港乐,变成今天的情怀?

更新时间:2024-12-16 20:04  浏览量:2

文/江逐浪

曾经被人问起:今天的我们为什么仍然频频提起港乐?

当日的我回答:大约是一种情怀吧!

很多人恐怕都和过去的我有一样的想法,把港乐视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一种文化的回忆——纵然曾经给自己带来过十分美好的音乐体验,也终究属于过去。

所以,当《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第二期节目的序幕拉开,听到乐队连续演奏起15部电影主题曲的串烧时,我最初的感慨仍然是:满满都是情怀啊!

可随着音乐渐入佳境,另一个问题浮上心头:我所以为的港乐情怀,到底是在“怀”什么?

如果问一声,“情怀”从何而来,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回答:来自时光。

很多人会解释,“情怀”的本质是对青春的追忆。那些过去的歌、过去的影视剧,烙印进了我们的青春记忆里。喜欢它们,实质上是喜欢青春时期听到、看到他们的自己,是喜欢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

这个答案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在《声生不息》里听到的港乐多是“老歌”。节目中的港乐基本截止到20年前,2004年的《功夫》就算是其中很新的作品了。竞唱环节中最“古老”的歌曲是陈小春演唱的《蝶变》,它源自1979年徐克的处女作《蝶变》,由林子祥原唱。我熟悉这部电影在香港电影新浪潮中的重要意义,曾经听过它、喜欢过它、甚至崇拜过它,所以至今听到这首歌仍然情怀满满。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就能够理解没有过相关记忆的人并不拥有同样的情怀。所以,我毫不诧异节目里二十出头的年轻歌手自爆说,自己此前从未听说过这首歌,甚至准备学唱时都不知道自己学错了歌。

“情怀”一词“情”在前,正因之前曾经有“情”,日后才会“怀”念——《蝶变》的命运似乎证明了我此前的想法。

但是随着港乐渐趋热烈,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问题却也渐渐浮上水面:不是所有20年前的“过去”,都成了现在的“情怀”。

很多人只注意到“情怀”背后的时光,却常常忽略,“情怀”的形成不仅仅需要时光——就像不是所有缺胳膊少腿的雕像都是断臂维纳斯。

真正把过去变成“情怀”的是什么?

《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第二期节目恰恰回答了这个问题:是人们心中不变的梦想。

这期节目里包括15首序幕歌曲、6首竞演歌曲和最后一首台上台下大合唱歌曲。这期的主题是电影ost,所以节目中的每首歌曲都勾连着一部港片。

每部电影都曾经令人心情激荡,热血沸腾。哪怕以今日的眼光看来它们特技不够精彩场面不够宏大,可是,它们被人传颂至今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场面,而是每部影片都集中了人们心底深处的一个梦想:

《男儿当自强》是保家卫国的国士梦,《太极张三丰》是锄强扶弱的侠士梦,《英雄本色》是重诺轻身的义士梦,《无间道》是守正不阿的志士梦,《花样年华》是发乎情止乎礼的君子梦,《大话西游》是舍私情取大义的英雄梦,《倩女幽魂》是跨越生死的爱情梦,《喜剧之王》是永不放弃的事业梦……

梦想,才是情怀的真谛。

今天的我们重新唱起那些歌,想起的不仅是“一起走过的日子”,还有旧日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有些梦想,在20年的岁月中可能被我们淡忘,被我们深埋,但是,人们仍然知道它们才代表着人生中美好的、该坚持的部分,内心知道,无论时光怎么改变,科技怎么发展,这些东西的光彩都不该磨灭,都觉得应该时时把它们翻找出来,照亮自己未来的路。

所以,如果说港乐寄托着许多人的青春情怀,不如说,港乐曾经说出过许多人青春的梦想,曾经的信念。这种对美好的向往,今天依然深植于人们的内心。

大学里,几乎每一个学科都会给学生开一门史论课,介绍学科发展的前世今生。这些课程的真正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己学科的爱,而是要告诉学生们,今天的观念从何而来。

就像港乐。

40年前的港乐为什么有跨越方言区的魅力?那些理由都不仅仅存于一时一地。当年让它们传唱全国的原因,至今依然是其他作品火爆的理由。今天我们重提港乐的意义,更重要的不是追忆40年前的时光,而是在它宣泄的梦想宣言中重新汲取力量,指引我们今天的创作,反思我们今天的人生。

所以,今日的我很想给“重提港乐是基于情怀”的说法加一个注解:因为那些港乐书写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理想,所以它永远能够成为人们的情怀。

“情怀”一词“怀”在后,但却是“情怀”的关键:正因切中了自己的感怀、襟怀、胸怀,人们才寄托情感、永不忘怀,终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