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一半是治坏的?医生:骨质疏松不治疗,3个危险随时降临
更新时间:2024-12-06 09:15 浏览量:5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刘阿姨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她最近总觉得腰背酸痛,站起来时双腿也有些发软。起初她以为只是年纪大了,没太在意。
直到有一天,刘阿姨弯腰系鞋带时,突然听到"咔嚓"一声,紧接着一阵剧痛袭来。
刘阿姨被送到医院后,经过检查发现是压缩性骨折。医生告诉她,这是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之一。刘阿姨听后一脸茫然,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患上骨质疏松。
更让她困惑的是,医生说:"骨质疏松不治疗,会有三个危险随时降临。不过,治疗也要格外小心,有一半的骨质疏松患者是被治坏的。"
这番话让刘阿姨陷入了深深的困惑。骨质疏松到底该不该治?如果治疗,又该如何避免被"治坏"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请教了著名骨科专家张教授。张教授解释道:"骨质疏松确实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它的特点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
张教授强调,骨质疏松不治疗会带来三大危险:
第一个危险是骨折风险大增。骨质疏松使得骨骼变得脆弱,轻微的碰撞或跌倒都可能导致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不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
第二个危险是身高逐渐降低。随着脊椎骨质流失,椎体可能会发生压缩性骨折,导致身高缩短,甚至出现驼背。
第三个危险是慢性疼痛。骨质疏松会引起持续的背痛、腰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听到这里,刘阿姨不禁紧张起来:"那我是不是应该赶紧接受治疗?"
张教授微笑着说:"治疗当然是必要的,不过也要注意方法。我们常说'骨质疏松一半是治坏的',就是指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走了弯路。"
究竟哪些做法会把骨质疏松"治坏"呢?张教授为我们一一解析:
过度依赖钙剂:很多人认为补充钙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单纯服用钙剂效果并不理想。钙需要维生素D的协助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此外,过量摄入钙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盲目运动:适度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很有帮助,可增强骨密度。可是,一些患者听说运动好就盲目加大运动量,反而增加了骨折风险。
滥用药物:一些患者为了快速见效,擅自加大药物剂量或混合使用多种药物,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听完张教授的解释,刘阿姨恍然大悟:"原来治疗骨质疏松也是一门学问啊!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既避免危险,又不会把病治坏呢?"
张教授给出了以下建议:
科学补钙:在补充钙剂的同时,注意适量摄入维生素D。日常饮食中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
合理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和高风险活动。
规范用药:严格遵医嘱服药,不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预防跌倒:家中铺防滑垫,清理可能绊倒的物品,必要时使用助行器。
听完这些建议,刘阿姨松了一口气:"原来只要我们注意方法,骨质疏松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张教授补充道:"除了这些,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早期预防极其重要。骨质疏松其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年轻时就要开始注意骨骼健康。"
为了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张教授建议:
年轻人要注意增加骨密度:在35岁之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尽可能提高骨密度。这样到了中老年时,即使骨量开始流失,也能保持在较安全的水平。
更年期女性要格外注意: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加速。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补钙和运动,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定期检查骨密度:45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应该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通过这次深入了解,刘阿姨对骨质疏松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决定从现在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改善生活方式,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骨质疏松。
张教授最后总结道:"骨质疏松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可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科学预防、规范治疗,完全可以与骨质疏松和平共处,保持健康活力的晚年生活。"
让我们共同关注骨骼健康,从现在做起,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记住,健康的骨骼,才能支撑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