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守义的戏剧人生
更新时间:2024-12-07 10:40 浏览量:4
岳守义的戏剧人生
11月27日,记者在县晋剧团见到岳守义时,他正在紧张排练新剧。大冷的天,北风呼啸,刚刚唱、念、坐、打了好几个小时的岳守义却脸颊通红,硬生生练出了一身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们真是辛苦啊。”记者由衷感叹。岳守义擦把脸,呵呵一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习惯了。”
今年57岁的岳守义是国家二级演员,也是县晋剧团目前年龄最大的戏剧演员,至今已在戏剧表演之路走过了整整43个春秋。
聊起初衷,岳守义一眯眼,笑了:“实不相瞒,那时啥都不懂,只为有个工作。”岳守义是寿阳人,父母都是平定师范毕业,虽说不会唱戏,却都酷爱文艺,看到岳守义有副好嗓子,便把时年12岁的岳守义送进晋中艺校学习唱戏。“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吊嗓子、练功,一个动作不到位就得挨训,一个招式不准确就有可能受伤,身上常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嫌疼?哭鼻子也没用,哭也得练,晚上睡觉还得练,拿练功带绑着腿往下压,疼得一宿一宿睡不着……”回忆起当年在晋中艺校的学习生涯,岳守义记忆犹新。“当时教我的都是名师啊,如王林、罗有明、王云楼等。小时候嫌老师管得太严,长大后回头看,真是得感谢老师啊,正是他们的严格要求才让我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晋中艺校勤学苦练5年后,1985年,岳守义被分配到县晋剧团,从此正式成为一名晋剧演员。那时正是晋剧繁荣的年代,岳守义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登上县城晋剧院的舞台演出《芦花荡》,偌大的剧院座无虚席,连走廊都挤满人,不仅父母来了,就连晋剧名家王爱爱也来了。初登舞台的岳守义紧张极了,手心直冒汗,生怕忘了词,还让师傅藏在幕后帮忙提词。不过令人庆幸的是,岳守义凭借英气的扮相,浑厚的唱腔,生动的表情,细腻的表演,赢得满堂彩,观众一下子记住了这位刚从艺校毕业不久的小伙子,王爱爱也为发现了这一棵晋剧新苗欣喜不已。
从那以后,岳守义钻研戏剧表演的劲头更足了。43年如一日,为唱好戏,他不知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辛苦。唱戏,需要好嗓子,为保护好嗓子,他常常望美食而兴叹,不能像常人一样,大快朵颐;唱戏,需要记准曲谱和戏词,为此,他常常起五更,睡半夜,像着了魔似的,走坐不离地哼唱;唱戏,需要设计表情动作,他常常捧着剧本,反复琢磨人物动作表情,茶饭不思,直到吃透人物性格才罢休;唱戏,需要精湛演技,为提高自己表演水平,他不仅向市、县晋剧同仁学习,还常常利用冬闲时间,专门跑阳泉、太原找晋剧名家请教。老师们不吝赠教,令岳守义受益匪浅。他坦言,从老师们身上不仅学习了表演技巧,更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戏比天大。
剧团工作紧张而忙碌,作为一名晋剧演员,岳守义和剧团同志们一年大概只有十余天能在家休息,其余时间,不是在演出便是在排练。他们不仅在平定各乡村演出,还远赴大同、繁峙等市县演出。下乡演出,翻山越岭、舟车劳顿、风餐露宿、蚊叮虫咬已够辛苦,殊不知,还有更辛苦的。
盛夏演出时,40多度的高温,他们脸上涂着厚重的油彩,头上顶着结实的盔帽,身上套着厚实的戏装,唱念做打,脸上发痒起皮、浑身上下湿透不说,头晕脑胀眼花恶心是常有的事,为此他们常随身携带各种药片。冬天露天演出时,西北风像刀子似地割,他们身着“走风漏气”的袍袍褂褂,一演就是两个多小时,衣服湿了冻,冻了湿,别提有多难受。台下观众多掌声多时,他们得卖力演。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观众少甚至连一个观众都没有时,他们照样演得一丝不苟。“不能糊弄观众,不能糊弄自己的良心。因为,戏比天大。”岳守义这样说。
岳守义的爱人也是县晋剧团的演员,主工青衣。他们因戏结缘,既是生活上的伴侣,又是工作中的伙伴。二人常常相互切磋,同台演出,夫唱妇随,令人艳羡。然而,也正因夫妻二人同为戏剧演员,长年在外,他们又不得不忍受家中老人或孩子有事有病无暇照顾的痛苦煎熬。“孩子上下学,我没接送过他们一次;父亲生病,我没照顾过他一天。就连他老人家去世,我也因在繁峙演出,未能见上他最后一面……”岳守义聊起家人,至今痛心不已。
岳守义爱家人,但他说:“戏比天大,没办法呀。”主工二花脸,兼演小生的他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为剧团的台柱子,前前后后演出700多场,在《铡赵王》《盗御马》《芦花荡》《钟馗嫁妹》等一部部经典剧目中,成功塑造了包公、窦尔敦、张飞、钟馗等一个个经典角色,为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多次在省、市民间艺术节、歌舞戏曲展演等大赛上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演员“和“先进工作者”。罗有明、王爱爱等晋剧名家对其赞赏有加,认为其“扮相端庄有气度,嗓音粗犷洪亮,表演传神细腻,特别注重刻画人物个性,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声腔技巧方面颇有造诣。”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传统戏剧风光不再,剧团也一度陷入困境。看着许多艺校同窗和剧团同事纷纷另谋高就,岳守义心痛不已,可他始终未曾想过离开心爱的舞台。剧团黯淡时,他率先在我县组建起私人剧团,在困境中创新突破,坚持演出;剧团重组后,他又主动放弃私人剧团良好的市场前景,毅然回归,出任副团长,主抓业务工作;剧团后继乏人时,他挖掘“苗子”招收徒弟,传承戏剧文化。年岁见长后,他又主动出击,迎接由“演”向“导”新工作的挑战。疫情期间,因无戏可唱,为养家糊口,岳守义不得不暂时脱下戏服,当起搬砖工、泥瓦匠。疫情结束后,他又第一时间重登舞台,令朋友大为不解。“我们以为你终于舍得改行了,唱戏连工资都开不全,究竟有啥魔力,让你这么多年不离不弃?”
岳守义不辩解。他深知,在43年的表演生涯中,唱戏对他而言,早已不仅是为了谋生,而是如空气和水般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传统戏剧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作为一名戏剧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戏剧人的坚守和传承,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了解戏剧,爱上戏剧。戏剧文化的又一个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岳守义抛下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起身又去排练了。冬日暖阳洒照下,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那么坚定从容。( 苏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