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音乐剧票务网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同台飙“音”,“数”说未来!数字音乐领域大咖畅谈产业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4-09-14 22:00  浏览量:19

9月12日至13日,在湖里区举办的2024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行业大咖带着各自的洞见与经验,带来一场又一场关于数字音乐的热烈讨论和思想火花的碰撞。

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音乐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AI对音乐创作存在哪些利弊?数字技术将如何改变音乐节形式?本报记者采访了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李佳骐、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张帆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产业专家,了解他们对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见解。

游戏像一场演出 音乐就像吉他手

初见李佳骐,他像个典型的“I人”(泛指内向的人)——看到眼前的媒体和摄像机,不好意思地笑了又笑,半佝着背坐下后,又不太习惯地搓了搓手。但聊起他最爱的游戏和音乐,他却很快打开话匣子,变身“E人”(泛指外向的人),眼里充满光。

“年龄意味着积淀,我期待将20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放到未来的工作中”

记者:您的工作室名字很有意思,为什么叫“8082”?

李佳骐:我是1982年出生的,我的合伙人是1980年出生的,于是就给工作室取名“8082”。“40+”,大家可能普遍觉得在这个行业算大龄,但我得替我这个年龄的人说两句话。我认为有一些东西,比如经验、技术,对文化的理解,需要年龄才能沉淀。我很喜欢一款叫《塞尔达》的游戏,用非常卡通、轻松的方式呈现很有深度的内容,而他们的核心开发者平均年龄50岁。在8082Audio工作室或是《黑神话:悟空》项目组,核心团队不少成员年纪或许大些,但在我看来正合适。

年轻有年轻的优势,年长也有年长的经验。我现在42岁,还期待着能把我之前将近20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下来,放到我未来的工作里面去,我会很享受这个过程。

“音乐与游戏是相互配合的,各自找准定位,把该做的做到做好”

记者:很多人认为,游戏配乐只是游戏的一部分,大都不能独立存在。但《黑神话:悟空》不少曲子单独成为爆款。您怎么看待音乐在游戏中发挥的作用?

李佳骐:音乐在影视和游戏作品里,大部分时候确实是辅助性的,但我经常说,游戏很像一场演出,而音乐像吉他手——我们不是主唱,但一场演出歌手不可能从头唱到尾,要有前奏、间奏,有歌手和乐手的互动。到间奏的时候,吉他手走到台前弹了一会儿,然后又退回来,歌手再上去唱,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黑神话:悟空》里有些音乐被大家感知到,是因为有时候“吉他手”走到前面去了,在聚光灯下被大家“看到”。音乐对游戏的作用,其实是相互配合的过程,各自找准定位,把该做的都做到、做好。

重要的是,整个项目组要互相信任和配合。我和游戏制作人冯骥认识很久了,以前就是同事,后来也经常合作。在这个项目里,我感受到了彼此的信任,很有成就感。这个工作交给我做,别人基本上就不太会指手画脚。当然,带来的压力就是,如果我没做好会觉得愧对包括冯骥在内的这些老哥们的信任,所以要努力做好。

“做音乐像当厨师 ,自己觉得好吃 ,听众才会买单”

记者:游戏多首OST(原声音乐)上线两周内海外播放量超过百万,特别是《黄风起兮》结合了陕北说书弹唱,可以说红遍海外。您怎么看“音乐出海”这件事?

李佳骐:我其实没有考虑过“出海”,只是认为传统民族乐器、陕北说书这些风格很适合这款游戏,能打动我们自己。如果你是厨师,做完菜肯定要先尝一口,自己都觉得不好,还期待别人夸奖你,就有点奢求了,做音乐也跟当厨师一样,自己觉得好吃,听众才会买单。

我觉得像陕北说书这样的艺术形式是老祖宗留下的,只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太了解,我们把它加入游戏里,反而让我们的作品更有代表性。话说回来,海外朋友很喜欢我们这种“最炫民族风”,我当然很开心啊!

“AI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很多时候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灵感,希望未来能趋近完美”

记者:您怎么看AI对音乐创作者和作品原创性的影响?

李佳骐:我们现在的作品已经用到AI工具,比如大家戏称“赛博念经”的《往生咒》,里面的人声就是利用AI工具转换出来的。只不过,现在的AI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很多时候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灵感,我希望未来它能越来越接近趋近完美。

很多从业者可能对AI有些恐惧,但我不这么看。很多人可能认为我花了四五年去做《黑神话:悟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挺长一段时间了。游戏程序、美术、音频的AI产品发展起来后,我们可能两年就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多棒啊!

说到底,AI只是一个工具,而作为从业者,应该有个觉悟——曾经用算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期待计算机的出现,不应该因为计算机出现了,才后悔说算盘白学了,是吧?

“我每年都会来厦门几回,很喜欢在这里进行户外运动”

记者:您对厦门的印象是怎样的?

李佳骐:厦门城市很美,很安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特别适合跟朋友聊聊理想。对我来说,厦门是很适合创作的城市,安静的环境,帮助我们内容创作者进入心流状态。

其实我跟厦门爱乐乐团合作过的,我在厦门也有不少好朋友,而且我的老师陈建平也在厦门,他创作了很多首闽南歌。

我每年都会来厦门几回,很喜欢在这里进行户外运动。昨晚,我沿着酒店附近的五缘湾蓝丝带跑道夜跑——那条路很笔直,冲着海的方向,我就一直跑,一直跑。

希望未来在厦门举办两岸音乐节

不久前,张帆在采访中公开表达,音乐节市场要回归理性、健康,让年轻人消费得起。据说,在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的时候,张帆大方邀请趴在墙头上看的民工师傅进来迷笛音乐学校看演出。

“年轻人需要的不只是追星,更是追逐自己的生活”

记者:大家都说音乐节的票价越来越贵,您怎么看?

