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专业科普:华语音乐为何弱于欧美日韩音乐?到底差哪?

更新时间:2024-12-11 11:04  浏览量:6

自华语音乐成立以来,我们就一直被称之为欧美音乐的次级市场,华语所有的音乐几乎都是以欧美的体系来完成表现。如今欧美、日韩音乐市场依旧处于一个较为蓬勃发展的市场,但是华语音乐似乎走到了死胡同。那么从音乐的视角上来说,为什么华语音乐会弱,像是一潭死水?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又到底有哪些具体原因导致了华语音乐弱于欧美音乐?

今天,我们从音乐专业视角,切入华语音乐的具体短板与误区:

1:华语音乐和欧美日韩,最大的差别是是音乐审美的资本异化。自从《我是歌手》开始公演之后,人们对于歌手的唱功评价只有一个标准:能飙高音的歌手就是好歌手,不能飙高音就唱功不够优秀的歌手。而自从《天赐的声音》之中胡彦斌开始编曲后,人们对于音乐是否好听就只有一个标准:越专业越值得推崇,而在具体上音乐越复杂则越专业、乐器越小众则越专业、音色实录永远大于Midi音源。

而真正的欧美日韩音乐其实很少有这种风气,他们对于音乐的观感就一点:情绪驱动音乐,越合适越好,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专业和复杂,这往往会导致情绪不够鲜明和独特。

为什么华语音乐会这样呢?那么这就是《我是歌手》和胡彦斌等牛班公司的商业音乐人,他们在华语音乐的审美发展之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资本异化问题:商业资本更愿意去将音乐量化为单纯比大小的数据化,来让歌手内部视线话题和竞争,有热度就会有流量,有流量就会有广告商的高价投标。如此下来,一切音乐的好坏,都变成商人严重的比大小,商业制定了一套规则:

音高歌手永远比低音歌手更好。样貌优势的歌手永远比样貌劣势的歌手更好。轨数越多的编曲永远比越简单的编曲更好。越复杂的和弦永远比越简单的和弦更好。人工成本更高的实录乐器永远比音源Midi更好。冷门乐器永远比大众乐器更好。传统乐器永远比电子乐器更好。

这些所谓的高音、复杂编曲、复杂和弦、实录乐器,在华语音乐内部成为一种音乐正确的本质,其实都与音乐质量关系不大,而是与另一件事息息相关:资本在营造一种让大众认为这是非常高级的音乐,这种高级隐含了信息差和音乐审美,导致了不具备音乐判断能力的大众,逐渐异化,忽视了音乐最基本的要求:情感共鸣。将这些所谓的高音、复杂编曲、复杂和弦,实录等等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资本音乐异化。

音乐艺术的方向性应该是朝着表达情绪、提供共鸣美感的方向。而很显然当下的华语音乐主要的方向却走向了商业化,尤其是一种专业化的商业化。人们太过关注音乐的所谓技术,却忽视了音乐的本质:好不好听,能否满足你的情绪表达和个人娱乐需求。很大部分情况下,华语音乐都无法达到这种音乐可以舒缓情绪的能力,大部分都是由音乐资本推动来完成的被动倾听。

从音乐专业角度切入,华语音乐和欧美音乐根本差距是:音色设计上。华语音乐一只在玩欧美音乐玩剩下的音色,这才是导致了华语音乐成为欧美音乐附庸的根本原因。而在具体的音乐工业资源上,华语音乐的主流审美还是停留在如下三点:

1:歌词是否深刻。华语音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于歌词要求极高的音乐市场,没有之一。这是因为文化原因,和音乐教育的失败,导致很多人无法辨别什么是好音乐。2:旋律是否好听。这一点老生常谈,旋律在欧美音乐彻底结束了,杀死旋律才是欧美未来的音乐方向。那么在这一点上,国内音乐只有黄宣等几人做到比较优秀的表现。3:编曲是否复杂。这是最不应该出现而已经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以周杰伦钟兴民为核心,大家慢慢把编曲是否恢弘、弦乐是否足够抒情作为一首抒情歌曲的标杆。这其实是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资本讲这种弦乐普遍的推到了每一个音乐综艺,但实际上弦乐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占比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华语音乐受众讨论音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谈论作词人、作曲人以及歌手的三种方式完成,其中作曲人的定位也和欧美存在本质差异:欧美的作曲是指旋律作曲和和声作曲,但事实上华语音乐和声的部分全部又编曲人来完成。这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表现。和声和旋律应该同属于作曲的工作,一旦分开,就相当狗尾续貂,原作情绪会断档。

欧美的音乐审美和讨论在哪里?答案是:音色设计。大部分情况下,每一首欧美的冠军单曲,但在我们非常奇怪音乐,他们的爆火是因为:他们设计出了一种全新而准确表达情绪的音色。一种全新的音色,足以让一首歌曲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为什么?因为音乐影响情绪的方式是:和声、旋律、音色、节奏四个基本元素。

和声和旋律以及节奏,都逐渐挖掘完毕了,音乐的发展到了这一步。只有音色具有未来现代的音乐空间。而音色也成为了欧美的听众是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音色恰恰是现代音乐进步的核心,可以提供音乐艺术层次的创新。

这一点是,我们华语音乐似乎更依赖于传统乐器,更期待于音乐之中是否具有传统乐器的音色,有传统乐器就表明音乐具有文化一样。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稍微显得有些片面。音乐的情绪应该是音色和作曲来主导,在作曲部分欧美音乐已经走完了,当下他们进入了音色部分。在这里许钧、黄宣等人的音色设计是华语音乐非常优秀的。

未来,音色设计也一定是华语音乐的方向,简单的旋律将慢慢走下音乐工业核心位置。音色设计才是一个音乐人是否准确的表达出一种情感共鸣的方式。

综上,华语音乐和欧美音乐的主要差距是:审美上商业化驱动,导致了一定的资本异化,大众普遍不具备音乐审美的前提下,被资本以各种比大小的方式完成了对于音乐的固化思维。而再具体的短板上,音色设计是华语音乐最为缺乏的本质。同时,我们华语音乐音乐的教育和科普的的确确缺乏了太多。

人们过于关注于歌词和旋律,却忽视了自己听歌曲时的第一情绪感受,希望未来华语音乐可以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