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才是音乐厅的绝对C位!
更新时间:2024-09-14 14:17 浏览量:16
张洁敏喜欢种花,她不工作的时候会听除古典以外的音乐,比如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爵士,还喜欢出去骑马,如果不忙的时候会做做饭和朋友聚会喝酒。这是她在由自己支配的时间里做的事情。
这些习惯让她看上去很像上海法租界里面那些松弛优雅的女性,但实际上张洁敏26岁就指挥了整部歌剧《卡门》,28岁的时候就在拉脱维亚歌剧院指挥了歌剧《波希米亚人》。她曾被当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祖宾·梅塔以及米歇尔·普拉松选中,当他们的助理指挥。她走遍了欧洲,从1997年开始就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歌剧院工作,而后在世界名团里面不断横跳,最终选择回到家乡上海,执掌上海交响乐团的驻团指挥。
张洁敏会很多种乐器,从小学习打击乐,后来学钢琴黑管。她也会很多种语言,除了英语,还学习了意大利语、法语,为了工作甚至还学过德语。乐器和语言都是她通往世界级指挥的工具媒介,她需要理解歌剧发生的背景故事,对于时代和人们的启蒙意义,每一句唱段又影响着演员歌者的情绪。
她回忆起刚毕业的时候去上海歌剧院,那时候要排《卡门》,在正式演出前,她和来自法国的声乐指导与上海歌剧院的演员们,一起排练了三个多月。在这三个多月里,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发音,硬是把整整一部歌剧背了下来。那时候她意识到一定要走出去,如果看电影现在人可以不用看译制片了,只需要看看字幕,而拍摄的时候制作本身就已经把使用的语言安排了进去,这是一种原生的状态。如果你不理解这种语言和情绪,就根本不知道哪里是可以快的哪里是应该慢的。就像中国国粹京剧一样有流派有传承,而意大利就是歌剧的道统所在。从2006年起,她从威尼斯到马德里,再到梵蒂冈,手中翻飞的指挥棒如同在一张铺展开来的地图上指点迷津。
张洁敏合作过很多的不同国家的乐团,她说,跟他们合作能很快发现乐团自己特有的气质。比如德国人非常追求精准和完美,而意大利人虽然懒散,但只要演高兴了,有激情的时候是连命都要给你的。美国人则比较偏向实用主义。对于有的地域文化的理解,不光需要技术和对人审美的观察,还需要触类旁通的感悟。比如她很喜欢看美术展览,法国作曲家展现的色彩质地还有光影的变化,就能从印象派画里面体会出来。
歌剧需要统筹的人数和协同的部门太多了,把握总谱,调度每一个声部,并且要会唱所有的唱段,理解发音的气息应该怎么做才能顺畅,基本上指挥一部歌剧的时候需要巨细靡遗。“与歌唱家合作和与乐队合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指挥歌剧为什么难,因为加入演唱后,台上的变化性非常大,歌唱的人有呼吸,有情绪,有歌词,表现灵活。作为指挥,你要随时观察,抓到舞台上的变化,要照顾并带领着歌唱者,让他表现出最好的状态。”祖宾·梅塔对她说,好的指挥可以令演唱者唱得更好,但一个不好的指挥,却可以把一个演唱者毁掉。舞台上是永远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但现场反而因为人的不同情绪反馈,永远是最有魅力的。
张洁敏说,年纪越大比如过了四十岁之后再去理解贝多芬,就越会有很多的不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的阅历是能够叠加经验从而产生质的跃升的。她很喜欢歌剧《波希米亚人》这种题材,因为象征着漂泊。这些漂泊所带来的体验和成长,让人再来面对不确定的时候,能够有更大的宽容度,人会变得自信。
她从祖宾·梅塔身上学到的是需要简洁,动作要干净利落。谈到2022年上映的女指挥家题材的电影《塔尔》,张洁敏说看了这部电影的片段,虽然本身喜欢凯特·布兰切特,但这部电影中她在表演指挥,并且在表演一系列政治性的权力,指挥并不是中心,并且也是很难表演出来的。相反,布莱德利·库珀之前饰演的《音乐大师》里的伯恩斯坦,反而因为有一个确定的人物肖像,在角色上面更切合。她觉得指挥家表露出一种强大的自我的时候,已经是不自信的时刻了。指挥家应该表示真诚,让别人接受,而别人反抗你挑战你,再需要你去表演权威的时候,这是已经出了问题的。
她说,在从容背后,首先是要足够努力,足够努力是为了迎接命运。但能做到什么地步,是天时地利人和一起推到那里的。如果指挥是一双能够看到需要的排练的手,而命运才是那双看不见指挥的手。
陈琳和瓦格纳的生日是同一天。一次过生日时,丈夫陈雷激悄悄邀请了好友为陈琳演奏了《齐格弗里德牧歌》的室内乐版,而这正是瓦格纳在爱子诞生之时为爱妻柯西玛创作的作品,在瓦格纳一系列重大编制中难得拥有祥和旋律和宁静氛围。陈琳也刚好在国内指挥过这部作品。
与站在指挥台上那种大气和笃定相比,平日里的陈琳更像这首曲子的气质—不施粉黛的朴素,一头短发,身材纤细,声音非常轻柔。她说,除了忙于工作,自己基本上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爱好。
在陈琳的全部工作中,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系主任这个身份平时占据得更多。从每年中央音乐学院包括附中、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的招生,到平日的备课教学,还有毕业考试、研究生答辩等等,就已经是非常繁重的工作了。
然而在寒暑假、节假日,陈琳还要去国内外参加重要的艺术活动。她说自己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如果有休息的时候也是路上,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途中。
她在夏天不敢直接吹空调,对于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防护也很小心,在本次拍摄的前一天,她刚完成一场演出,后面因为劳累而晕倒了。她说自己的身体肯定不是强壮的,跟其他精气神十足的、嗓音洪亮,甚至高龄还登台的指挥相比,她身上更流露出柔弱的知性。2007年,她在波兰卡托维茨参加第八届菲黛尔伯格国际指挥大赛,彼时矿产区卡托维茨空气污染严重,陈琳在全身过敏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比赛。比赛结束后,陈琳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看比赛录像。看到自己的手和脸没有受过敏影响起疹子,才松了一口气。
陈琳还曾经担任过小泽征尔的助理指挥。他们初识于1999年,后来小泽征尔通过中国交响乐团当时的总监陈佐湟找到陈琳,表示愿意为她提供美国坦格伍德(Tanglewood)夏令营的奖学金,陈琳也顺利通过了考试。
在指挥家这个行业里面,有重重关卡和考验。不光要有扎实的童子功,考上好的学校,年轻的时候跟对大师,还要后面挑选乐团和剧院来进行合作,找到合适的世界级的文化活动投入其中。
但陈琳其实并不是一个能够在竞