张帆:我觉得音乐节首先是个节日,音乐加节日。节日应该是最适合年轻人的,有能量、有热情,还有纯真和爱,迷笛音乐节这么多年就是为年轻人举办的。

但我觉得现在很多音乐节有个问题,就是票价太贵了。也许是因为每年的音乐节制作成本在提升,演员、乐队、艺术家的演出费也在增加。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能不能不要拼着请“大牌”,控制一下音乐节的成本?因为我觉得,年轻人需要的不只是追星,更是追逐自己的生活。

记者:您觉得应该为年轻人提供怎样的音乐节环境?

张帆:我觉得应该是非常辽阔巨大的,有绿草、有蓝天白云、有啤酒、有自由地走动,而不是说把大家关在十几个“格子”里。

举个例子,我之前去过国外很多大型音乐节,没有空间区隔的“格子间”,也没有那么高的票价,年轻人一个月十分之一的工资就能买到套票。

就像我们北京人小时候的春节庙会,音乐节也应该是给年轻人准备的一场大型线下社交活动,让他们放松,释放,或者重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他们重新回到办公桌前、考场里,能因此变得更松弛了。

就像去年南阳迷笛音乐节,河南省南阳市文旅局局长任永亮在舞台上说的,希望年轻人放下行囊、参加音乐节,背起行囊、投入火热的生活中,我觉得这是音乐节该做的。

“足不出户参与音乐节,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记者:您怎么看待数字音乐和音乐节之间的关系?

张帆:我觉得关系特别密切。

举个例子,音乐节现场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现场所有音乐的多轨录音可以上传到流媒体平台。再比如说,有了头戴VR眼镜,观众可以不去音乐节现场,坐在家里,戴上眼镜,就能身临其境。左边和右边都是他的乐迷朋友,他可以打招呼,还可以选择去不同的舞台观看。

乐迷可能来自五湖四海,比如日本、匈牙利或者是美国,中国乐迷亲切地跟他们介绍,“hi!这是我们中国的音乐节,迷笛音乐节!”还能为他们指路。戴着眼镜,就这么在家里闲逛,眼前却是巨大的场景、无数的乐迷,而你置身其中仿佛海洋里的一滴水——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参加音乐节,所以这就是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改变。

重要的是,这不是奇幻的未来,而是即将到来的现实——国内外不少科技企业都在开发类似的VR、AR技术,相信不远的将来,乐迷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在家里也能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音乐节的狂欢中。

“我到过曾厝垵、鼓浪屿和一些年轻人的社区、文创园,感觉很舒服”

记者:我们可以期待迷笛音乐节来厦门吗?

张帆:当然,我们努力!

其实我来过厦门很多次了,到过曾厝垵、鼓浪屿,还有一些新的年轻人的社区、文创园,感觉很舒服。厦门什么都好,就是夏天有点热;如果我们要做音乐节,可能会选择在秋天,在海边,那时候户外体感肯定比较舒服。

我觉得如果以后可以办两岸的音乐节,那厦门肯定是首选。厦门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地缘上,还是方言、文化上,厦门都是身处两岸交流交往的最前沿,希望未来能在厦门邀请两岸的音乐人一起举办一场音乐节。

AI赋能音乐

也要有“爱”

科大讯飞数字娱乐联席总经理、讯飞音乐高级合伙人胡浩:讯飞音乐有句口号:“音乐与AI同行”,这不仅是对AI技术的认知,也是对人文关怀的体现。AI不仅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也代表了拼音“爱”的发音。在过去一年多里,我们关注公益、民族原生态、国风非遗、历史名城、社会热点并以之为切入点,与优秀词曲作者、歌手、制作人联袂创制很多优质作品,取得很好的口碑和传播效果。今年我们启动了“筑梦计划”,通过与原创音乐人更深层地沟通,关注他们的创作、梦想,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从版权、宣发、线下演出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助力音乐人成就梦想。

AI和人脑创作

最终殊途同归

资深音乐企划、知名乐评人、作词人、此刻潮声厂牌主理人流水纪:如果AI能够创造出更多真正精彩的音乐作品,让编曲制作技术变得更加精致、生产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聆听过程中能产生情感共鸣,我觉得其实AI和人脑创作最终是殊途同归的,因为音乐最终还是要传递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内心。

融合人性与技术

进行音乐创作

英国特色艺术家联盟FAC首席执行官David Martin:在数字音乐行业大会上,我认真听了其他演讲嘉宾的发言,中英两国对数字音乐市场的看法有相似性,今天的许多议题在英国也引起产业的关注。环球唱片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徐毅的很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我相信,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创造力才是核心。音乐创作也是如此。粉丝和听众都希望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人性与技术的结合,我认为这种结合已经发生了。有趣的是,今天参会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微信工具来理解其他嘉宾的中文发言,翻译内容可以说相当准确,相信这是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有力见证。

标签: 音乐 数字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