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江苏一朵花,唱响全世界

更新时间:2024-12-04 18:51  浏览量:6

江湖人称“苏大强”的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大省。

比如说最能代表江苏的歌曲《茉莉花》,早在1982年,就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人民推荐的优秀歌曲之一。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茉莉花》的艺术价值,也展示了其在国际上的广泛影响力。

前两天,“洋声里的中国——在通国际友人歌咏大赛”在南通职业大学举行,来自意大利、乌干达、巴基斯坦、纳米比亚等国家的国际友人以歌声为媒,用音乐传递友情,共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一位老外唱完《茉莉花》,现场掌声雷动。

说实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总有一些旋律能够穿越时空,触动心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段音乐传奇,探寻那朵在江苏绽放,最终唱响全世界的“茉莉花”。

很多人不知道,《茉莉花》背后有着精彩的故事。

这里不能不说到何仿。

何仿(1928年2月— 2013年9月),安徽天长人,著名军旅音乐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

《茉莉花》由何仿改编自江苏民歌《鲜花调》(又名《打花鼓》)。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

当时,随团而至的何仿慕名拜访了当地一位弹唱艺人。

弹唱艺人为其表演了民歌《鲜花调》。

何仿一下子就被《鲜花调》的旋律迷住了。

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用简谱记下了该曲。

由于《鲜花调》来自民间创作,整体上显得有些粗糙。

为了打磨该曲,何仿对《鲜花调》进行了改编,将歌词中描述的三种花统一改写为“茉莉花”。

1957年,在北京全军文艺会演上,在何仿策划下,由前线歌舞团首次公开演出歌曲《茉莉花》。

由于该曲在此次演出中获得较大反响,因此发行了录音版本。

此后两年间,何仿又对该曲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并对旋律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

《茉莉花》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

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流畅的旋律和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该曲很好体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名文雅知性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

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江南水乡的柔情与坚韧,让人听后难以忘怀。

《茉莉花》曾在多次重大场合上演奏,如1997年香港回归、1999不把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维也纳演奏大厅,2004年雅典奥运闭幕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等。

杭州G20峰会,雷佳唱响《难忘茉莉花》

这些场合的演奏进一步提升了《茉莉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实,这首歌在国外被关注就更早了。

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在编辑《音乐辞典》时,收录了《茉莉花》的前身《鲜花调》。

此后,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也使用了这首歌的旋律。

江苏一朵花,唱响全世界,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的自信与传承。

每当《茉莉花》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无论是东方的含蓄内敛,还是西方的奔放自由,都能在这朵“茉莉花”中找到共鸣。

通过这首曲子,世界看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也再一次说明,真正的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它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穿越地域的阻隔,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